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看区域·大湾区篇 | 澳门青年孙振鸿:在大湾区“种”出“好机会”

时间:2024-12-17 16:10:23 推荐 472

新华社广州12月16日电(记者洪泽华、马玉洁)在珠海市金湾区红旗镇的一处农场,翠绿的菜叶尽情伸展,工人们正利用流水线快速采摘成熟的蔬菜。澳门青年孙振鸿和合作伙伴穿着雨靴在大棚中忙碌。

“在我小时候,父亲曾在黑龙江省运营过一些农业项目,我也于是和黑龙江、和农业产生了不少联系。”孙振鸿讲。

大学毕业后,孙振鸿先是在香港国际金融机构工作。后来,他又在非洲和东南亚工作,积累了从事农业的经验。2017年,国家正式提出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都市群进展规划,孙振鸿和来自香港的合作伙伴姚力元一拍即合,决定在大湾区内地都市拓展业务。

2022年,孙振鸿和姚力元的当康集团正式合作,在珠海成立了专注无土有机蔬菜种植的澳门品牌“濠机荟”,为澳门提供各式新鲜蔬菜。

11月28日,孙振鸿在农场内查看蔬菜的生长事情。新华社记者 洪泽华 摄

“国家有了新的政策,大湾区有了新定位、新机遇。我是澳门人,我的合作伙伴是香港人,我们公司算是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的缩影。”孙振鸿讲,将公司品牌定为“濠机荟”,寓意着在大湾区进展的“好机会”。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内“超级工程”不断落成,大湾区都市间“硬联通”深入推进,往来内地与港澳越来越方便。目前,孙振鸿常居澳门,每次从家开车到位于珠海的农场仅需一个半小时左右。他还在香港经营一家问公司,经常往来穿梭于大湾区内的几个都市。

“港珠澳大桥通车往常,一天跑三个地点基本很难实现。现在有了大桥,深中通道也已建成通车,一天之内在澳门、珠海、香港、深圳四个都市间往来不再困难,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这是大湾区一体化进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便利。”孙振鸿讲。

11月28日,在孙振鸿的农场里,一名工人正在种植有机蔬菜。新华社记者 洪泽华 摄

目前,孙振鸿在珠海的农场种植面积约10亩,每个月可生产约5吨蔬菜。依托便利的基础设施和通关服务,新鲜的有机蔬菜可在采摘后24小时内送上澳门消费者的餐桌。他和合伙人正打算扩张农场,希望将业务拓展到香港市场和大湾区内地都市。

“我小时候,澳门青年来内地大多不过过来休闲、消费,现在有更多澳门青年来到大湾区内地都市创业、进展。”他讲。

孙振鸿是澳门人,他的妻子来自香港。在“澳车北上”政策正式实施以来,两人有空时就会带上小孩们到大湾区内地都市游览。

11月28日,孙振鸿在农场内查看蔬菜的生长事情。新华社记者 洪泽华 摄

“25年前澳门回归,我恰好是在那一年离开澳门出国读书。那时澳门的国际知名度还不高。澳门回归10年时,不少外国人还没去过澳门,但差不多有了含糊的印象。此时澳门差不多是国际化大城市,全世界的人提到澳门都认为这是一个进展得很好、很安全的都市。我认为,这算是回归祖国给澳门带来的进展机遇。”孙振鸿讲。

回归祖国25年以来,孙振鸿每次回到澳门都会发现新的变化。“原来的滩涂变成了国际级的旅游度假村,平地盖起了摩天大楼。作为澳门人,我亲眼见证了回归后澳门的进展,也看到粤港澳大湾区很好的进展前景,期待将来接着在大湾区取得新的成功。”他讲。

来源: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