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新蓝图·新机遇|锚定协调进展——以布局优化激活区域经济新动能

时间:2025-11-06 15:05:15 推荐 525

在成渝地区,四川省宜宾市三江新区,时代长安宜宾工厂生产线上,仅2.5分钟就产出一个电池包。而仅仅3小时,这些电池就被运到了重庆长安汽车两江工厂,准备装配在新能源汽车上。在长三角,江苏南京,全面参与大飞机燃油、液压和空气治理系统相关工作;浙江杭州,提供包括中央翼的中机身装配和创造;安徽合肥,主攻大飞机氧气系统、油箱惰性化防护系统国产化开辟,大飞机产业“链”上超千家企业汇聚于此……

“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国产业链“串珠成链”,区域协同效应持续增强。关于即将到来的“十五五”,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对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对区域进展锚定了清楚的方向——发挥区域协调进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叠加效应,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发挥重点区域增长极作用,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进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区域协同的核心价值,在于让各地区的比较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进展优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都市进展室副主任黄金川表示,“十四五”以来,从成渝双城经济圈到粤港澳大湾区,从长三角到京津冀,政策引导与市场驱动正推动资源要素跨区域高效流动,催生出强劲的进展动能。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启动五年多以来,四川、重庆携手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妨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日子宜居地。经过协同进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实力、进展活力、区域整体竞争力明显提升,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辟和全国高质量进展中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在产业协同方面,川渝两地共建电子信息、装备创造、先进材料、特色消费品4大万亿级产业集群,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创造业集群,建成我国第三大汽车产业集群。2024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业增加值达24230.1亿元,是2019年的1.4倍,年均增长5.8%。

“川渝汽车产业的融合度正在不断提高,宜宾造的电池大量销往重庆的汽车厂,重庆造的汽车又销往四川等地。”四川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讲。

在长三角,“产业共同体”的意义更加明显。大飞机、新能源汽车、船舶海工……多个产业链在长三角协同并进。“十四五”以来,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从2021年的27.6万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超33万亿元。9地GDP超万亿元,26个国家级先进创造业集群占据全国近三分之一份额,创新与产业的双轮驱动愈发强劲。

大中小都市齐头并进态势更加明显。在区域协调进展的背景下,广东以“百千万工程”破解区域进展不平衡难题,让县域经济从“最大短板”变为“潜力板”。

2022年启动该工程时,珠三角9市经济总量占全省81%,而粤东粤西粤北12市仅占19%,且人均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年来,经过省市县镇村五级联动,广东推动珠三角产业有序转移,激活县域进展活力。阳江市阳西县依托海洋资源,建成53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产值达六七十亿元,还打造了全省最大的海水育苗基地;佛山与茂名共建的佛茂合作园,实现“每周签约1个项目、每两周落地1个项目”的提速,带动高州片区工业投资连续15个月两位数增长。

截至目前,粤东西北12市产业转移合作园区实现全覆盖,15个主平台新承接项目超1600个,总投资超5800亿元。2024年,广东57个县(市)首次实现整体人口净流入,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22年的2.41缩小至2.31,县域崛起的图景正在显现。

“十五五”期间,优化区域经济布局的步子将迈得更广。“巩固提升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进展动力源作用”“鼓舞各地发挥比较优势、各展所长,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作示范”“加强重点都市群协调联动进展,促进区域创新链产业链高效协作”……《建议》在增强区域进展协调性、促进区域联动进展和优化经济布局等多方面部署一系列举措。

“经过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来完善经济布局,是实现高质量进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抓手,有助于增强我国经济进展韧性。”黄金川表示,构建多极支撑、协同联动的区域进展格局,有助于提升我国经济进展整体效率,也可以分散进展风险,提升应对国内外经济波动和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

黄金川指出,积极发挥东部创新优势与中西部资源禀赋,形成“研发+创造+资源”的跨区域产业链,加速新技术、新产业在创新生态好的地点落地,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进展的新态势和新格局。

能够预见的是,“十五五”期间,随着各项政策落地实施,在市场驱动与政策引导的双重作用下,区域协同的力量将持续迸发,推动我国经济在高质量进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来源: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