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蹚出一条转型进展的新路子

时间:2025-09-12 14:53:26 推荐 546

转型进展,是资源型地区经济进展需要突破的重大课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为资源型地区进展把脉指向,要求“积极探究资源型地区转型进展新路径”“争取早日蹚出一条转型进展的新路子”。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资源型地区持续推进能源转型、产业升级和适度多元进展,不断迈出转型新步伐,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进展。

  能源转型——“几字弯”筑起绿色能源新体系

黄河“几字弯”,上演新“体面”。

“几字弯”南岸的鄂尔多斯高原北缘,是我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

昔日“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沙海中,一排排蓝色光伏板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将炽热阳光转化为清洁电能。板下沙地中,沙柳、柠条等沙生植物茂密生长。

这条规划总长约400公里的“光伏长城”,正是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推动能源转型与生态管理融合的生动实践。

作为传统煤炭大市,鄂尔多斯曾因能源结构单一、碳排放偏高而面临进展瓶颈。“‘双碳’战略目标下,推动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已势在必行。”鄂尔多斯市副市长张秀玲讲。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推动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大力进展绿色能源,做大做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是内蒙古进展的重中之重。”

牢记总书记嘱托,鄂尔多斯主动跳出“舒适区”,变压力为动力,驭风逐光、“氢”装上阵,加速重塑能源产业格局。

广袤的“沙戈荒”地区,成为新能源进展的主战场。多个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快速落地,库布其沙漠“光伏长城”正是其中之一。

“光伏板不仅能发电,还可遮阳降风、减少水分蒸发,促进植被恢复;植被反过来抑沙增效,形成良性循环,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双赢。”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能源局副局长张旭介绍。

在达拉特旗的库布其沙漠鄂尔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总装机容量1600万千瓦的项目正在加紧建设。负责项目实施的内蒙古三峡蒙能能源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那贵挺讲,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年输送绿电360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1600万吨。

这是库布其沙漠鄂尔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面对新能源发电间歇性、波动性带来的消纳难题,鄂尔多斯积极构建“体面氢储车”一体化产业链:以绿电制绿氢,布局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建设储能电站和电池创造生产线,打造百亿级储能产业集群;引入奇瑞、上汽等龙头企业,拓展氢能重卡、公交车等多场景应用……目前,“体面氢储车”千亿级产业集群正加速成型。

“我们正坚定不移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向新而行、向绿转变,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张秀玲讲,将来将接着提速能源转型,为高质量进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

【记者手记】实现能源高质量进展,必须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唯有坚持绿色转型、创新驱动,不断优化能源结构,才能突破进展困局,走出一条传统能源基地焕新之路。

  产业升级——老煤城谱出高质量进展变奏曲

在河南平顶山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尼龙科技有限公司展厅里,衣帽服饰、汽车部件、特种装备等各类产品琳琅满目,而最引人驻足的,却是入口处看似一般的煤块和几个瓶罐。

“这不不过煤炭,更是整个煤基新材料产业链的源头。”公司党委书记禹保卫指着煤块介绍,展厅中所有产品都源于此。一块煤的“七十二变”,正是企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写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过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也能进展新质生产力。“煤城”平顶山的实践作出了生动诠释。

依托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平顶山持续推进“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的战略转型,打通了从煤焦到尼龙化工、碳材料、硅材料等多条国内一流的煤基新材料产业链。

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帘子布进展公司布机车间,工作人员在检查丝线生产事情。新华社记者 李嘉南 摄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由分属煤炭、尼龙化工板块的原平煤集团与原神马集团合并组建。两家企业优势互补,打破上下游壁垒,串起了一条全球独具特色的煤基尼龙化工产业链。

“1.33吨精煤可炼出1吨焦炭,并且产生400立方米焦炉煤气,从中可分离出甲烷、氢气等高附加值产品。”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科创数智部总监范新川介绍,这些产品进一步加工后,成为己内酰胺和己二酸等重要原料,最终“变身”为尼龙等新材料。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战略规划部总监许尽峰讲,集团坚持创新进展,已培育起尼龙化纤纺织、工程塑料两大产业集群,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重要基地。

