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厘清目标分类施策 深化宏观经济管理体系改革

时间:2024-07-09 15:08:30 推荐 736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日前在同意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宏观经济管理体系改革要紧有三大目标:提升增长动能、做好需求治理、促进社会公正。在实践中,需明确咨询题的类型,找到与之匹配的政策工具。

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要紧矛盾仍是需求不足,为此需加大财政货币等逆周期政策的调节力度。中长期来看,随着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逐步转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政府应经过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支持科研和技术创新、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做法,提升经济增长动能。

提高针对性 加强协同配合

中国证券报:宏观经济管理体系改革有哪些目标?应经过哪些政策来实现目标?后续在开展经济调控过程中,应怎么确保政策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张斌:分析中国的宏观经济管理体系,首先要界定宏观经济咨询题的范围和分类。

宏观经济的政策目标要紧有三方面:一是与增长动能有关,包括提高要素生产率和潜在经济增长水平等。二是需求治理咨询题。强调将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把需求调整到与供给相匹配的水平,从而实现资源充分利用,让各类资源要素得到合理回报。三是社会公正咨询题。经过收入再分配、社会福利、社会保障政策,改善低收入群体日子条件,使其有公平的机会与他人竞争,以实现更高水平的社会公正。

解决不同类型的咨询题,会用到不同的政策工具。针对提升经济增长动能类咨询题,应经过产权保护、改善营商环境、扩大对外贸易和投资、优化产业政策、推进都市化等结构类政策来改善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应对需求治理咨询题则需用好财政货币政策;社会公正咨询题对应的要紧是社会收入再分配、社会福利政策。

于是,解决咨询题的前提是分清咨询题类型,找到与之匹配的政策工具。政策执行者应形成良好的分工,中央政府和地点政府要形成合理分工、财权事权要有清楚的界定并做到激励相容等。

提高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则需分清经济运行的要紧矛盾和次要矛盾。宏观政策调控可能并且存在多个目标,面临“既要,又要”的两难甚至多难局面,这种事情下,需统筹思考、抓住咨询题的要紧矛盾,先把要紧矛盾解决了,再设法化解次要矛盾。

此外,各部门在制定出台政策时,应加强协调沟通,非常是非经济部门出台的一些政策,有时候可能会对经济造成不小的妨碍,但非经济部门可能意识不到这一点。于是,在决策过程中,非常是涉及行业、企业、资本市场的政策,应注重听取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建议,围绕政策条款进行充分讨论。最起码,要预判政策的妨碍及可能造成的不利后果。

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中国证券报:时至年中,上半年经济运行事情总体表现怎么?下时期,着眼于增强经济复苏内生动能,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宏观政策应怎么进一步发力?

张斌:今年以来,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具体来看,出口表现不错。海外整体需求小幅回升,全球创造业景气指数在记忆长时刻的单边下降后有一定抬升。在此背景下,新能源车等出口产品抓住了海外需求回升的机遇,上半年出口部门整体表现亮眼。但出口数量增长较快的并且,还存在价值增长不匹配现象,部分出口产品价格在过去一段时刻下降较明显。

投资方面,创造业投资总体表现良好,但房地产投资对投资的拖累还比较严重。在基建投资领域,地下管网、道路、绿化等都市公共服务设施相关投资过去增长较快,今年以来增速也有所下降。

消费总体有所恢复,服务类消费表现相对较好,商品类消费恢复相对较慢,且价格是偏低的,关于厂家来讲利润仍然很薄。

总的来看,与去年下半年相比,经济运行有回稳表现,但没有摆脱需求不足的状况,物价水平、企业盈利、居民收入增长处于偏低水平,信心和预期的改善不明显,逆周期调节的力度需要加大。

财政政策方面,接下来需尽最大努力实现年初制定的政府支出目标,确保政府支出不拖累名义GDP增长。今年地点政府卖地收入很可能不及预期,并于是造成政府基金支出难以达成增长目标,对此需思考经过增加发债,为地点政府支出融资。

货币政策方面,最有效、最灵便、最精准的政策是大幅度降低政策利率。这个地方的政策利率指的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金融机构贷款的利率。我国现在大约有300多万亿元的债务,假如政策利率大幅度下降100个基点,保守恐怕,一年减少债务人2万亿元-3万亿元的债务利息支出。与此并且,这将提高金融资产估值不低于10万亿元,并对房地产价格形成支撑。两项加总,大幅度降低政策利率,可增厚居民的“钱包”超过10万亿元,从而提升居民消费意愿、降低预防性储蓄动机。

提升总需求是当下要务

中国证券报:中长期而言,要提升经济增长动能、提升经济潜在增长率,在宏观政策研究和实施层面应做好哪些工作?

张斌:进入新进展时期以后,我国工业和建筑业部门达到了相对较高的生产率水平,形成了充裕的供给能力,充分满足了市场需求,这些部门的增长潜力也随之显著下降。这是经济增长到一定时期以后自然发生的现象。

与工业和建筑业部门增长潜力下降的趋势相对应,新进展时期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会逐步转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比如高端创造、教育、科技研发、医疗健康、体育文娱、商业服务、金融、社会公共服务等行业。这些行业的共同属性是需要更多的知识和技术投入,需要更多人力资本。于是,市场机制和对外开放仍然是促进这些新行业进展必不可少的保障,但不宜再采取类似过去赋予工业部门和投资领域大量优惠政策的做法。顺应新进展时期的需要,政府提升经济增长动能的工作重点应是做好市场可不能做、做不行、做不了的事,要紧内容是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提升科研和技术能力,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总体而言,面向将来的宏观经济管理体系改革是个系统工程。在推动这项改革的过程中,需确保方向正确,也要依照当时的宏观经济环境分清晰轻重缓急。提升经济增长动能和促进社会公正是结构改革,是长期挑战,久久为功才会见效。经过提升总需求水平实现宏观经济稳定是近期的迫切挑战,只要政策力度够了,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来源: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