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观察 | 感悟“一带一路”倡议的三个维度
“‘一带一路’差不多有10年历史了。这次论坛我们梳理了一下,我们依然在地球上做了很多情况,而且做的基本上建设性的情况。”
10月18日晚,习近平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两人见面,习近平主席有感而发。
这是古特雷斯作为联合国秘书长连续第三次来华与会。
“我必须来!”会见中,古特雷斯感慨地讲,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帮助进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进展提供了特别重要和有效的途径,树立了南南合作的典范。
10年时刻不长,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场景历历在目。
2013年秋,习近平主席在访咨询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制造性地传承弘扬古丝绸之路这一人类历史文明进展成果,并给予其新的时代精神和人文内涵,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实践平台。
10年时刻也不短,足以让“一带一路”合作从亚欧大陆延伸到非洲和拉美,足以实现从“大写意”到“工笔画”的转变,把规划图转化为实景图,足以推动绵亘千年的古丝绸之路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回首,一望千年;向前,一路繁花。历史与将来,是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时刻维度——
习近平主席说:“我们对时刻的理解,是以百年、千年为计。”从5000多年中华文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进而建设更加美好的将来,这是我们的历史和文化优势,更是一种历史主动与文化自觉。
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将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这样厚重,又这样生机勃勃。
美国学者库恩断言:“一千年后历史学家回看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将把它重点标注为我们那个时代意义重大的工程。”
“并不是所有的国家打算都会产生结果,但中国朋友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俄罗斯总统普京评价讲,“习近平主席从来不是依照一时一事作决定,而是着眼将来作出长远考量,是真正的世界领袖,是坚定、平复、务实、可靠的伙伴。”
与时刻维度同样震撼人心的,是空间维度——
“经过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内陆地区从‘后卫’变成‘前锋’,沿海地区开放进展更上一层楼,中国市场同世界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在开幕式主旨演说中,习近平主席生动阐述共建“一带一路”之于中国开放进展的重要意义。
共建“一带一路”,是一个长周期、跨国界、系统性的工程。它推动的不仅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进展,更是要释放各国进展潜力,实现经济大融合、进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关注的是人类将来共同的命运。
“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这是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逻辑。
如此的场景让人印象深刻:
17日下午,习近平主席同印尼总统佐科在人民大会堂共同为雅万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揭幕。
“雅万高铁是中印尼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金字招牌’,中方愿同印尼总结成功经验,做好后续高质量运营,培育雅万高铁经济带。”习近平主席讲。
作为两国元首亲自关怀推动的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旗舰项目,雅万高铁连接印尼首都雅加达和旅游名城万隆,是印尼乃至东南亚的第一条高速铁路,寄托着印尼人民对将来繁荣进展的期待。
天堑变通途,“陆锁国”变“陆联国”,进展的洼地变成繁荣的高地……中国同伙伴国致力于“铺路架桥”,共商共建共享,不断深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全球进展开发新的广阔空间。
一个个大项目、大手笔,落到细处、实处,讲到底为的依然人民的福祉。
打造造福世界的“进展带”、惠及各国人民的“幸福路”,彰显的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价值维度——
“人民对美好日子的向往不可阻挡”“谨记人民期盼,勇扛历史重担,把准时代脉搏”“‘一带一路’倡议将给世界带来重大改变,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进展,给各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老中铁路建成和顺利运营极大促进了老挝经济进展,也给老挝人民日子带来了积极变化”……
在习近平主席同与会各方交流时,“人民”是被彼此反复提及的关键词。
在“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菌草、水井、鲁班工坊、“光明行”、杂交水稻、青蒿素等一大批“小而美”民生工程成功实施,为共建国家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
本次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无不聚焦合作进展,无不指向人民福祉。
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进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
诚如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主旨演说中所指出的:“我们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本着对历史、对人民、对世界负责的态度,携手应对各种全球性风险和挑战,为子孙后代制造和平、进展、合作、共赢的美好将来。”
在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世界,“一带一路”承载的使命注定不凡。
策划:霍小光、王明浩
监制:车玉明、涂铭
主笔:郑明达、陈炜伟、郭宇靖、许可
统筹:刘华、王绚、白洁
编辑:王秋韵、唐兴
新华社国内部、北京分社联合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来源: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