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重组活跃 上市公司向新提质动力足

时间:2025-09-11 15:30:05 推荐 484

东珠生态披露重组预案,拟并购凯睿星通;ST联合并购润田实业获实质发展;向日葵拟定增收购兮璞材料控股权及贝得药业40%股权……近期,多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并购重组发展,展现出积极运用并购重组工具向新提质、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新气象。

从2025年上市公司半年报看,多个完成交割的并购重组项目相关收益已体现在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中,并购重组成为推动企业转型进展、业绩增长的重要力量。在监管政策优化、经济持续修复等因素共振下,并购重组市场有望进一步释放产业整合与价值重塑空间。符合条件的优质企业将持续获得政策支持,预计更多典型案例将涌现。

优质资产注入驱动价值重塑

刚刚过去的半年报披露季,一批完成交割的并购重组项目已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有所体现。多家公司经过综合运用股份、现金、定向可转债等工具实施并购重组、注入优质资产,并在半年报中披露了转型进展带来的明显变化。

例如,*ST松发的并购举措初显成效。该公司于5月份完成置入恒力重工集团有限公司100%股权,主营业务就此实现从日用陶瓷制品向高端船舶及装备创造的重大转型。*ST松发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达66.80亿元,同比增长315.49%;实现归母净利润6.47亿元,盈利能力实现根本性改善。*ST松发表示,上半年,公司紧跟国家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经过重大资产重组,战略性退出日用陶瓷制品创造行业,同步置入恒力重工船舶及高端装备创造资产,成功实现向高端创造业的战略转型。本次重组为公司注入持续盈利的新动能,进展质量与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

赛力斯的并购举措同样备受市场关注。公司于2024年9月公告,拟以81亿元的金额收购龙盛新能源100%股权,2025年上半年,此项收购完成。此举加强了赛力斯对生产环节的把控,有助于其降低生产成本。此前,赛力斯一直经过租赁龙盛新能源的超级工厂进行咨询界系列车型生产,经过收购,赛力斯可以确保生产端资产的完整性,从而推动公司高质量进展,并为整体经营战略的实施和业绩增长奠定基础。2025年半年报显示,该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9.41亿元,同比增长81.03%。

一些公司经过外延并购构建第二增长曲线,也为公司业绩增长增添了新动能。羚锐制药半年报显示,在报告期内,公司以自有资金7.04亿元收购银谷制药90%股权,银谷制药并表后,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0.99亿元,净利润0.13亿元。机构人士认为,此次收购极大丰富了该公司的产品矩阵,补充了鼻喷雾剂、吸入剂等高技术门槛剂型,为该公司业绩增长增添了新动能。

上述案例充分体现了并购重组对上市公司业绩的赋能效应。川财证券研究所所长陈雳表示,一方面,并购重组有助于企业完善产业链、降低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经过转型,企业可开拓新的市场空间,切入高增长赛道。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更多企业将借助并购重组实现跨越进展。

并购重组热情升温

在2025年半年报中,并购重组成为高频词,多家上市公司提及并购重组安排。

例如,南京化纤在半年报中表示,报告期内公司按时序稳步推进重大资产重组,本次资产重组将公司原有业务整体置出,并且将盈利能力较强、市场空间广阔的滚动功能部件行业优质业务资产注入,实现主营业务转型,为公司后续进展奠定坚实基础。

新安股份在半年报中表示,自2024年“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披露以来,公司积极推动落实相关工作。公司将围绕主业,积极寻找合适的并购重组标的进行资源整合,发挥产业协同效应,增强核心竞争力,推动公司盈利能力和整体估值的提升。

还有一些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达并购重组意愿。新宁物流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上回答投资者提咨询时表示,当前,国家政策鼓舞支持的并购重组,亦是推动公司高质量进展的途径之一,公司也将以符合整体产业布局、可以产生协同效应为前提,积极评估潜在的合适标的。

在半年报披露季结束后,披露并购重组相关打算的公司数量不断增加。本月以来,向日葵、沃特股份、苏大维格等数十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并购重组发展。截至9月10日,今年已有上百家公司首次披露重大资产重组事件,大幅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南开大学金融进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当前资本市场并购重组活跃度和案例数量不断提升,推动资源向新质生产力领域集聚,有助于发挥资本市场主渠道作用。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并购重组成为企业突破瓶颈、抢占先机的关键途径之一,助力企业拓展成长空间。

支持举措有望加码

证监会此前在部署下半年工作任务时提出,大力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投资价值,抓好“并购六条”和重大资产重组治理方法落实落地。市场人士认为,此轮并购重组热潮的突出特点在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底层动力在于政策驱动科技创新。将来,支持并购重组的市场化举措有望加码。

一方面,支持上市公司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来产业等进行并购重组的政策有望持续加码。“优先支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科技型企业股债融资、并购重组”“支持科技型上市公司做优做强,抓好‘并购六条’和重大资产重组治理方法落地”……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多次表态支持科技企业并购重组。

多部门和多地政府也推出并购重组政策,支持新质生产力进展壮大。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督治理总局近日印发的《电子信息创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明确,鼓舞企业合理兼并重组、转型升级等。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安徽省以新型技术改造推动创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进展行动方案》提出,支持优质企业开展并购重组。推进汽车、光伏和储能等重点行业以及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等重点领域企业,经过并购重组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吸引社会资本加大投资力度,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产业链生态主导力。

另一方面,依法加强监管,筑牢并购重组“合规防线”信号强烈。田利辉建议,严打非法套利活动,精准遏制“埋伏”于重组股中的内幕交易行为,坚决打击借“跨界”并购重组之名炒作股价的乱象。投资者也应警惕“炒概念”重组和高估值陷阱。

此外,专家建议,建立对“硬科技”企业的科学估值体系。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建议,确立以核心技术竞争力为中心的评估标准,包括研发投入强度、专利质量、技术率先性等指标。构建动态调整机制,依照产业进展周期和技术迭代趋势,适时优化估值模型。可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评估,在评估科技企业时,应重点关注其技术壁垒和产业战略地位,提升估值的独立性和公信力。

来源: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