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复活 这些新势力拼尽全力
最近,深陷泥潭的几家造车新势力忽然集体“复活”。
据外媒报道,iAuto集团与华人运通差不多于5月10日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iAutoGroup拟向高合母公司华人运通投资10亿美元帮助其重建团队并恢复生产。高合汽车母公司华人运通对内发布对于公司重组期间工作组公告,决定成立重组工作组和联合运营工作组。
几乎并且,媒体报道,爱驰汽车将经过与美国特殊目的收购公司HudsonAcquisitionlCorp.合并上市。依照双方的合并协议,爱驰汽车欧洲公司股东将获新发行的HudsonAcquistionICorp.一般股,股权估值约4亿美元,交易预计2024年底前完成。
更早传出“复活”信号的是FF法拉第将来。本已股价低至0.1美元,被纳斯达克发出退市警告的FF法拉第将来,赶上美国针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使得FF成为几乎惟一不受禁令妨碍的电动汽车中概股,市值瞬间暴涨超过40倍。
近日也有爆料称,停产2年的雷丁电动汽车开始复工复产,陆续开始往经销商处发货,这对数百家在网的雷丁经销商无疑是天大的好消息。
“活下去,像牲口一样地活下去。”这是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沈晖在其微博上分享的视频中的一句话。但关于起步较晚的造车新势力而言,活下去又谈何容易。
纵观几近离场的高合、爱驰、FF法拉第将来、雷丁,它们的通病在于前期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建厂、取得生产资质,但因在销售端表现乏力,无法实现自身造血;产品定位不清、品牌没有鲜明标签,部分企业在切换赛道的过程中频频转舵,继而失去方向,还将来得及求救就挣扎着倒在了决赛圈外。
幸运的是,剧烈变革中的新能源汽车时代,又给了他们重返舞台的机会。泽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温遇华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差不多超过50%,巨大的潜力之下也存在着巨大的投资浪费,想入局的企业不少,但实际最终能进入决赛圈的不过少数。没有一家企业甘心就此认输,都在争抢最后的门票。
各路玩家都在不同路径寻找上船的机会,“假如头部车企够不上”,如高合、爱驰、法拉第将来(FF汽车)、雷丁如此在电动汽车领域于技术研发、品牌建设、市场拓展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的造车新势力,就成了资本退而求其次的追逐对象,这些濒死的新势力也就获得了重生的机会。
爱驰退出中国绕道欧洲谋生
停摆已久的爱驰,迎来了新的转机。
近日,依照外媒报道,爱驰汽车将经过与美国特殊目的收购公司HudsonAcquisitionICorp.合并的方式上市。据报道,目前爱驰汽车欧洲公司AiwaysAutomobileEuropeGmbH已与该公司签署了合并协议,将于2024年12月31日前后完成,这笔交易中爱驰汽车估值约4亿美元。
5月14日,爱驰汽车欧洲董事总经理亚历山大·克洛泽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合并后公司的战略定位将是充分利用我们在欧洲电动汽车市场的愿景和资源。”了解该打算的人士透露,合并后公司总部将设在欧洲,负责销售、营销和财务,而生产、采购和研发则在中国进行。
此次合并将为爱驰缓解资金上的燃眉之急,为爱驰在海外进展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这并且也意味着,爱驰汽车将暂时放弃中国市场,专攻欧洲市场。事实上,被迫停产之前,爱驰汽车就差不多在16个欧洲国家销售U5和U6两款电动汽车。过去的几个月,爱驰汽车也打算开辟一款价格实惠的新车,短期内只面向欧洲市场出售。
实际上,今年3月,爱驰汽车海外传播总监贝恩的·阿贝尔就曾向外初步透露过爱驰品牌进展的动向。他表示,为了实现扭亏为盈,爱驰希望专注于成为一个纯粹的出口品牌。“我们可不能在中国销售,因为中国的价格战令人难以置信。你只能在中国亏损。”他在当时同意媒体采访时讲道。
