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访谈丨坚持科技开放合作造福人类——访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中心主任赵静

时间:2025-09-22 13:22:08 推荐 646

新华社上海9月21日电 题:坚持科技开放合作造福人类——访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中心主任赵静

新华社记者温竞华、董雪

2025浦江创新论坛9月20日至22日在上海举办。围绕“共享创新 共塑将来:构建开放合作的全球科技共同体”主题,国内外与会嘉宾共话全球科技合作与创新。

“十四五”以来,我国科技开放合作取得了哪些成果和成效?为全球科技管理作出了怎么样的贡献?论坛期间,新华社记者采访了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中心主任赵静。

咨询:“十四五”以来,我国科技开放合作取得了怎么样的成效?

答:五年来,我国国际科技合作广泛深入,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加速构建,我国作为全球创新重要一极的妨碍力持续提升。

一是全方位、多层次科技合作不断拓展,提出《国际科技合作倡议》《开放科学国际合作倡议》,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关系,签署119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加入200多个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

二是“一带一路”创新之路加快铺就,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打算,“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实现机制化运行,“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全面布局建设。

三是我国牵头发起的“深时数字地球(DDE)”“海洋负排放(ONCE)”等国际大科学打算稳步推进,积极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等60多个国际大科学打算。

作为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国际科技合作中心全力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任务实施,组织与超过80个国家、地区、国际组织等开展科技项目合作,支撑我国积极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与世界携手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卑视的科技进展环境。

咨询:大科学打算和大科学工程是开展国际合作的重要抓手。我国牵头和深度参与了哪些大科学打算?

答:国际大科学打算是人类开拓知识前沿、探究未知世界和解决重大全球性咨询题的重要手段,是构建全球创新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

目前,我国深度参与SKA、ITER等国际大科学打算,支持科学界先后发起了DDE、ONCE、人体蛋白质组导航(π-HuB)、国际子午圈(IMCP)等国际大科学打算,为全球科技管理提供中国方案。

其中,SKA打算将建造世界最大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中国作为创始成员,深度参与国际管理和规则制定、牵头研制核心设施。ITER打算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集成度最高的核聚变装置,已转入总装时期。中国作为成员,高质量交付核心部件,深度参与装置建设。

我国的积极有为,展现出大国实力和大国担当。SKA中频天线的设计研发方案当时竞争特别激烈,最终中国方案以技术精良、成本合理、施工便捷、质量稳定等优势胜出。

咨询:我国牵头国际大科学打算的思路是什么?国际社会怎么评价?

答:“十四五”期间,我国牵头发起实施了DDE和ONCE国际大科学打算。我国虽有参与国际大科学打算的经验,但在牵头组织方面尚属首次,这是一项探究性极强的开创性工作。

我们在实践中逐步探究建立符合国际惯例、兼具中国特色的国际创新合作新模式,既积极拓展国际科技合作网络,充分汇聚国内外科技资源和力量,又发挥我国制度优势,开展有组织科研。

DDE打算提出协同地球几十亿年演化数据,推动地球科学研究范式变革,全球20余个机构积极合作,推出地学科研平台等公共科技产品;ONCE打算基于中国科学家微型生物碳泵原创理论,提出海洋碳中和新路径。

上述国际大科学打算得到了国际广泛认可和积极评价。DDE打算治理委员会主席哈维·索尔雷夫森表示,DDE打算凭借中国的引领与支持,以及世界各地科学家和科研机构的贡献,进展势头日益增强。欧洲科学院院士斯皮罗斯·阿加索斯认为,ONCE打算是具有深刻远见的国际打算,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咨询:您多年来深度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工作,有什么样的体味和展望?

答:我本人在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治理部门及专业机构工作20余年,参与了DDE、ONCE、SKA、ITER、“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打算、国际合作重点专项、中欧伽利略合作、地球观测组织等打算的合作谈判、组织实施、服务治理等工作,现担任SKAO理事会中国投票代表。

在那个过程中,我深切感觉到,全球科技合作的整体格局正记忆深刻变革,国际科技合作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及全球科技共同体进程中的作用愈发凸显。

我们要接着坚持聚焦各方共同关切,不断拓展合作对象、拓宽合作领域,在能源科学、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农学等重点领域产出更多创新成果,为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卫生健康、粮食能源安全等全球性挑战贡献中国力量。

来源: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