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车企“加仓”中国市场动力足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越来越多的海外车企选择“加仓”中国市场,并加强与本土企业的合作,布局将来市场制高点。
日前,德系车企大众汽车集团(以下简称“大众汽车”)先是决定投资25亿欧元进一步拓展位于合肥的生产及创新中心,随后又宣布将联合小鹏汽车开辟面向中国市场的高性能电子电气架构。“总部交给我的第一个任务算是对中国市场的现状做出清楚的分析,并相应地形成大众汽车的对策、制定战略。”大众汽车负责中国区业务的治理董事贝瑞德直言,在快速变化的中国汽车市场,本土化合作和决策、成本效益和快速的开辟节奏关于保持竞争力至关重要。
此前在电动化转型方面“慢半拍”的日系车企也选择提速。近日,本田汽车针对中国市场推出纯电品牌——“烨”。本田中国本部长五十岚雅行表示,针对当下的中国市场燃油车份额缩小、新能源车份额扩大的事情,本田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去应对。本田新品牌将坚持中国研发中国智造。
海外车企缘何持续“加仓”中国市场?
笔者认为,中国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且空间广阔。随着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的落地实施,新的消费潜能正不断被释放出来。
此外,我国正在加快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并积极推进交通等领域的清洁低碳转型,这为海外车企带来了新的进展机遇。汽车产业作为集新能源、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于一体的朝阳产业,其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进展趋势为海外车企在中国市场的进展开发了新的空间。
与此并且,我国车企在智能化技术、开辟平台等方面的实力得到了广泛认可,在让海外车企倍感压力的并且,也为其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即经过押宝中国市场、加强本土合作,推进新能源转型。
能够讲,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速崛起,给历史悠久的汽车工业带来了诸多新的变化。将来将有越来越多的海外车企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中国市场也将成为全球车企打造将来竞争力的技术高地。
来源: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