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训练可减少AI系统社会偏见
新训练可减少AI系统社会偏见
科技日报记者 刘霞来自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工程学院和Adobe公司的科学家携手,开发出一种用于训练人工智能(AI)的新技术FairDeDup。该技术不仅能降低训练成本,而且有望减少AI系统的社会偏见。研究团队已经在近期于美国西雅图举行的IEE
2024年06月28日
骨髓转化白细胞能促进神经纤维再生
骨髓转化白细胞能促进神经纤维再生
科技日报记者 刘霞在一项新研究中,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神经科学家培育出一种特殊类型的人类白血细胞,能促进神经纤维再生。这一发现标志着医学领域的重大突破,有望为脊髓、视神经或脑损伤相关疾病带来更安全有效的新疗法。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免
2024年06月28日
结合哈勃和韦布两大望远镜数据,“创生之柱”天文景观有了全新视频
结合哈勃和韦布两大望远镜数据,“创生之柱”天文景观有了全新视频
科技日报记者 张梦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26日发布了一段令人震撼的“创生之柱”新影像,以全新方式展示了这一著名天文景观。这一段两分半钟的视频,是结合了哈勃和韦布两大空间望远镜数据制作的,为人们理解“创生之柱”提供了更详细、更全面的
2024年06月28日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2024年十大新兴技术》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2024年十大新兴技术》
科技日报记者 张梦然世界经济论坛与《前沿》杂志于当地时间25日联合发布了一份报告——《2024年十大新兴技术》。报告显示,在全球新兴技术中,可重构智能表面和高空平台系统有潜力将全球数十亿目前无法访问互联网的人连接起来。图片来源:世界经济论坛
2024年06月28日
总编辑圈点|体积缩至万分之一,成本降到千分之一,首台实用型芯片级钛宝石激光器问世
总编辑圈点|体积缩至万分之一,成本降到千分之一,首台实用型芯片级钛宝石激光器问世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欣据26日《自然》杂志报道,美国斯坦福大学团队在芯片上制造出一种钛宝石激光器。与目前的任何其他钛蓝宝石激光器相比,这一原型机的体积缩小了4个数量级(即原来的万分之一),成本降低了3个数量级(即原先的千分之一)。无论在规模效
2024年06月28日
福建:大载重无人机打通灾区“生命线”
福建:大载重无人机打通灾区“生命线”
科技日报记者谢开飞 通讯员林开艺随着技术保障人员按下起飞键,一架无人机从临时起降点升空后,载着80公斤的发电机,历时2分钟,抵达园丰村投放点,为当地救灾工作创造了照明条件。这是近日发生在福建省武平县下坝乡的一幕。近日,受特大暴雨影响,武平县
2024年06月28日
产业专家团田间地头指导灾后作物管理
产业专家团田间地头指导灾后作物管理
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全国多地近日出现高温、强对流、降雨频繁等不同气象情况,水稻、玉米、大豆、蔬菜等作物正值关键生长期,受天气影响较大。连日来,为保障各地农作物生长,中国农业科学院18个产业专家团奔赴河南、河北、黑龙江、广西等多地田间地头展开
2024年06月28日
辽鲁航线海域5G网络全部建成投运——茫茫大海上也能“刷视频”了
辽鲁航线海域5G网络全部建成投运——茫茫大海上也能“刷视频”了
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6月26日,辽鲁航线海域5G网络全部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行,这是我国首次实现5G网络海上规模化连续覆盖。这意味着,从当日起,乘坐辽鲁航线的旅客将告别手机没有信号或者信号断断续续的历史,在茫茫大海上也可以“刷视频”了。根据工业
2024年06月28日
“嫦娥六号再创中国航天的世界纪录”
“嫦娥六号再创中国航天的世界纪录”
科技日报记者付毅飞“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人类首份月球背面样品,精准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三大技术突破’和‘一项世界第一’。”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卞志刚6月27日向媒体表示,“这是一次创新之旅。嫦娥六号任务是中国航天史上迄
2024年06月28日
科普一下 | “列车效应”是如何影响南方降雨的?
科普一下 | “列车效应”是如何影响南方降雨的?
据中央气象台预报,6月27日至30日,贵州至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南方地区还将出现较为明显的强降雨。有专家表示,“列车效应”会造成强降水累加。什么是“列车效应”?它是如何影响降雨的?请专家科普一下。(科技日报记者付丽丽制作胡宇彤)来源:中国科技网
2024年0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