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年金从零跨越三万亿 权益资产配置重要性不断提升

时间:2024-06-25 15:45:31 推荐 308

肇始于2004年的企业年金制度,于2024年迎来了进展20周年。20年间,企业年金制度实现了从初期探究到成熟运行转型进展,企业年金积累基金更是实现了从零到三万亿元的跨越性大进展。企业年金通过20年蓬勃进展,不仅实现了年金资产保值目标,还完善了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也为我国资本市场输出了一批批优秀的基金治理人。

在债券利率长期趋于下行的背景下,权益资产将来在年金资产配置的重要性有望不断提升。从截至今年一季度的数据来看,基金公司不管是治理规模依然投资业绩,均呈现出显著的“头部”效应。尤其是工银瑞信基金等公募,在单一打算含权类组合与集合打算含权类组合一季度业绩排名均列第一。在年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下,对基金公司而言,能否打造全天候年金投资能力、发挥平台支撑以及人才梯队建设,将成为企业年金业务竞争中的关键“胜负手”。

20年蓬勃进展历经三个时期

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政策法规框架,源于2004年5月实施的《企业年金试行方法》和《企业年金基金治理试行方法》。以此为标志,企业年金制度开始全面推行,20年间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进展壮大。

依照人社部公布的全国企业年金业务数据,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全国企业年金积累基金达到了3.29万亿元,参加职工3193.36万人。人社部基金监管局原局长唐霁松近日在公开场合指出,2012年至2023年,我国企业年金的参保企业总户数从5.47万户增长至14.17万户,积累基金从不到5000亿元增长至近3.2万亿元,领取人数超300万人,累计领取了超5000亿元的年金待遇。

投资业绩方面,人社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国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资产净值约为3.25万亿元,建立组合数为5677个。今年一季度,企业年金的投资收益为294.35亿元,加权平均收益率为0.96%。从完整年度看,2007年至2023年全国企业年金基金年均收益达到6.26%,除极个别年份浮现亏损外,绝大部分年份保持了良好收益。

6.26%的年均收益,体现了年金资产保值增值的初心和使命。企业年金基金年均收益不仅跑赢了同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年均涨幅2.43%,还战胜了同期三年定期存款平均约4.2%的收益,实现了年金资产争取保值的目标。

企业年金20年蓬勃进展,存在着三个进展时期。依照工银瑞信分析,这三个时期分别对应着企业年金的市场化运作的初期探究、专业化治理的快速进展、市场化进展的成熟运行。

具体看,2004年至2010年是企业年金市场化运作规范进展的奠基时期,运作水平逐步规范、提升。2011年至2018年,企业年金进入专业化治理的快速进展时期。这一阶段,监管环境进一步规范,投资政策密集出台。其中记忆2008年、2011年行业负收益后,年金投资更加强调“以绝对收益为导向”,并且在治理人考核机制上的优化调整,推动企业年金治理机构走向更加专业化、多元化的治理道路,激励各治理机构充分发挥专业能力,实现专业化分工,提升年金基金投资运作效率。

从2019年至今的第三时期,企业年金的监管体系、制度建设趋于成熟。市场多次调整后,投资者更加理性客观,托付人和受托人对年金的认知和专业能力也在逐渐提升。随着经验积累以及持续加剧的市场竞争,业绩持续优秀的投管人实现市场份额的快速增加,业绩不佳导致更换治理人的事情也屡见不鲜,企业年金优胜劣汰的生态格局逐渐形成。

稳健可持续的业绩是行业不断进展的关键

对全社会来讲,企业年金的进展完善了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强化社会保障功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资管行业而言,企业年金20年的蓬勃进展,输出了一批批优秀的基金治理人。

2005年8月,第一批企业年金基金治理机构名单出炉,南方、华夏、嘉实、博时、易方达、海富通、招商和富国基金拿到资质。包括工银瑞信在内的多家公司,随后在2007年成为第二批企业年金基金治理机构。人社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共有三家基金公司治理的组合资产金额超过2000亿元,分别为易方达基金、工银瑞信基金和南方基金,同时在年金投资中,基金公司同样呈现出显著的投资优势。

