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直播,能够尝试,但不要痴迷

时间:2024-04-24 09:15:27 推荐 792

小米冲击波仍在延续。所谓冲击波,必然是一浪接一浪,且常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蝴蝶效应。这不,催生了一轮直播潮。李斌、李书福、朱华荣、尹同跃、魏建军……大佬们轮番上阵,倾情出演,成为中国汽车业内卷底色上的新风景。看来,从营销的角度,中国汽车业,从此要二分为“小米上市之前的”和“小米上市之后的”了。

我对大佬们的直播表现总体持确信态度,他们的谈吐和他们的业绩交相辉映,他们的风度和他们的格局遥相呼应,他们的风貌与我们的时代相互印证……总之,感谢雷军苦苦相卷,让我们的传统汽车大佬走出深闺,展现另一种精彩。

因此,整个车圈都嗨了起来,宛然确实迎来了一个新时代,宛然汽车大佬们过去一直不解风情,在榜样的强力示范下,才纷纷开了窍;也宛然中国汽车七十年,合资四十年,新势力崛起十年,统统都算不懂营销,统统都活在“旧时代”,惟独今天才算懂得了营销(事实上更像是“促销”),才算进入了“新时代”。

互联网人,包括他们的粉丝,就更嗨了。看到他们心中的“雷神”,在破圈行动中一场场近乎完美的表现,他们感到自豪。周鸿祎,“红衣教主”,他在不留情面地教训了哪吒汽车张勇一顿后,又把雷军捧为“神一样的存在”,讲了一句可能会让整个互联网行业都极为得意的话:小米SU7的发布,给汽车圈上了一堂免费的营销课!

整个车圈,面对小米冲击波,心里事实上多少是有些不服气的。但他们又是“服气”的,因为冲击波实在太强,都差点把人给弄晕了。所以,当我看见尹同跃对着直播镜头讲:向余承东学习,向雷军学习……这也是逼着我这六十多岁的老汉去直播——我相信他讲的是真心话!

依然周鸿祎,他在不遗余力地为雷军摇旗呐喊:“以后汽车业,要进入网红时代了!”因此我就想,以后中国汽车业算是那个模样吗?一众大佬,不咨询来头不咨询出身,也无论是尹同跃如此的憨厚理工男、魏建军如此的钢铁直男,依然李斌如此的文艺范,全都要既能“入得厨房”,又能“出得厅堂”?

要承认,小米汽车在营销上真的有一套,也真的有不少值得汽车行业学习的地点。但这掩盖不了一个事实:小米汽车的一切才刚开始,现在还远不能言讲“成败”。今天,我们把小米当成造车成功的典范,在很大程度上是被舆论裹挟、被流量裹挟,也是被高度内卷的市场裹挟。殊不知,变革的时代,一切都在变革之中。你以为的真相,事实上不过幻象;你以为的恒久流长,绝大部分不过历史的一个瞬间。今天炙手可热的大佬直播风,是小米刮过来的,讲不定哪天噌地一下也就刮过去了,似春梦,了无痕……

我相信,中国汽车遇到小米,真的能碰撞出更多的故事,但这不过中国汽车营销不断成长、进化的一个新时期而已。并且,我也认为,不宜将任何行业“标签化”“脸谱化”,看起来互联网企业算是靠营销成长起来的,这估计并不符合事实,也歪曲了互联网企业的创新本质。就拿雷军来讲,他真正吸引粉丝的,还是是他的创业故事与个运气质,而在特定阶段内,如此的故事和品质又正好满足了粉丝期待,及其背后深层的社会心理需求。这个地方面,有必然,有偶然。假如将这些通通解读为“营销”,我看是窄化了,跑偏了。而雷军自己,在破圈造车如此的巨大市场压力面前,也大概钻进了大众设定的营销标签之中,事实上这对他未必是好事,下一步的走向值得观察。神、英雄,不是那么好当的。关于小米和雷军,当务之急,不是要去保持吓人的舆情热度,让整个车圈绷紧,也让自己紧绷,而是应该思考如何把热度降下来,静下心把生产搞上去,最终以产品取胜。另外,我觉得,要允许企业家风格多样化。成功的企业家成千上万,能成为网红、乐于打造个人IP、在直播中可以进入自由境地的依然少数。即便热闹如3C行业,低调内敛者也大有人在,隐形冠军遍地基本上。我们看到了喧嚣吵闹的余承东,但在余的身后,不是还站着一位静水流深的任正非吗?

所以,在一片劝进声中,我倒更希望这些通过千锤百炼的汽车大佬们,可以保持一份平复,不要过于被短期“潮流”裹挟,不要始终想着行走在潮流之上。关于直播,能够尝试,但不要痴迷;关于新的东西,能够学习,但不能失了自信乱了分寸;能够间或走向前台,但一定要可以及时切回后台,切回到你长袖善舞的考虑之地,而将流量明星如此的事,更多地交给你的公关总监、市场总监、销售总监,交给那些怂恿你走到台前的属下。

最后重申:我不否认汽车大佬直播的价值,但我更愿将它看作是一次深度的市场调研。大佬们经过直播,建立起与用户的深度链接,深度考虑用户需求与产品创新之间的接点,并且也感觉万物互联状态下的传播与营销之间的隐秘关系,感觉舆情的瞬间万变,以及其可疏不可堵的特质……最终,将这一切,化为车企与用户的共创共生——这样,也就功莫大焉!(作者桂俊松系中国汽车报总编辑)

来源: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