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副会长、新能源汽车委员会会长李金勇认为,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欧洲国家也同样蠢蠢欲动,像爱驰如此的企业很容易成为他们的“猎物”。
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内卷升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爱驰品牌缺乏竞争力,差不多没有机会谋得一席生存之地。但欧美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不如中国成熟,加征关税的目的是抑制中国新能源汽车进入欧美市场,为本土电动汽车赢得进展时刻。
爱驰有研发、生产、技术、品牌和营销基础,尽管在中国市场经营多年销量不高,但其成熟的量产体系还是存在,这意味着爱驰可以利用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率先优势,和更低的产业链和创造成本,为收购它的国外公司提供更先进、更具价格竞争力的产品,这算是爱驰还能复活的根源所在。
直播自救的高合终于等来“白衣骑士”
高合汽车终于等来了“白衣骑士”。
近日,有消息指出,高合汽车母公司华人运通与汽车投资问平台iAuto于5月10日在香港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iAuto打算10亿美元投资华人运通,全力支持高合汽车恢复业务运营和车辆生产的打算。
一位高合汽车内部人士向媒体透露,目前高合汽车差不多开始重组,公司上下信心很足,至于iAuto的投资,要等到10亿美元确实到账才算靠谱,后续还有其他投资人要投资高合汽车。与此并且,也有一份华人运通对于公司重组期间工作组的公告流出。
作为“豪华纯电天花板”,高合汽车的崩盘曾令很多人感到可惜。今年3月8日,高合HiPhi工程项目总监杨悦卿在高合汽车官方直播间账号开启直播卖货。杨悦卿表示,直播的所有收入都会投入高合汽车的售后服务中,高合汽车也于是成为第一家直播带货的造车新势力。
但是,直播收入杯水车薪,iAuto的10亿美元才能拯救干涸。官方资料显示,iAuto是一家依据美国特拉华州法律注册成立的汽车平台,专注于提升有进展潜力的汽车公司的价值。另外,该平台还拥有多项国际专利,如用于替代汽油和其他传统动力燃料的微型涡轮发电机中的低温可控聚变变量模组、超级驱动系统等。
而港股上市公司正道集团在2023年9月的一份谅解备忘录显示,iAuto的最终实益拥有人为正道集团主席兼单一最大股东仰融。相关资料显示,仰融即为此前华晨汽车事件当事人,目前也是正道集团董事会主席。
据正道集团2023年财报,正道集团从事电动汽车开辟超过10年,差不多掌握了电动汽车生产的所有要紧领域及零部件技术能力。目前正道集团正在探究进入产品及创造工艺开辟、工业化及生产时期的契机,高合汽车或成为仰融实现电动汽车理想的切入口。
关于高合汽车迎来复活契机,很多高合前职员和高合车主都表示力挺,他们认为高合汽车造型时尚、科技感强、品质可靠,不过在营销层面欠缺功力,没能打造好高合品牌,假如高合汽车能牵手有实力的投资者,或许会打一场美丽的翻身仗。
温遇华也认为,高合汽车定价较高,中国市场能否支撑起如此一个豪华品牌尚且存疑。只是,业界关于高合研发团队的评价普遍正向,加上高合有量产经验,使得资本容易向其抛去橄榄枝,也为高合命运的反转争取了机会。
法拉第将来想借“中美汽车桥梁”翻身
最近,FF汽车创始人贾跃亭在美国“杀疯了”,FF汽车在美股“满血复活”,一周时刻股价暴涨近86倍。在生死边缘反复挣扎多年的FF汽车,再一次迎来“生”的机会。
5月1日,FF汽车就收到了纳斯达克的退市警告,因为其股价差不多低于0.1美元了。当时FF汽车的市值差不多惟独175万美元左右,较高峰时差不多跌去了99.9%。就在外界普遍认为,FF汽车注定再无回天之力时,美国的“助攻”来了。
5月14日,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玫瑰园宣布,将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其中,电动汽车关税将从25%提高到100%,新的关税政策将在消息公布90日后生效。而FF汽车是惟一在美国本土进展的中国电动车概念股,也应该是惟一不受禁令妨碍的电动车中概股。
