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高质量进展 中国经济笃定向前

时间:2023-12-11 15:51:40 推荐 793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进展的一年。这一年,中国经济在高质量进展航道上破浪前行: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进展扎实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明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针对明年经济工作,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系列部署。

专家认为,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也可不能变。随着一系列宏观调控和改革开放举措有力实施,预计明年经济将接着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沿着高质量进展航道笃定向前。

稳中求进 宏观调控力度将加大

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4.5%,二季度增长6.3%,三季度受去年高基数妨碍增长4.9%……一条波浪式曲线,描绘出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纵观今年中国经济运行,最大的特征是‘稳’。”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孝松如是评价。

向前看,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还是较多,国内需求仍显不足,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保持经济平稳运行至关重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接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关键是把握好蕴含其中的辩证关系。”国家进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司负责人讲,在“稳”的基础上推动“进”,经过经济结构、进展质量、重大改革上的“进”来实现“稳”。在“立”和“破”上也需要把握好先后顺序,否则会妨碍经济进展大局,这也是经济工作的重要办法论。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表示:“稳定的经济社会环境是‘进’的前提,而稳定经济环境的取得需要积极进取的政策支撑,‘进’的政策促进‘稳’的形势和稳的预期。预计明年经济能实现5%左右的增长,要紧动能将是服务业、高端创造和基建投资。”

能够预期,为增强经济活力,改善社会预期,明年宏观调控力度将进一步加大。罗志恒认为,近年来财政与货币政策持续协同,货币政策配合财政发债、化债,货币金融政策支持房地产风险防范等,预计明年这一格局会延续。中金公司报告认为,明年广义财政在今年基础上将进一步加码,货币政策在运用总量工具的并且,接着发挥结构性作用。

创新引领开发进展新领域新赛道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进展,辐射范围之广、妨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要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主动力,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变革、提升产业能级,补短板、锻长板,大力培育新的支柱产业,不断开发进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进展新动能新优势。”清华大学中国进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煜讲。

“随着一系列宏观调控和改革开放举措有力实施,我国经济创新动能不断增强,经济增长的动力会更足。”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宋立义认为。

以创新为动能,中远海运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正在建造目前世界上最大吨位级别的海上浮式生产储油平台,其总长335米、型深33米,约相当于10层楼高,能够看作一座海上挪移化工厂,建成之后能存储200万桶原油。

“逆境突围的最有力武器算是坚持创新,主动向高技术船舶、大型海工装备、特种船舶等高端产业迈进。”该公司总工程师陆新华讲,一批南通船企从修船走向造船,从“创造”迈向“智造”,不仅带领船企走出困境,而且使产业焕然新生,这算是创新的力量。

扩大内需重点领域改革将深化

内需担当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实现经济良性循环,离不开进一步深化改革。会议提出,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为高质量进展持续注入强大动力。

其中,新一轮国企改革被视为重点改革之一。12月9日,宝钢股份发布公告称,拟以107.03亿元现金收购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48.6139%股权。

这是今年以来新一轮国企改革加快推进的一个缩影。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王宏志日前表示,国资央企愿同各类所有制企业一道,大力推进改革深化提升,持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践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出效率,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协同创效,让企业活力充分迸发。

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主任周丽莎认为,在推动国企竞争力提升的并且,当前改革更为重要的是增强核心功能,强调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

来源: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