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经济宣传和预期引导能力
提高经济宣传和预期引导能力
傅 华
提振进展信心、改善社会预期,是经济工作的重要方面。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市场化、国际化程度越高,市场预期、市场信心等对经济运行的妨碍就越大,舆论引导就越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经济运行的预期治理,将“稳预期、强信心”作为经济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引领中国经济不断迈向更高进展水平。经济宣传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内容。主流媒体作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主阵地、作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必须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引,及时全面、科学精准地开展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为中国经济高质量进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一、深入学习领略习近平总书记对于“稳预期、强信心”的重要论述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科学把握经济社会进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就预期和信心对经济活动的重要妨碍、怎么发挥舆论引导在“稳预期、强信心”中的积极作用等作出重要论述,丰富和进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要求。
深刻洞察经济运行和进展规律,把预期和信心作为经济进展的重要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进展”,“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自觉认识和更好遵循经济进展规律”。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经济工作不断进展变化的新形势新任务,总书记提出了“一个根本保证”、“六个坚持”、五个“必须统筹”等重大论断,不断深化我们党对经济进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进程加快,自身压力和外部挑战交织,信心的重要性越发凸显。信心从何而来?一方面是经济实际运行状况,另一方面是市场预期。虽然近年来逆全球化暗流涌动,但全球经济活动其实已空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彼此嵌入、相互妨碍,非常是各种风险关联度高、传导快,极易产生蝴蝶效应。于是,对经济形势的认知、推断既是经济活动在意识层面的反映,也是妨碍经济运行的条件。加强预期治理已成为做好经济工作的必答题而不是选答题。
深刻把握舆论引导规律,系统阐述正确舆论引导关于“稳预期、强信心”的重要作用。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舆论导向正确,就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推动事业进展;舆论导向错误,就会动摇人心、瓦解斗志,危害党和人民事业。”新闻舆论工作始终处在意识形态斗争最前沿,正确的舆论导向不仅可以激浊扬清、去伪存真,还能够成为经济进展的巨大助推器。党领导下的新闻媒体与生俱来的政治属性、人民立场,决定了必须准确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忠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以新闻宣传的权威性、公信力展示自身在舆论场上的强大妨碍力,发挥“稳预期、强信心”的主力军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2025年9月8日,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在福建厦门开幕。作为我国唯一以投资为主题的国家级重大展会,本届投洽会以“携手中国 投资将来”为主题,努力打造“投资中国”的标志性展会和双向投资促进的重要服务平台。图为开幕当日拍摄的投洽会现场。 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摄
深刻分析新时代新征程的形势要求,把舆论引导作为推动高质量进展的重要任务。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做好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加强预期治理”,“主动塑造于我有利的外部环境”,“用实实在在的高质量进展成效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当前,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但进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主流媒体要把舆论引导的重点集中在阐释好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精髓要义及其引领中国经济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上,彰显强大引领力;集中在报道好中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的基本逻辑和积极态势上,体现强大公信力;集中在宣传好中国经济的坚实底气和充沛活力上,提供强大讲服力;集中在揭示经济运行的深层次矛盾咨询题、提出前瞻性建设性应对思路上,展示强大穿透力;集中在有力回击美西方抹黑唱衰中国经济的谎言、谬论上,形成强大战斗力。
二、自觉担负起“稳预期、强信心”的职责使命
