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将疫苗接种纳入健康管理清单热顶
深圳七旬老人突发胸痛误当心梗,一查竟是带状疱疹作祟。深秋后,深圳多家医院心内科门诊量增两成……随着“9·29世界心脏日”临近,心血管健康话题再度受到深圳市民广泛关注。对于数量庞大的心血管病患者而言,这个季节除了要稳定血压、保护心脏,还需警惕一种易被忽视却危害显著的健康威胁——它就是民间俗称“生蛇”的带状疱疹。该疾病尤其“青睐”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患者,犹如在心血管负担上再添“一把暗火”。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心内科主任 李雪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高发已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重要问题,而随着机体免疫力下降,心血管疾病合并感染性疾病如带状疱疹、流感等情况的患者也日益多见。”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心内科主任李雪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提醒,“对于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在管理好血压和心血管健康之余,警惕并预防带状疱疹的偷袭同样关键。”
不只是皮肤病!带状疱疹正在悄悄“伤心”,风险叠加需警惕
带状疱疹俗称“蛇缠腰、生蛇”,与其他皮肤病不同,这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数据显示,超过90%的成人体内潜伏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大约1/3的人在一生中会患带状疱疹。中国每年的带状疱疹病例数可能超过600万例。带状疱疹不仅会对皮肤造成损伤,让患者感受到剧烈的疼痛,甚至还会对日常工作和生活造成困扰。
“很多人以为带状疱疹只是‘皮肤病’,忍一忍就过去了,但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它可能会‘雪上加霜’。”李雪主任表示,“特别是对于高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具有心血管高危因素的患者,带状疱疹带来的疼痛会引发患者出现焦虑和紧张情绪,容易诱发冠状动脉血管痉挛,从而诱发心肌梗死或者冠脉综合症等严重的心血管事件。”
高龄是带状疱疹最重要的危险因素。50岁以上为易发人群,年龄越大越容易伴发带状疱疹。此外,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患带状疱疹风险比普通人高39%。带状疱疹患者导致心梗风险增加68%,脑出血和中风风险增加78%。
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带状疱疹所带来的疼痛程度通常更为严重,对生活质量的负面影响更为显著且持久。部分患者在带状疱疹发病前,会出现不明原因的胸痛、胸闷,容易被误认为是心血管疾病发作,这就需要医生结合症状、病史和检查综合判断,避免误诊或漏诊。
“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冬季健康管理需要‘双管齐下’:一是严格管控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高危因素;二是积极预防流感、带状疱疹等感染性疾病共病的影响。”李雪主任表示,“接种疫苗是预防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手段,尤其建议高风险或既往患过带状疱疹的人群主动接种。接种疫苗不仅能降低带状疱疹发病风险,还能减少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概率、减轻疼痛程度。希望更多心血管疾病患者能将预防接种纳入整体健康管理,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防疱护心两手抓,从家门口的社康开始构筑“联防高墙”
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海富社康主任 谭芬芳
随着气温下降,近期前来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海富社康就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数明显增加,且容易同时合并有流感、肺炎、带状疱疹等感染性疾病。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海富社康主任谭芬芳强调:“像带状疱疹这类疾病,一般发作在腰腹部和背部,形成一些成簇性的水疱,还伴随严重的疼痛症状,犹如烧灼、刀割一样。一旦发作的话就会非常严重,影响我们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通常还会伴随较长时间的后神经痛。因此,积极做好此类疾病的预防管理非常重要。”
为帮助心血管疾病患者有效管理病情、提升生活质量,海富社康积极推动医防融合,切实打通居民健康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在慢性病一体化门诊,患者可享受到从知识普及到行为干预的全流程健康管理。通过定期健康教育增强疾病认知,依托个体化用药指导确保治疗规范,结合每年1–2次的健康体检跟踪关键指标变化,并通过定期随访动态掌握病情进展。当患者出现复杂情况需进一步诊疗时,门诊还提供顺畅的上级医院转诊通道,真正构建起“社区防—治—管—转”一体化服务模式,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有方向”的便民服务模式。
“我们依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首先对心血管疾病合并带状疱疹的高风险人群进行筛查与风险评估,随后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计划,并提供疫苗接种相关咨询。”谭芬芳主任特别提醒:“慢性病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应更加重视带状疱疹的发病风险和预防。中老年人尤其是有慢性病的群体,如处于疾病稳定期,可通过接种疫苗来降低罹患带状疱疹的风险。接种疫苗前可就疫苗的保护效果、保护时长、接种禁忌、安全性等信息咨询专业医生,进行科学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