以此为核心带动的平顶山“中国尼龙城”,已集聚企业200余家,去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近1000亿元,产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不仅这样,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还以光伏电池片“超级工厂”为支点,系统布局光伏组件材料、电子特种气体等配套项目,构建完整的光伏新能源产业,推动生产方式革新。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的创新成果令人瞩目,从飞机轮胎、航天材料,到高铁组件、新能源电池,这些占据关键赛道的“隐形冠军”产品,正深入现代工业的方方面面。

“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正加快建设具有比较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禹保卫讲,经过持续推动转型,企业实现了产业跃升,资产增长至合并前的4.6倍,助力平顶山市实现从“煤城”到“美城”的华丽蜕变。

【记者手记】产业升级为传统领域注入新动能。经过科技创新赋能,煤炭这一传统资源正焕发新生机,既装点百姓衣食住行,又托举大国重器上天入海,折射出资源型地区创新进展新图景。

  适度多元——综改区崛起产业“新势力”

金秋时节,三晋大地“硕果”盈枝。

在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山西烁科晶体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一排排白色长晶炉静立运转。炉内2000多摄氏度的高温下,碳化硅晶锭正悄然“成长”。

通过切割、研磨、抛光、清洗等多道周密工序,这些晶锭将化身为薄如蝉翼的碳化硅晶片,成为卫星通信、5G网络、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可或缺的核心器件。

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要用好多元进展条件,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把资源优势更好转化为进展优势。”

山西是煤炭大省,近年来,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系统布局多元转型路径,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推动“新枝结硕果”,重点培育出第三代半导体、新材料、合成生物等八大产业链,推动形成了一批具有全国妨碍力的新兴产业集群。

这是山西烁科晶体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受访者供图)

以碳化硅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正是山西近年来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将来产业结出的“硕果”之一。依托本地丰富的原材料、绿色能源优势以及广阔的应用场景,加上持续的技术创新,山西在这一前沿领域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跨越。

2018年,山西省政府与一支深耕碳化硅单晶材料研发近十年的团队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打造国内碳化硅材料供应基地,山西烁科晶体有限公司由此诞生。

碳化硅单晶制备曾长期被国外技术垄断。“不想受制于人,我们就自己研发设备,一步步迭代。”山西烁科晶体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毛开礼介绍,经多年技术攻坚,生产设备已从第一代升级至第五代,基本实现国产化。在“长晶”等核心技术环节,企业先后突破4英寸、6英寸和8英寸碳化硅衬底制备技术,更于去年实现12英寸高纯半绝缘碳化硅单晶衬底的全球首发,技术水平跃居国际前列。

此时,烁科晶体已成长为国内碳化硅单晶衬底研发生产的领军企业,年产能力提升至30万片,是2018年企业初创时的150倍!

近期,企业年产100万毫米碳化硅单晶项目在综改区启动建设。毛开礼表示,项目建成后将新增6至8英寸碳化硅单晶年产能150万片,进一步提升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产业竞争力。

烁科晶体的快速进展,是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推动产业多元进展的生动缩影。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胡勇介绍,除第三代半导体外,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还培育了高端装备创造、新能源、新材料等现代化产业集群。近三年来,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已落地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100多个。

“我们将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转型进展道路,持续深化全方位转型,努力领先蹚出一条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进展新路来。”胡勇讲。

【记者手记】在资源型地区培育新兴产业,需要因地制宜的智慧,更需要久久为功的定力。以创新和实践推进适度多元进展,资源型地区正积极破解资源依赖困局,培育高质量进展新动能,不断书写新时代转型进展新篇章。

领衔记者:赵东辉

文字记者:孙亮全、刘扬涛、安路蒙、牛少杰

策划:张晓松

主编:姜潇

统筹:白纯、冷彦彦

海报制作:胡戈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来源: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