贾跃亭紧抓机遇,营销了一波。贾跃亭在其个人视频号上表示,越来越多人开始注意到FF汽车作为中美汽车桥梁的独一无二性及不少特殊价值,他和他个人IP也正在为搭建中美友谊桥梁和中美经济桥梁不断努力,已取得发展。
首先,FF汽车正在和中美汽车伙伴就“中美汽车桥梁战略”进行沟通,能够帮助中国车企和供应链快速进入美国市场,大大减少试错和时刻成本,希望和中国车企合作,打造出在美国市场最具竞争力、能大规模放量的大众车型。其次,贾跃亭个人IP商业化助力中国品牌和中国产品出海,收到了大量的合作需求,同时逐步展开洽谈。
随着FF汽车的股价高涨,按照纳斯达克的要求,想必现在FF汽车可不能被退市了。接下来就看贾跃亭怎么利用这次机会,将FF汽车从泥潭中拉出来。
关于FF汽车的前景,业内人士各执一词。乐观派认为,熬过万丈深渊,藏下星辰大海,贾跃亭代表了一种创业精神,不放弃终于等来了命运之神的眷顾,讲不定当下算是FF汽车重获新生的最好机会。
固然也有很多业内人士指出,贾跃亭再一次展示了其惊人的口才和说故事能力,资本尽管看重的不是当下,而是企业将来的进展潜力,但FF汽车并未实现真正的量产,而是用几辆样车反复讲故事骗取资本的信任,负债累累且始终不能踏实造车的FF汽车没有将来,预想中的奇迹可不能浮现。
雷丁重整加速低速电动车“一哥”重生
2023年5月已申请破产审查的国内低速电动车“鼻祖”雷丁汽车,忽然传来了好消息。近日,有雷丁职员发布了一则雷丁汽车的转运视频,并配文称“雷丁在手,卖车不愁,当天打款,当天拉走。”对此,雷丁汽车相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雷丁正在进行库存周转。
其实,雷丁汽车破产重整始于2024年2月,山东省昌乐县人民法院依法裁定受理雷丁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重整,并于4月30日对雷丁汽车公司等20家关联公司进行了实质性合并重整。
2024年5月,昌乐法院指定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四川发现律师事务所担任雷丁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等二十家关联公司治理人,为公开招募雷丁集团重整投资人做准备。在昌乐法院的推动下,雷丁正在朝着正面的方向进展。
虽讲差不多破产,但雷丁仍持有诸多优质资产,包括一些发明专利、新能源汽车和传统燃油车生产资质以及三大生产基地。其中,潍坊生产基地具有6万辆/年高速新能源乘用车和20万辆/年低速电动汽车的生产能力,成都生产基地具有3万辆/年高速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能力,绵阳生产基地具有15万辆/年高速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能力。
最为值得一提的是,在乘用车市场上,雷丁除了拥有“雷丁芒果”、“雷丁芒果Pro”和“雷丁芒果Max”3款在售车型之外,还储备了A14、A15、A16、A31、A40五款产品,在正常状态下可于2年内实现量产。成熟的生产能力,资金入局便能投产运转,这是雷丁可以吸引投资人的关键。
只是,多位业内人士并不看好雷丁重整后的将来。一位不情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雷丁是从低速电动车企业“转正”而来,经过收购的方式跻身造车“正规军”赛道,在缺乏亮点、产品刚起步、品牌知名度尚未打响的事情下,就大举扩张产能,不管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认知依然技术水平都比较低,在企业的人才与治理、技术与产品、融资与调动各方资源的能力都达不到应有的要求。
企业的眼界格局与能力水平,决定了企业在新能源赛道上能走多远。时代变了,产业变革加剧,造车新势力也需要有真正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来源: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