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年老厂落幕 奥迪转型仍在路上

时间:2025-03-06 09:14:37 推荐 727

结束上周工作后,德国汽车创造商奥迪宣布,其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工厂停产关闭。该工厂始建于1948年,是比利时汽车工业历史的见证者,也曾被视为德国汽车创造商电动化转型的发源地,累计生产了数百万辆汽车。从行业层面来看,布鲁塞尔工厂的关闭不仅是对奥迪的一次重大打击,也反映了整个欧洲汽车工业在电动化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3000人失业

当天,奥迪工厂的不少职员收拾好自己的物品,陆续离开。有些老职员难掩失落的心情。据悉,该工厂的关闭将导致3000多个直截了当和间接就业岗位流失。在工厂最终关停之前,当地工会与奥迪治理层对于裁员方案的谈判持续了数月,双方最终在2025年1月达成协议。

始建于1948年的奥迪布鲁塞尔工厂距今差不多有超过70年的历史,自2018年起转型为电动汽车生产,曾被视为公司电动化转型的起点。该工厂也是奥迪首个电动汽车工厂,要紧负责奥迪Q8e-tron的生产。

但由于欧洲消费者对电动车的同意度因高售价、充电设施不足等咨询题,该款车型销量低迷。与此并且,工厂的运营成本居高不下,高昂的物流和生产成本使其难以维持盈利。自去年9月起,该工厂的生产线一直处于停摆状态,最初是由于工人罢工,之后是由于零部件供应短缺。相关供应商也因工厂提早结束生产并取消订单而感到不满。

大众集团曾研究过该工厂将来生产汽车或用于其他用途的可能性,但没有找到解决方案。此前有传闻称,奥迪正在为该工厂寻找新的投资者,来自中国的造车新势力蔚来是“绯闻对象”之一。蔚来故意收购该工厂,从而在欧洲实现本土化生产并规避关税。但蔚来董事长李斌在同意采访时否认该消息,表示“并不清晰传闻出处”,称:“奥迪都养不起的工厂,我们能养得起?”

2024年10月,奥迪首席运营官GerdWalker表示,在26家对该工厂表示有兴趣的公司和潜在投资者中,没有一家为该工厂的将来提供了“可行和可持续的设想”。2024年11月,大众集团一位发言人表示,该公司未能为其在布鲁塞尔的奥迪工厂找到买家,可能导致该工厂被关闭。最终在2024年12月,奥迪正式宣布,布鲁塞尔工厂将于2025年2月28日停产。

利润暴跌

奥迪工厂关闭后,比利时联邦国防部长西奥·弗兰肯(TheoFrancken)提议将其用于军事生产。负责该地块将来规划的投资机构则表示,建议将该区域开辟为多企业集群,以降低对单一企业的依赖。但不管是何种规划,目前来看都需要花费大量时刻。《布鲁塞尔时报》称,目前,完整的重建打算预计将耗时10年。

而关于奥迪来讲,布鲁塞尔工厂的关闭,并不意味着Q8e-tron就此停产消失。有消息称,奥迪差不多决定将Q8e-tron后继车型的生产转移至墨西哥,并预计从2026年起开始量产。

但种种迹象表明,奥迪已从利润制造者变成了母公司大众集团的“咨询题小孩”。数据显示,2024年奥迪全球销量为167万辆,同比下滑12%,在德国、中国和北美等市场均浮现下滑。其中,纯电动车销量下滑了8%,约为16.4万辆,尤其是在德国同比下滑33%至2.2万辆。

与销量低迷伴随的是惊人的利润跌幅。2024年11月6日,奥迪集团发布第三季度业绩。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奥迪营收为153.22亿欧元,同比下滑5.5%;营业利润仅为1.06亿欧元,暴跌91%。

关于全球业绩的大幅下滑,奥迪彼时解释,要紧是由于布鲁塞尔工厂可能关闭导致重组成本高昂、零部件供应有限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带来的挑战。奥迪还在财报中评价中国业务称,公司在整个中国汽车市场正在记忆重大转型,正经过更广泛的产品组合重新定位自己。

转型挑战

奥迪的困境并非个例。放眼全球,汽车行业正处于电动化转型的关键阶段,但传统车企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同意度和需求仍需提升;另一方面,电动化转型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和技术创新。

依照规划,欧盟希望到2035年全面淘汰内燃机汽车。只是,由于经济低迷、购车成本高昂、电价较高、充电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多种因素,欧洲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同意度并不算高,导致电动汽车销售有些低迷。

其母公司大众汽车集团也面临类似咨询题。2024年第三季度,大众汽车营业收入同比下跌0.5%,净利润同比下降64%。大众此前也打算至少关闭德国的三座工厂,以降低成本并提高竞争力。假如关厂打算得以实施,将是大众自创立以来首次在德国本土关闭工厂。此外,本田、丰田等传统车企也在全球范围内面临销量下滑和市场转型的压力。

汽车数据公司分析师FelipeMunoz曾表示,奥迪工厂关闭是欧洲汽车创造商面临的挑战的第一个信号。更实惠的中国电动汽车充斥市场,而消费者还没有适应购买电动汽车,这让欧洲汽车创造商陷入困境。

奥迪布鲁塞尔工厂的停产关闭或许不过一个开始。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颜景辉表示,在全球汽车行业加速转型的背景下,传统车企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在技术创新、成本操纵和市场策略方面不断优化。传统车企需要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方能在行业洗牌中突围。

颜景辉还提到,汽车企业还需在政策驱动和市场需求之间找到平衡,经过优化产品组合和提升用户体验来赢得市场。此外,产业链的本土化也将成为将来汽车行业的重要趋势,合资车企需要加强与中国本土企业的合作,提升研发和供应链的本土化水平。

北京商报记者赵天舒

来源: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