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瀚:对手变“牵手”,奔驰宝马在华合建充电桩欲弯道超车?
中新经纬12月7日电题:对手变“牵手”,奔驰宝马在华合建充电桩欲弯道超车?
作者江瀚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
近日,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宣布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以50:50的股比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在中国市场运营向公众开放的超级充电网络,首批充电站打算于2024年起在重点新能源汽车都市运营。
这一合作不仅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更引发了市场的好奇,两大巨头联手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第一,两大巨头的合作是产业进展的必然选择。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进展,超充网络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带来了对充电设施的巨大需求。随着消费者对环保出行方式的同意度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也在持续攀升。但是,充电设施的不足成为了制约新能源汽车进一步普及的关键因素之一。于是,构建覆盖广泛、高效便捷的超充网络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展的迫切需求。
超充网络的建设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超充网络的普及将提高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同意度,降低充电焦虑,从而推动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超充网络的建设将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完善和进展,包括电池创造、充电设备创造、运营服务等各个环节,为整个产业制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于是,各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和第三方充电公司都纷纷下场构建超充网络,奔驰和宝马合作无疑算是那个背景下的产物。
第二,奔驰、宝马联合做超充也是被市场倒逼的结果。缘故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面对着国产造车新势力的竞争压力,奔驰和宝马真的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进展相对缓慢,陷入了被动状态。国产造车新势力凭借先进的技术和独特的市场策略,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取得了显著的优势,这使得奔驰和宝马等传统汽车创造商感觉到了巨大的竞争压力。为了应对这种压力,奔驰和宝马选择联手,共同对抗国产造车新势力的挑战,是很自然的选择。
二是构建超充网络是一个投入巨大、建设时刻长、投资回报慢的产业。关于奔驰和宝马如此的传统汽车创造商来讲,单打独斗并不是明智的选择。经过合作,两者能够共享资源、降低成本,加速超充网络的建设进程。这种合作不仅能够减轻单个企业的负担,还能够提高整个行业的效率和服务水平。
三是经过车企间的合作能大大降低自己在补能战略上的开销。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进展,补能战略差不多成为了各大车企竞争的重要方面。经过合作,奔驰和宝马能够共同研发和推广换电技术,降低研发成本和市场风险,提高竞争力。并且,这种合作也能够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
第三,尽管奔驰宝马的合作看上去很好,然而难度并不小。奔驰和宝马作为两个有着深厚历史底蕴和独特企业文化的汽车品牌,其在技术标准、产业体系和企业基因等方面的差异性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差异性在合作过程中可能会成为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一方面,在技术与产品方面两者差异巨大。在技术标准方面,奔驰和宝马各自都有自己的一套技术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充电设备的通用性和互换性。例如,奔驰和宝马尽管基本上家用充电桩,但其接口、通信协议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导致无法互相兼容。这就需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进行大量的技术协调和标准化工作,以确保充电设备的通用性。在产业体系方面,奔驰和宝马在供应链、生产创造、销售服务等环节也都有自己的一套体系。于是,双方在合作过程中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保证各自的利益,又能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这需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以达成一致共识。
另一方面,在企业基因方面,奔驰和宝马的企业文化、治理理念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性可能会导致双方在合作过程中产生摩擦和冲突。例如,奔驰可能更强调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而宝马可能更看重技术创新和市场反应。这就需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以消除误解和矛盾,然而如此的调节成本并不低。
第四,尽管困难不小,然而长期意义还是巨大。新能源产业的进展过程中,超充网络作为基础设施的作用日益凸显。就如同电信行业中三大运营商的铁塔公司一样,它们经过统一建设、共享资源的方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并且也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快速进展。于是,奔驰宝马假如可以成功地构建起一个覆盖全国范围的超充网络,同时实现了标准化和规范化,那么关于中国乃至全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妨碍。(中新经纬APP)
来源: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