以工银瑞信为例,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其治理的企业年金组合数为267个,组合资产金额为2439.29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工银瑞信治理的单一打算与集合打算旗下的含权类组合,一季度的加权平均收益率分别达到2.73%和2.52%,在全市场20多家年金治理机构中均位居第一。这两个指标一季度的平均收益率,分别为0.94%和0.72%。

据悉,工银瑞信在长期的年金治理经验中,打造了自身“重视权益、高等信用”的投资风格,坚持配置高等级信用资产,坚守信用安全底线,经过权益资产追求获取超额收益。自2008年治理企业年金以来,工银瑞信基金取得了有竞争力的长期收益和良好的短期收益。人社部公布的全国企业年金基金业务数据摘要显示,工银瑞信基金在2022年、2023年企业年金单一含权组合业绩中,均排名同业前三分之一分位数,获得了企业年金客户的广泛认可。

在投资策略方面,工银瑞信表示,基于年金的长期投资属性及股票长期收益高于债券的规律,债券利率长期趋于下行,权益资产在将来年金资产配置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同一打算下不同组合的风格搭配和差异化治理也更为重要。

和稳健业绩相对应的是,专业、稳定的人才队伍是实现年金稳健可持续收益的又一关键因素。截至目前,工银瑞信基金的年金投资团队人员,平均金融从业年限在13年以上、平均司龄9年,依托公司超200人投研团队及研究平台的支持,开展年金组合的投资治理。

持续打造全天候年金投资能力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97亿,占总人口比重达21.1%,我国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企业年金关于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作用愈加凸显。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数量达到14.17万家,较2007年有统计数据以来的3.2万家,增长幅度达342%,体现了企业关于年金制度的广泛认可。

在工银瑞信基金看来,随着企业年金的深入与职业年金的全面展开,更多的年金打算将建立起来,年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并且,在经济进展的大环境下,企业将得到更好的成长与壮大,职员也将共享经济与企业进展的红利,体现在年金上,是缴费基数的上涨和缴费比例的提升。

谈及将来进展,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在新的进展时期,企业年金应最大限度淡化“体制”因素,如取消建立企业年金的三个门槛、取消企业缴费子账户和企业账户、取消企业缴费归属期和归属额限制、提高支取灵便性、引入“准自动加入”机制、有序逐渐放开个人投资选择权、建立“合格默认投资工具”机制、平行引入TEE型税优政策等,提高企业和职工建立企业年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企业年金的进展还要充分结合市场行情变化。一个需要提及的背景是,近年来债券收益率中枢不断下行,固收资产能为年金组合提供的稳定收益不断降低。并且,市场对年金信用风险的容忍度较低,不同意经过信用下沉的方式获取更高的固收收益。

基金公司年金业务将来该怎么保持竞争力?基于研究和实践,工银瑞信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打造全天候年金投资能力,追求稳健可持续的投资业绩。从年金整体业绩稳健可持续的角度出发,经过多元化投资、偏离度操纵和动态再平衡等机制的应用和升级,强化年金投资关于不同市场环境的习惯性,在避免极端事情和全面承压的基础上,在有利时点争取超额受益,提升企业年金客户获得感。二是发挥平台支撑,提升投资过程治理效能。完善年金资产配置体系框架,提升决策科学性与市场习惯性;强化投资过程治理,做好事前论证、事中监督及事后复盘;明晰投资经理风格定位并与治理账户匹配,提升长期收益获取能力。三是强化投研团队建设,持续充实年金投研能力。投管人应持续从投研部门引入投资经理加入年金治理,推进风格多元化,降低业绩系统性风险;做好人才梯队建设,逐步扩充年轻投资经理的治理能力,进一步优化账户及人员搭配。

来源: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