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阶段我国建成世界规模最大医疗服务体系
9月11日,国家卫健委主任雷海潮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阶段卫生健康工作度过了极不平庸的五年,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疾病预防操纵体系和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疗服务体系;我国居民健康水平得到了持续提升,2024年人均预期寿命比2020年提高了1.1岁。
育儿补贴申领工作有序推进
雷海潮介绍,我国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得到进一步操纵,结核病、乙肝和艾滋病等传染病发病率持续下降或保持在低流行水平。东中西部千人口医疗资源差距正在不断缩小。国家卫健委将在将来五年进一步加强以基层为重点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升能力、提升可及性,促进上下级医疗机构间的协同联动,更好地为居民提供卫生健康服务。
据统计,到2024年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量已达109万所,超过90%的居民在15分钟内可以到达最近的医疗服务点。卫生服务人力资源不断扩增,到2024年底已达1578万,为老百姓提供更好的卫生健康服务制造良好条件。
雷海潮介绍,国家卫健委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进一步彰显。推进医疗、医保和医药“三医”协同进展和管理,基本医保覆盖居民的人数保持在13亿以上,稳定在95%左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医疗费用负担明显减轻。
国家卫健委副主任郭燕红介绍,近期,国家卫健委出台实施育儿补贴制度,向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育儿补贴。这是一项“投资于人”的重要民生工程,并且也是强化生育支持、促进生育友好的一项制度性安排。目前,线上、线下申领渠道都差不多全面开放,申领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截至9月10日上午9时,全国差不多提交了超过2400万条的申报信息,占到目标人群的80%左右。目前,各地正在加快推进审核和发放工作,确保育儿补贴可以及时足额发到群众手中。
雷海潮介绍,五年来,我国居民健康水平得到了持续提升。据统计,到2024年底,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有8个省份人均预期寿命超过80岁,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持续改善,居民健康水平稳步提高。从历史对照来看,2024年人均预期寿命比2020年提高了1.1岁。
科技创新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科技创新有效提升了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大改善了诊疗效果,为维护人民健康,支撑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进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郭燕红介绍,“十四五”期间,广大卫生健康工作者在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方面勇攀高峰。在新药和疫苗研发方面,我国在研新药数量占全球数量比例超过20%,跃居全球新药研发第二位,舒格利单抗、恩沙替尼、谷美替尼等多款国产创新药陆续获批上市,填补了相应领域国产创新药的空白。我国自主研发的抗肿瘤药品泽布替尼已在多个国家获批上市。在疫苗方面,国产HPV疫苗在临床上差不多广泛使用,快速提升了我国HPV疫苗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近日,国产九价HPV疫苗差不多投入使用,为女性提供了更加全面、可及的免疫选择。
在医疗器械和设备创新方面,郭燕红介绍,我国自主研发的光子计数CT,比传统CT空间分辨率提高2至3倍,扫描速度更快,辐射剂量大大降低,效率和效果更佳。国产骨科手术机器人、腔镜软组织手术机器人都已研制成功,大大提高了手术精准度,为患者减轻了创伤痛苦。体外膜肺氧合机(ECMO)、人工心脏、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设备等产品均实现自主化研发并投入临床应用,让更多患者“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国产高端医疗装备。
来源: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