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新发现丨韦布望远镜首次看到系外行星的内部
科学新发现丨韦布望远镜首次看到系外行星的内部
在2021年,天文学家们发现了一颗被命名为WASP-107b的“超胀”行星。其体积堪比木星,其质量却只有木星的十分之一,因此它获得了“棉花糖”行星的昵称。为什么这颗行星会如此“蓬松”呢?两个美国研究团队利用詹姆斯·韦布太空望远镜收集的数据,
2024年05月22日
科学新发现丨抹茶漱口水可抑制引起牙周炎的细菌
科学新发现丨抹茶漱口水可抑制引起牙周炎的细菌
抹茶是一种研磨得很细的绿茶粉,它不仅提神醒脑,还可能帮助我们守护口腔健康!据最新一期美国微生物学会期刊《微生物学谱》报道,日本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成功验证了抹茶对牙龈假单胞菌生长的抑制作用。这种细菌是牙周炎等口腔疾病的罪魁祸首之一。此外,在一
2024年05月22日
财政部等三部门发布《通知》 全面实施三大粮食作物两种农业保险政策
财政部等三部门发布《通知》 全面实施三大粮食作物两种农业保险政策
科技日报记者 刘垠21日,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在全国全面实施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今年起,在全国全面实施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
2024年05月22日
“棉花糖”行星为何如此“蓬松”
“棉花糖”行星为何如此“蓬松”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欣太阳系外有一颗温暖的气态巨行星WASP-107b,外表看起来像棉花糖一样,它为何如此“蓬松”?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詹姆斯·韦布太空望远镜收集的数据,并结合之前哈勃太空望远镜的观测结果,美国两个独立研究团队给
2024年05月22日
二维材料可在室温下保存量子信息
二维材料可在室温下保存量子信息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欣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科学家首次发现,层状二维材料六方氮化硼(hBN)中的“单原子缺陷”可以将量子信息在室温下保留几微秒。相关论文发表在《自然·材料》杂志上。这一发现意义重大,因为能够在环境条件(室温)下拥有量子性质
2024年05月22日
《科学》杂志发文,25位世界顶尖科学家呼吁:采取更强有力行动防范AI风险
《科学》杂志发文,25位世界顶尖科学家呼吁:采取更强有力行动防范AI风险
科技日报记者 张梦然当以后的人们为人工智能(AI)撰写一部编年史时,这可能是一个里程碑。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因为这是人类第一次由一个庞大的国际顶尖专家组,就先进AI的风险推进全球政策制定。人们已清晰认识到:我们离不开AI,亦需要大力推动AI技
2024年05月22日
总编辑圈点|拥有全功能血脑屏障的“迷你”大脑问世,有望增进对多种脑部疾病的理解
总编辑圈点|拥有全功能血脑屏障的“迷你”大脑问世,有望增进对多种脑部疾病的理解
科技日报记者 刘霞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科学家领导的研究团队,成功开发出全球首个包含全功能血脑屏障的人类“迷你”大脑。这一成果有望增进科学家对多种脑部疾病的理解并改善治疗方法,如中风、脑血管疾病、脑癌、阿尔茨海默病、亨廷顿病、帕金森病及其他神
2024年05月22日
制造业升级一线观察丨湖南宁乡:抢占新型储能产业高地
制造业升级一线观察丨湖南宁乡:抢占新型储能产业高地
科技日报记者 俞慧友“我们的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前驱体生产线开机了!该生产线能实现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两项核心工艺在一台设备中完成,具有连续化、自动化优势,系自主研发,年产量可达上万吨。这样一来,单位产能能耗、生产成本、设备投资均可降低30
2024年05月22日
文化中国行 科技赋能典型案例丨苏州:数字化让非遗“潮”起来
文化中国行 科技赋能典型案例丨苏州:数字化让非遗“潮”起来
科技日报记者 张晔通讯员 李佳苏州古城游客熙熙攘攘,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一步一景。“我竟然发现了一些隐藏的景致。”刚刚游览完狮子林,一位游客意犹未尽,又戴上VR眼镜,细品园林之美。近期,江苏苏州推出“狮林·园宇宙”项目,运用5G网络技术,借助无
2024年05月22日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成果转化赋能——广东发展新质生产力一线调查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成果转化赋能——广东发展新质生产力一线调查
科技日报记者 罗云鹏刘恕5月18日,科技日报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来到光明生命科学园,深圳先进院合成所产业创新与转化中心主任、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总经理罗巍,向记者讲述了钟超的故事。基于合成生物技术,钟超研发的智能活体
2024年0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