主流媒体要把为经济长期平稳进展制造更好舆论环境作为一项重要职责,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引,更加重视经济宣传,更加熟练把握舆论引导规律,更加自觉用积极舆论为经济进展培育正能量。
展现党中央对经济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独特优势。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确保中国经济乘风破浪、行稳致远的根本保证和最大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我国经济进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经济工作的人民立场,部署实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区域协同进展、新型城镇化等重大战略,让经济进展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日子的向往;科学把握经济进展的规律、趋势,着眼历史的长周期,对经济工作作出战略性、前瞻性决策部署,以新进展时期标定进展新方位,以新进展理念引领高质量进展,以新进展格局重塑进展新优势,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激活进展新动力,以统筹进展和安全把握进展主动权,确保了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进展;客观把握经济进展的时期性特征,作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进展新质生产力等重要部署,培育了进展新动能,开发了进展新空间;准确把握经济运行的重要节点,在关键时间作出关键抉择,主动引导社会预期,推动经济运行回升向好。正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推动下,党的经济政策坚持统筹兼顾、系统集成、立短谋长、有序统一,党的领导力有效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进展的生产力,开发了党领导经济工作新境地。在经济宣传中,充分展现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对经济进展的决定性意义,充分展现习近平总书记虑深远、明大势、谋全局的战略擘画,就一定能为中国经济进展注入最坚定信心、最强大底气。
展现各地区挺膺担当、力争上游的壮阔经济实践。立足复杂国内外经济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制造性作出区域协同进展的战略部署,经过最大限度调动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优势,形成全国一盘棋的高质量进展合力,突出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进展理念。优势区域和经济大省是“点”,优势地区在当好科技创新策源地、改革开放新高地、高质量进展样板间的并且,承担着开路先锋、头雁引领、经验积累的责任;经济大省作为稳定宏观经济的压舱石、财政贡献的主力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器,发挥着国家经济顶梁柱和财政基石作用。各地区是“面”,立足自身比较优势,找准进展定位,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成为国家进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看清中国经济的底色、韧劲,需要透过“点”和“面”结合的生动经济实践,让人们看到各地区挺膺担当的定力与雄心,看到各地区各领域破除“内卷式”竞争,形成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格局和蔼象,从而更加直观地感觉中国经济优势互补、协同共进的整体实力,认识到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展现中国企业创新突围、破局图强的奋斗品行。企业是中国经济的主体力量,更是推断进展大势、把脉经济成色的鲜活样本。面对地缘政治变化、贸易壁垒增多、有效需求不足、调整转型阵痛等复杂环境,中国企业在逆境中坚守、在压力下破局,有“国之重器”在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民生就业上发挥“定海神针”作用,有“小巨人”企业在科技创新、破解“卡脖子”难题上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有“独角兽”企业在世界范围的竞争中异军突起、一枝独秀。不同所有制、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中国企业家中,涌现出越来越多踏实奋进的耕耘者、不畏挑战的弄潮儿、实业报国的改革家,共同构筑了中国企业锐意进取、顽强不拔、兼济天下的精神图谱。经济宣传要生动展现中国经济的勃勃生机,既要见森林又要见树木,善于发现“有木先林生”,敏锐挖掘那些潜力巨大、生命力旺盛的企业样本;及时关注“有木秀于林”,展现各行各业中有独特竞争力、具备率先优势甚至不可替代的企业样本;全面呈现“众木必成林”,透过一棵棵葱茏良木、茁壮好木、百围大木,看到中国经济生机盎然的整片森林。把一个个中国企业朝气蓬勃、砥砺前行的预期、信心汇聚起来,算是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宏观预期、整体信心,算是当代最精彩、最鲜活的中国经济故事。
新华社持续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精髓要义和实践要求,把“稳预期、强信心”作为经济宣传的重要课题,全方位、多形态开展报道。图为新华社重点报道海报、《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生动实践述评》图书和“中国经济圆桌会”大型全媒体访谈节目录制现场。 新华社供图
