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时突遭“枪击”,缝了8针......新能源车主注意了!

时间:2025-03-26 11:48:31 推荐 677

近年来

随着新能源车的普及

公共充电桩越建越多

但是,有很多车主吐槽

充电枪、充电电缆变得越来越重

甚至有人被充电枪击中面部

缝了8针

充电枪竟成“伤人凶器”

已有多人中招

3月11日晚,一名浙江台州车主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称自己在充电桩充电时,被充电枪击中面部。

视频中能够看到,车主在放回充电枪的瞬间,充电枪忽然反弹,猝不及防的一击导致车主嘴巴受伤出血,最终缝了8针。

对此,汽车品牌方解释称,这是由于该充电线缆处于扭转状态,线缆弹出释放的扭转力造成充电枪头砸向车主。

其实

被充电枪“偷袭”的车主不在少数

有人被砸伤眼角和眉骨

有人扭伤手腕

还有车主把控不住充电枪

只能尾随它转圈,看起来在跟蟒蛇搏斗

充电线扭转、缠绕

暗藏伤人风险

有记者走访了多个快充站,发现线缆处于扭转、缠绕状态下的充电桩不在少数。

很多车主表示,面对沉重的充电枪和粗壮的快充线缆,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线特别紧,你要用很大力气去操纵住它,不然它可能会回弹,或者往车上弹也有可能,不伤到人,也伤到车。”

“我觉得我的劲差不多够大了,能够做20个俯卧撑,但有时候觉得确实是挺重的。”

可即便这样,大多数车主在归还充电枪时,不过将其直截了当插回充电桩内,并可不能先把线缆理顺。

充电枪、线缆

为何设计得又粗又重?

对此,专家指出,随着快充技术的快速进展,高功率充电桩线缆因需承载大电流、集成散热及防护结构,普遍存在分量大、柔韧性不足咨询题,一旦扭转,回弹力很大。

目前,行业内正在尝试推出分量更轻的设备。专家表示,将来可能会经过液冷的方式来操纵导线发热,在保持电流通量的事情下,减少导线的分量。

充电安全“小贴士”

车主在充电前能够先检查线缆,若有扭转,等恢复后再充电。部分充电桩企业也表示,将经过增加安全标识牌、语音提示,降低用户操作失误风险。

除了在公共充电桩为汽车充电外

很多车主还会选用便携式充电设备

如便携式充电枪

这种设备因小巧灵便、便于使用

深受消费者青睐

但它确实安全吗?

触电、短路、漏电

便携式充电枪隐患重重

2024年11月,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托付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对多种充电枪的信息标注、电气功能、机械和材料安全进行全面检测,并向社会公布了检测结果。

抽检中,工作人员发现便携式充电枪要紧存在两大类咨询题:一是产品型号、商标、安全信息等关键讲明缺失;二是功能安全与电气安全不达标,存在触电、过流充电、短路、漏电等风险。

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监督部主任赵鑫介绍:充电枪产品假如缺少电流、电压、接地等标识,可能妨碍充电安全以及设备寿命。假如没有标明室内或室外使用的信息会导致消费者误用。

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电器工程师陈志强表示,充电枪的额定电流应小于电网电流,但部分商家赠送了16A转10A的转接头。这就允许充电枪在10A的插座上跑到16A的电流,这是不符合标准的。

此外,检测结果显示,部分样品缺失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绝缘监测装置等附加防护设施。

在为新能源汽车充电时

车主不仅需关注充电枪的安全隐患

还应确保电源插座合规

遵循正确的充电步骤

避免“飞线”充电等不安全行为

↓↓↓

新能源汽车安全充电指南

使用正规充电设备

优先使用原厂或符合国家标准的充电桩、充电线,避免使用劣质、改装充电设备。公共充电桩选择正规运营商,确保设备维护良好。

操纵充电环境

避免在高温暴晒、潮湿、易燃物堆积的环境下充电。充电时保持车辆通风,尤其是慢充时电池可能发热,需散热空间。雷雨天气慎重充电

下雨伴随打雷时慎重充电,防止雷击引发电路故障,导致燃烧事故。

禁止“飞线充电”

避免“楼上扯根线,楼下来充电”的“飞线”充电行为,定期检查和维护充电枪,保证充电安全。

充电时不在车内用大功率电器

充电时开空调或音响等大功率电器,会加大电池内部电荷负载,加快动力电池组的电池衰减,降低电池使用寿命。

经常给车充电的朋友们

你有过被充电枪带着跑的记忆吗?

提醒

进行充电操作时

小心线缆扭转,妥帖握持充电枪

注意选择正规充电设备

正确合规使用

确保充电安全

来源: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