- 为了信号“不掉线”——我国漏缆产品单项冠军炼成记
-
科技日报记者 陈瑜“进隧道了,手机没信号了,一会儿再联系。”对于乘坐过列车的人们来说,这是以往常见的一幕。而如今你会发现,这样的场景正变得越来越少。“不掉线”的信号从何而来?沿着隧道敷设的漏泄同轴电缆(以下简称“漏缆”)功不可没。漏缆技术此
-
2024年05月22日
- 让数字中国建设在城市全面落地 我国将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
-
科技日报记者刘园园5月20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共同印发的《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正式发布。当天下午,国家数据局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对《指导意见》进行了深入
-
2024年05月21日
- 大脑左右不对称背后的关键蛋白“现形”
-
科技日报记者 刘霞英国科学家在斑马鱼身上开展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一种名为Cachd1的蛋白在构建大脑两侧不同神经线路和功能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发现不仅有助于科学家更深入地理解大脑左右半球差异背后的遗传机制,还为研究因大脑不对称被破坏
-
2024年05月21日
- 开发新药、改造免疫细胞、基因疗法,三大技术为抗衰老带来新希望
-
科技日报记者 刘霞1961年,美国生物学家伦纳德·海弗里克和保罗·穆尔黑首次描述了衰老细胞。这些细胞潜伏于人体全身,不再分裂,丧失功能,是导致人体衰老的原因之一。这些细胞还会释放出有毒物质,降低人的认知,削弱人体免疫系统,使人罹患与衰老相关
-
2024年05月21日
- 较高温度下超导性起源研究获突破,二维哈伯德模型再现铜酸盐超导特征
-
科技日报记者 张梦然在新一期《科学》杂志上,美国纽约熨斗研究所团队报告称,他们在理解相对较高温度下超导性起源方面取得了突破。这些发现涉及自1986年以来一直困扰科学家的一类超导体——铜酸盐。该图显示了电子(可以向上或向下自旋)如何在哈伯德模
-
2024年05月21日
- 数据变为声音,聆听氢键“奏鸣”,科学家揭示蛋白质折叠构象过程
-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欣据发表在20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项最新研究,美国科学家通过将数据转换为声音,揭示了氢键是如何在极短时间内促成蛋白质构象,并将氨基酸转化为功能性折叠蛋白质的过程,为研究蛋白质从未折叠状态到折叠状态时发生的氢键事件
-
2024年05月21日
- 掘爆机有望解决长大隧道施工难题
-
科技日报记者刘园园记者20日获悉,由清华大学和中国中铁工业所属中铁科工集团联合研制的世界首台掘爆机试验装备目前完成了空心刀盘掘进、超前预裂处理后空心刀盘掘进和全断面刀盘掘进三种工况下的掘进试验,该装备即将进入推广应用阶段。掘进试验结果初步表
-
2024年05月21日
- 制造业升级一线观察丨山西定襄:建设“世界法兰锻造之都”
-
科技日报记者 韩荣“打铁,是定襄代代传承的传统手艺。”5月20日,记者走进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山西天宝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宝集团”)副总经理闫志龙向记者介绍。作为“中国锻造之乡”,定襄县的锻造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万历年间。如今,这里既是亚
-
2024年0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