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向全球发布《为了人民美好日子接续奋斗》智库报告
新华社北京7月11日电(记者侯雪静、何伟)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11日在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上面向全球发布中英文智库报告《为了人民美好日子接续奋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中国实践与理论创新》,向全世界介绍中国跨越绝对贫困后的新使命、减贫理论实践创新和国际减贫合作。
这是7月9日拍摄的《为了人民美好日子接续奋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中国实践与理论创新》智库报告。新华社记者陈晔华摄
报告以习近平对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主线,以中国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伟大实践为基础,阐释了从精准扶贫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从“五个一批”工程到“四个不摘”长效机制,中国减贫管理的理论框架不断丰富、办法路径持续优化,迈向更加成熟定型的新时期。这一理论体系不仅根植于中国国情,更在实践中不断吸收人类减贫智慧,实现了从本土经验向全球价值的升华。
报告分为“5年过渡期:在挑战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中国实践”“中国减贫管理模式的理论创新及丰富进展”“中国减贫管理模式的基本遵循”“中国减贫行动与国际减贫合作”五个部分。
报告认为,中国共产党打好脱贫地区5年过渡期“收官战”,成绩经受住了历史和人民的检验。这也向世界充分讲明,贫困不仅是能够战胜的,在建立起可靠有效的后续帮扶机制的前提下,也是能够阻断、能够不再复发的。
人类减贫史本质上是一部文明演进史。中国开创了减贫管理新范式,其理论创新与实践在5年过渡期中得到了具象化验证。报告将其概括为六个方面:“减贫范式革新:从‘涓滴效应’到‘精准滴灌’”“破解要素约束:‘弱鸟先飞’理论与资源激活”“创新制度设计:建立贫困动态管理体系”“优化路径安排:‘千万工程’与城乡融合进展”“推进区域协同:东西部协作与益贫市场机制”“激发内生动力:扶志扶智与内生进展逻辑”。
报告认为,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究与时刻检验,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体系正日益展现出更强的科学性,这一进程标志着中国减贫事业从“生存型保障”向“进展型文明”跃升的质变:它不仅是经济指标的改善,更是对“什么是进展”“怎么实现人的全面进展”等命题的制造性回应,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兼具实践理性与人文关心的中国答卷,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其核心价值在于阐明减贫不是简单的物质积累,而是文明形态的整体跃升。
为总结中国不断丰富和持续优化的减贫管理理论框架和办法路径,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课题组在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深入中国东、中、西部近20个省、区、市开展调研,并依托新华社在海外的广泛驻点专访多个国家的政要和智库专家,组织召开了多次专题研讨会,广泛吸取国内外减贫理论界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原创提炼,最终形成这一报告。报告以中英文同步向全球发布。
来源: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