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新能源汽车产业优势

时间:2024-04-16 12:19:46 推荐 399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率先优势。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高速增长过程中,逐步积累起一些明显优势。

一是要素基础优势。不论是汽车硬件工程师依然软件工程师的人数,我国已远超美德日韩等国,培育起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池。从资本要素来看,通过持续多年高投资积累,我国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生产设备和技术条件位居世界前列。从数据要素来看,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井喷式增长的支撑下,每天产生海量的数据资料,进而对新品设计和技术迭代形成驱动。

二是产能规模优势。汽车产业具有典型的“规模经济”特征。规模越大,越可以摊平固定成本,并且也更有实力进行研发投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能规模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位,2023年产量达到958.7万辆,占全球比重超过60%。除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外,产能规模优势也为新能源汽车走出国门、开拓海外市场奠定了基础。

三是产业体系优势。目前,我国差不多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配套体系。这一体系既包括传统的车身、底盘及汽车零部件生产供应网络,也包括新兴的电池、电控、电驱动系统以及电子产品和软件的供应体系,使我国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网络中居于重要地位的枢纽性节点。

四是快速迭代优势。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创业和商业模式创新特别活跃,展现出极强的习惯用户需求和开辟新功能的能力,新车型推出的频率之高、速度之快,不论是横向相比依然纵向相比,都可圈可点。虽然也有一些新车型进入市场不久后便宣告失败,但从总体来看,这种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商业模式,已成为当前时期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一种独特优势。

与此并且,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展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车用芯片、基础软件等关键核心技术存在薄弱环节,亟待科技攻关,动力电池的稳定性和续航能力仍需提升;又如,相较于国际老牌车企而言,我国新能源车企的品牌妨碍力和知名度有待提高,新能源车企国际化经营和全球配置资源的经验较为缺乏。有鉴于此,应加快补短板、锻长板,持续巩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展优势,增强全球竞争力。

加强关键技术研发。电池、电控、电驱动三大系统是电动新能源汽车技术竞争的关键,是硬实力的集中体现。尤其是在车用动力电池和电控系统领域,国内外技术竞争颇为激烈。我国车企应当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产业推广等各个环节巩固优势,形成引领力。

加快探究智能网联。智能网联有赖于车、路、互联网、电网的深度融合,是汽车产业将来进展的慷慨向。假如讲电动化是汽车产业进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跳跃,那么智能网联化将是将来汽车产业进展进程中更为关键的一个跳跃。智能网联化汽车将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交通工具,而是互联网、物联网、分布式电网中重要的挪移节点。目前,汽车的智能网联化尚处于初步时期,要紧停留在导航、车载娱乐设施、驾驶辅助系统等方面。下一时期,汽车的智能网联化将进一步朝着车路协同、自动驾驶、车与电网融合等更高级的时期进展。我国应结合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市场优势以及交通、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领域的体制机制优势,创新政府与市场协作模式,发挥协同创新优势,加快探究和推进汽车智能网联化进展。

磨炼全球化经营能力。汽车产业是规模效应明显的典型产业。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进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内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但与80多亿人的全球市场相比,14亿多人的国内市场终究是有限的。世界汽车产业的百余年历史差不多证明,汽车企业要想生存、要想持久成功,就必须走大规模、国际化的道路。德国车企、美国车企、日本车企、韩国车企,莫不这样。将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要在“出海”中磨炼全球化经营能力。关于车企而言,应综合经过国际贸易、跨国并购、绿地投资、授权经营等模式,多管齐下,在“出海”中不断学习,不断增强自身国际化经营能力和产业链整合能力,实现供应链、人力资源、营销网络的全球化运营。

来源: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