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中老年健康 高温叠加慢病管理,警惕带状疱疹“夏季攻势”热顶
深圳热线7月23日讯 今夏酷暑难耐,全国多地早早切换“蒸烤模式”。持续的高温湿热天气下,人体新陈代谢与体力消耗双重加剧,易导致电解质失衡及脱水,导致免疫防线削弱,尤其是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中老年群体,他们不仅更易遭遇中暑脱水风险,免疫力降低后引发带状疱疹等感染性疾病风险显著攀升。
国家卫健委近期也多次强调“慢性病人群要安全过夏”,而“健康中国”战略更明确将预防置于优先位置,推动卫生健康工作从“治病”向“健康”转变。在这场夏日健康保卫战中,“主动预防”既是理念,更是行动。当前深圳已持续多日高温天气,如何在此期间帮助重点人群度过这次健康考验,免受疾病困扰?从疾控中心到社区服务,一系列针对性举措正在织密健康防护网。
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科主任 刘刚
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科主任刘刚介绍:“疾控部门始终秉持着‘预防为主’的公共卫生理念,我也长期从事基层公共卫生工作,依托社康网点针对中老年群体,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群深圳开展了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我们既往工作多聚焦于冬春季慢性呼吸道传染病防控,而深圳夏季高温持续时间长,除规律饮食、适当运动外,更建议重点人群通过预防接种手段,有效预防呼吸道疾病和带状疱疹等感染性疾病。”
三伏天免疫力“告急”,警惕带状疱疹“趁虚而入”
“三伏”酷暑,高温潮湿、室内外温差大,加上暑热贪凉、饮食不节制,人体免疫力容易发生波动,罹患带状疱疹的风险较高。深圳市福田区益田社康主任马涛指出:“近期深圳高温天气持续不断,这样的天气对社区里 50 岁以上的中老年朋友,尤其是本身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慢性病的群体,格外需要留心自身健康情况。高温天气很容易打乱大家平时的饮食和作息节奏,对这部分居民来说,这种不规律可能使血糖、血压出现波动,导致自身的免疫功能有所下降,进而增加感染性疾病的患病风险。我也观察到,这段时间社区50岁以上的居民带状疱疹发病数量有所上升。”
深圳市福田区益田社康主任 马涛
带状疱疹俗称“蛇缠腰、生蛇”,与其他皮肤病不同,这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数据显示,超过90%的成人体内潜伏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大约1/3的人在一生中会患带状疱疹。带状疱疹不仅会对皮肤造成损伤,让患者感受到剧烈的疼痛,甚至还会对日常工作和生活造成困扰。
夏季来临,50岁以上、慢性病控制不佳的中老年人尤其需要高度警惕,避免病毒“趁虚而入”引发剧烈神经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如果皮肤出现不明原因的小水疱,同时伴随疼痛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鉴别诊断,避免错过带状疱疹治疗的黄金72小时,诱发更为严重、持久的后神经痛。
年龄是带状疱疹最重要的危险因素。50岁以上为易发人群,年龄越大越容易患病,病情也更严重。此外,像免疫力比较薄弱的一些糖尿病、高血压等“三高”患者,一旦罹患带状疱疹,可能会导致血糖血压的双线失守。因此,中老年朋友、尤其是有慢性病的人群,一定要尽早认识到带状疱疹的患病风险,前往医院进行全面的健康评估和疾病预防咨询。
“缠腰龙”不止“痛”,更是慢病管理的“拦路虎”
夏日炎炎,对普通人来说可能只是多了些汗水和烦躁,但对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而言,却是一场血糖、血压管理的“过山车”之旅。明明平时血糖、血压控制得不错,一到夏天就忽高忽低。部分老年慢性病患者喜食西瓜、荔枝等时令水果,因而罹患带状疱疹的情况也比较常见,一旦罹患带状疱疹,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风险更高、持续时间更久。相关数据显示,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是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患者罹患带状疱疹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风险升高,且神经痛更为严重和持久。
马涛强调:“我们社区在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管理上一直注重全面防控,不仅持续做好血糖血压监测、每年健康体检、药物干预等核心工作,也常向居民强调饮食调节与运动锻炼的重要性。而在疾病预防体系中,疫苗接种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对于中老年群体尤其是慢病患者这类高发人群,带状疱疹疫苗、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能有效在发病前构筑防护屏障,显著降低患病风险。有数据显示,与普通人相比,糖尿病患者发生带状疱疹的风险高达60%,而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罹患该疾病风险高达39%。因此,大家应主动关注疾病预防的价值,将其纳入整体健康管理中,通过科学预防进一步守护健康。”
社区“健康管家”贴心护航,创新便民服务让预防“触手可及”
带状疱疹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加重家庭、乃至社会的经济负担。据估计,包括门诊及住院治疗、药物等花费在内,中国每年带状疱疹疾病治疗花费约13亿元。罹患带状疱疹会加重家人的照料成本,部分家属在照护患者的同时,自身也面临着疲劳、失眠、压力等身心困扰。因此,做好预防工作尤为重要。
刘刚表示:“深圳现有900多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其中530多间承担预防接种职能,已基本形成‘15分钟疫苗接种服务圈’。广东省积极推进医防融合,由全科医生开具疫苗处方。深圳也将于7月24日开展相关试点工作启动会。我们以家庭医生为载体,在诊疗中积极推动医防融合,助力提升居民疾病预防意识。早在2017年我们就开展‘家庭医生开具疫苗处方’试点工作,通过家庭医生在诊疗或居民慢病管理过程中推动常见疾病(如流感、肺炎等)的预防工作。此外,我们还在持续创新预防接种支付政策,将非免疫规划疫苗(带状疱疹疫苗等)接种费用进一步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这对于市民来说也是很大利好,让中老年人居民能够享受健康生活。”
作为居民最便捷的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着健康管理、疾病预防、健康科普等重要职责。福田区益田社区健康服务站也在积极开展成人疫苗处方试点工作,针对成人日常工作忙碌等情况,社康执行全天候成人疫苗接种服务,减少居民来回跑动问题,极大便利了辖区内老年人、慢性病等重点人群及其他成人的预防接种。
接种疫苗是疾病预防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但是在接种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功课。马涛提醒:“很多中老年人觉得有慢性病不能接种疫苗,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慢性病不是接种疫苗的禁忌证。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接种前需要由医生进行身体评估,如有无发烧、急性病症以及有无疫苗过敏等,评估后再由专业医生开具合适的‘疫苗处方’。 居民在接种疫苗前还可就疫苗的保护效果、保护时长、接种禁忌、安全性等信息咨询专业医生,进行科学接种。”
近日,深圳不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开展了“打一针送一针”接种惠民活动。未来,深圳还将进一步深化成人预防服务体系建设,惠及更多市民朋友。刘刚指出:“现阶段,龙岗区、光明区已率先开展惠民活动,后续各区将依据实际情况有序推进惠民政策的落实。该政策切实减轻群众疫苗接种经济负担,让市民群众充分享受到政策红利。希望符合接种条件的市民,把握机会为自身及家人接种疫苗,筑牢健康防护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