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香蜜湖国际金融科技研究院举办“增强我国数字金融国际竞争力” 专题研讨会

时间:2025-03-25 15:14:38 推荐 624

中证报(记者 倪铭娅)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3月22日,由深圳市地点金融治理局、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政府、深圳大学指导,深圳香蜜湖国际金融科技研究院与数字金融合作论坛联合组织的“增强我国数字金融国际竞争力”专题研讨会暨课题发布会在深圳市福田区举办。会上发布了《中国数字金融:内涵、效能与安全》报告。

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对报告中“数字金融创新与监管”要紧内容进行介绍。他表示,我国数字金融进展呈现五大内在规律:一是真实有效需求是我国数字金融进展的动力,二是创新是数字金融进展的关键,三是把握数字技术的特点和局限性是数字金融进展的前提,四是完善生态建设是数字金融进展的基础,五是按业务逻辑进行监管是数字金融进展的保障。

浙商银行原行长刘晓春从我国数字金融的新内涵、概念演变、进展历程及特点规律等方面介绍报告相关内容。刘晓春讲,“五篇大文章”的提出给予“数字金融”全新内涵,极大拓展了金融科技的范围。我国数字金融进展领先从支付领域实现突破,后续在信贷领域、保险领域、客服领域、财富领域等多点开花,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也记忆了从合作到竞争再到融合进展的竞合过程。

在主题演说环节,原中国银监会主席、中国证监会原主席尚福林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在银行业的应用及其妨碍分享观点。他认为,全球金融行业正记忆深刻的数字化变革,人工智能为优化银行机构体系和帮助中小银行突破传统技术壁垒提供了宝贵机遇。金融机构应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提升竞争力。此外,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关键。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进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在分享其对数字货币和金融领域人工智能进展的认识时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一日千里,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并且也可能带来一些咨询题与挑战。比如,短期内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可能造成智能鸿沟、利率走低等,需要加大研究力度,更好理解并应对科技革命为金融行业带来的变革。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原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围绕“加大数字化转型力度,全面提升中小金融机构竞争力”发表观点。他认为,当下是中小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机。数字化转型是中小金融机构补足短板、建立优势的关键,而大模型的应用可能是中小金融机构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机会。中小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应做好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把握数字化转型的原始驱动力(降本增效、操纵风险、优化客户体验等)、挖掘数据价值提升长期经营效率、优化组织架构、培养数字化人才。

围绕“人工智能与经营变革”,兴业银行董事长吕家进认为,当前,以低成本、高性能、开源生态为重要特征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已成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新质生产力进展的革命性力量。金融机构要集中资源,先在自己的特色领域用好人工智能,再将经验复制到其他领域。此外,金融业要共同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数据安全、技术风险、决策同质化、就业替代等咨询题与挑战。

来源: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