展现人民群众不断增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经济进展得好不行,归根到底要看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日子需要是否得到了有效满足。“十四五”以来,我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保持平稳增长,养老金连年上涨,普惠型养老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每年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截了当结算惠及5.6亿人次。经济宣传全面立体展现中国经济的真实面貌,既要从“账面”解读中国经济逆风而进的进展数据,从“市面”发现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景气指数,从“基本面”透视中国经济向阳而兴、向春而生的光明态势,更要从“人面”展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始终把笔和镜头对准人民群众的关怀关切,聚焦收入与就业的变化、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日子条件与环境的改善、精神文化日子的丰富、医疗与教育资源的公平,把惠民举措带来的实实在在好处展现出来,把政策背后的理论依据、实践指向、幸福含义分析透彻,让人们在“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中看清方向,在“明白好,更感到好”中振奋信心。
展现中国经济向新向好的蓬勃态势。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近年来,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外部不确定性持续增多的事情下,中国经济年均增长5%以上,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发挥着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作用。数据之外,是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新三样”领跑全球;DeepSeek、人形机器人、“黑神话”系列等创新制造横空出世;C919、国产大邮轮等大国重器层出不穷;生物医药、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新产业新赛道加速成长……在世界经济的版图上,中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完备的产业体系与强大的供应链韧性、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形成的新质生产力成果、积极有效的宏观调控与战略规划,构建了一幅独一无二、顽强有力的经济图景。历史地、比较地看待中国经济,用生动的案例、数据、事实和国际评价向世界说好中国经济故事,就能展现出中国经济的真实现状和光明将来。
三、持续提升经济宣传和预期引导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进展有自身的规律,引导舆论要遵循规律”。新华社将持续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精髓要义和实践要求,把“稳预期、强信心”作为经济宣传的重要课题,与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紧密结合,全面提升经济宣传质效,发挥好主流媒体风向标作用,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对中国经济美好前景的坚定信心和进展底气。
把宣传好习近平经济思想作为重大任务。新华社深刻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原创性成果与实践要求,总结出这一重要思想蕴含的“美、实、效、协、共”鲜明特征,深刻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丰富内涵与经济工作办法论。我们将坚持把学深悟透习近平经济思想作为经济宣传“主入口”,入乎其内、涵泳其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哲学维度阐释这一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精神实质,从方略维度阐释其蕴含的大国经济管理智慧,从办法维度阐释其蕴含的科学思维,从战术维度分析其对实际经济工作的指引和统筹,不断夯实“稳预期、强信心”的思想引领。
持续提升经济宣传的传播力妨碍力。新华社把经济政策宣传作为重中之重,开设“中国经济圆桌会”等创新栏目,推出“当前中国经济咨询答”等系列深度报道,用权威政策解读给更多经营主体送上“定心丸”,以短实新的家常话把经济报道写到人民群众心坎上。我们将在推进系统性变革中着力深化资源整合,强化技术赋能,推动报道策划、技术应用、传播推广、力量协同、受众反馈等系统性重塑,推出更多面向受众、面向互联网的优质报道和产品;注重在经济宣传中把握先机、预判效果,把“效”作为“时”与“度”的依归,不贬低、不拔高,因时而动、张弛有度营造“稳预期、强信心”的正面舆论声势。
深入开展经济咨询题调查研究。新华社围绕当前经济领域运行风险及应对建议等开展深度调研,开展地点债、民营经济健康进展等专项调研,形成了明确、精准的对策建议,为相关部门加强管理提供参考,推动相关措施制定和咨询题解决。我们将坚持直抵现场、直抵真相、直抵本质,围绕宏观经济现状、重点产业进展、防范化解风险、时期性经济形势、世界要紧经济体的政策动向及对华妨碍等,开展更多蹲点式、跟进式、穿透式调研,展示成就,揭示咨询题,分析缘由,提出对策,为经济健康进展提供有力舆论支持。
全方位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新华社有31个国内分社和184个驻外分社,每天以15个语种24小时向全球8200多家新闻机构用户供稿,海外社交媒体矩阵总粉丝量达4.99亿,实现了全球布局、全球采集、全球传播、全球到达,多角度展现中国经济的强大动能与活力。我们将密切关注世界各地与中国企业、中国市场的紧密联系,广泛反映各国政要、企业领袖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期待,生动说述中国经济的创新制造故事,精准有力回击“见顶论”、“过剩论”、“崩溃论”等唱衰谬论,充分展现中国经济长风万里的光明前景。
来源: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