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内需增活力优环境 “十四五”深化改革结硕果

时间:2025-10-22 13:47:08 推荐 337

拥有超大规模且极具增长潜力的市场,是我国进展的巨大优势和应对困难挑战的坚实依托。

“十四五”以来,依托强大的国内市场,内需始终是中国经济进展的主动力和稳定锚;一系列改革举措落地显效,让经营主体信心增强、轻装上阵;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快推进,市场环境持续优化,要素资源更高效配置。展望“十五五”阶段,多位专家认为,应接着聚焦经济运行深层次的矛盾和咨询题,推动各项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释放内需潜能

“十四五”阶段,我国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日益强劲。过去4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86.8%。

尤其是我国在2024年实施新一轮“两新”政策和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以来,有效激发了国内消费潜力和投资动能,有力推动了供给和需求的良性循环。

一方面,我国消费市场规模稳步扩大,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家政服务业扩容升级,演出市场热度持续攀升,5G、物联网等新技术在消费领域加快应用……近年来,我国基础型服务消费潜力不断释放,改善型服务消费活力不断增强,新型服务消费加快培育壮大。

消费潜力持续释放,离不开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近年来,围绕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培育壮大新型消费等,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包括统筹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文化、旅游等服务设施建设,加大消费领域信贷投放,设立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出台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等。

今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3.5%,比上年全年提升9.0个百分点,接着发挥经济增长主引擎作用;2021年至2024年,最终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59.9%,比“十三五”期间提高11.1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投资向优发力。重大项目建设不断刷新“进度条”,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注入新动能。来自国铁集团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铁路建设高效推进,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937亿元,同比增长5.8%,投产新线968公里,有效发挥了对全社会投资的拉动作用。

国家进展改革委数据显示,过去四年投资积累的资本形成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30.2%。

“内需始终是中国经济进展的主动力和稳定锚。”国家进展改革委秘书长袁达表示,下一步,国家进展改革委将把做强国内大循环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定不移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表示,将从供需两端协同发力,持续完善服务消费支持政策,增加优质服务供给。

展望“十五五”,西部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边泉水预计,惠民政策将接着加大力度,形成更加稳固的消费支撑基础。并且,建议接着完善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公共安全、民生保障等领域建设,重点加大对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的投入。

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10月9日,星际荣耀运载火箭总装总测复用工厂(一期)竣工仪式在海南文昌举行,工厂将于2025年四季度迎来首枚双曲线三号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进场,并开展总装总测工作。

海南星际荣耀董事长兼总经理何光辉介绍,工厂填补了海南在可重复使用火箭检测、复用等核心能力方面的空白。将来,工厂不仅服务于星际荣耀自身进展,还将面向全球商业航天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民营企业逐梦商业航天,得益于市场准入制度的持续优化。2021年4月,《对于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放宽市场准入若干非常措施的意见》印发,明确提出优化海南商业航天领域市场准入环境等措施,为商业航天产业落地海南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这是以改革拓展民营企业投资兴业空间的又一生动案例。“十四五”以来,一系列支持举措帮助民营企业增强信心、轻装上阵。

《中共中央 国务院对于促进民营经济进展壮大的意见》出台,从顶层设计层面为民营经济进展指明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施行,首次从法律层面确立了民营经济的地位;国家进展改革委特意设立民营经济进展局,搭建起精准服务民营经济的专属平台……在政策护航下,民营经济规模持续壮大。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全国实有民营经济组织1.85亿户,占经营主体总量的96.76%,同比增长2.3%。

与此并且,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国资央企在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困难挑战增多的事情下,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展现出强大的韧性与活力。“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不到70万亿元增长到超过90万亿元,利润总额从1.9万亿元增长到2.6万亿元,年均增速分别达到7.3%、8.3%。

向改革要动力,以改革激活力。展望“十五五”,中信建投证券政策研究首席分析师胡玉玮预计,国企改革将从推进国企功能定位再优化、强化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建设、健全中国特色国资监管体制等方面接着推进,促进民营经济进展将聚焦优化制度环境、完善创新支持体系等方向。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跨省异地就医医保直截了当结算,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等举措有效缩短诊断时刻,减轻患者负担;京东接入支付宝、淘宝接入微信支付,消费者网购无需在特定平台支付……多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成效让人们的日常日子更便利。

“十四五”以来,聚焦畅通经济循环,聚焦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纵深推进。

——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的顶层设计逐步健全。近年来,《对于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的意见》《对于完善价格管理机制的意见》等一揽子关系长远的基础制度和政策举措相继出台实施,重点任务的实施路径进一步明确。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深入推进。在电力领域,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加快构建,今年实现跨电网经营区的常态化交易,真正让“塞北的风点亮湾区的灯”;在数据领域,数据市场的“硬建设”和“软环境”加快推进,有力支撑了数据合规高效流通,目前在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差不多实现数据产品“一地上架、全国互认”;在交通领域,“6轴7廊8通道”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建成率超过90%,“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正在加快实现。

——非禁即入、公平竞争环境持续营造。在市场准入环节,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从2020年版的123项缩减至2025年版的106项,清单之外,各类经营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在招投标环节,针对交易壁垒难以破除、交易程序不够便利等咨询题,招投标制度机制改革有序推进,今年1至7月,工程建设领域中标民营企业达36.6万家,同比增长11.9%,民营企业中标项目数量占比达76%。

今年上半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降至14%……多项数据显示出市场交易成本在降低,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并非毕其功于一役。国家进展改革委日前撰文提出,着力整治企业无序竞争乱象。要加强对重点行业的产能管理,依法依规管理新能源汽车、光伏等行业的无序竞争,推动行业提质升级。

来源: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