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周期调节加码 央行多举措护航跨年流动性
12月23日,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1096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为1.5%。由于当日有7531亿元逆回购到期,公开市场实现净回笼6435亿元。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记者表示,尽管23日央行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资金净回笼,但市场利率围绕逆回购利率附近波动,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走势平稳。23日,中国货币市场的重要利率指标——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多数下行,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数据显示,隔夜Shibor报1.3100%,下降10.40个基点,7天Shibor报1.5250%,下降9.50个基点。3个月Shibor报1.7050%,下降0.30个基点。
在央行支持性货币政策的背景下,2024年全年流动性整体处于充裕状态。普通来讲,月末资金面往往容易紧张,市场资金价格通常走高,但从近几个月末资金面表现来看,流动性还是宽松,资金价格呈下行趋势。对此专家表示,这要紧有赖于央行对资金投放时点和方式进行了调整,包括将中期借贷便利(MLF)续作时刻后延至每月25日(遇节假日相应顺延),并且还加入了买断式逆回购、国债买卖等操作,这些都有助于保持市场流动性处于合理充裕状态。
就在上周(12月16日至12月20日),面对大规模MLF到期、税期高峰等多重扰动因素,为缓解资金面压力,央行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
12月16日,央行开展了7531亿元逆回购操作,这一操作规模也为本月以来最高。随后在12月17日至20日分别开展了3554亿元、3876亿元、806亿元、1016亿元逆回购,一周投放量累计达16783亿元。
排排网财富研究部副总监刘有华表示,经过大额逆回购能够对冲MLF到期造成的妨碍,在满足金融机构合理流动性的并且,也保证了调控的精准性和科学性,既可不能增加资金成本,也可不能造成大水漫灌。刘有华讲,目前央行创新金融工具从短期到中长期“样样具备”,央行资金面治理更加精准。
关于本周资金面,华西证券固收团队研报认为利好因素偏多。一方面,央行可能接着投放资金,25日MLF续做的并且可能接着净买入国债,预计合计投放中长期资金近2万亿元;另一方面,政府债缴款高峰结束,由于年内2万亿元置换债基本在12月中旬之前发行完毕,预计年内将释出绝大部分资金,较快的置换进度对资金面也构成利好,“综合来看,跨年资金面或维持相对宽松的状态。”
值得关注的是,依照此前监管层表态,市场预计跨年前后或是降准窗口期。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日前在谈及后续货币政策时也表示,目前我国平均存款准备金率是6.6%,进一步降准还有空间。央行开展二级市场国债买卖的探究也更趋成熟,将来要搭配用好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提供充足的中长期流动性,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在金融总量层面,要引导银行以金融“五篇大文章”,房地产、“两重”、“两新”的重点领域为抓手,加强项目储备,加大信贷投放,努力实现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来源: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