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重新定义大定”?

时间:2024-03-31 10:09:16 推荐 654

昨天小米SU7上市发布会的最后环节,雷军讲最近汽车圈的舆论环境不行,希望大伙儿嘴下留情,还给大伙儿鞠了一躬。

不过没想到,无情的鞭打依然来得这么快。

起因是小米汽车发布会刚结束,就接连来了两张海报,4分钟大定破万、27分钟大定破5万,甚至小米高管讲一年的产能差不多用完了。

那个时候网上就有质疑声浮现了,因为雷军之前宣布的是定金5000元,7天内随时能够退。这和大伙儿印象中“大定不可退”的常识不符,因此浮现了“小米汽车重新定义大定”的讲法。

今天一觉醒来,情况差不多演变成一场风波了,社交平台上各种后悔、骂娘的用户晒截图,讲自己被小米坑了,交了钱给小米贡献了大定数据之后,才发现这5千块根本退不了,甚至自发组织了维权群。

很快力挺小米的一派也晒出了订车截图,讲人家白纸黑字甚至黄字写得很清晰,7天之内锁单了才不能退款,不锁单真的能够退,而且锁单页面有提示,“除非是你家猫替你锁单,否则你可不能对此不知情。”

小米汽车很快也给了回应,定金7日内支持无理由退款,超过7日后,车辆配置会自动锁定,消费者也能够提早主动锁定配置的。一旦订单锁定,车辆将进入生产时期,配置无法再修改,定金不退。此外创始版现车配置差不多锁定,消费者在支付2万元定金后,即锁单。

小米汽车到底有没有耍鸡贼,重新定义大定呢?首先明确一个概念,什么叫“大定”。

咱们买车普通是先有那个想法,觉得这车不错,然而可能还没试驾过(怎么说不少新车现在搞盲定),所以先交个“意向金”,或者叫“订金”,金额不高,普通是1000元或2000元。那个钱,你不想买了,随时能够要回来。

下一步,你确定想要这台车了,就要交一个定金,那个钱算是“大定”的钱,通常来讲它是不能退的,因为厂家要依照你的大定订单,安排工厂生产。

然而,不一定所有车都要记忆这两个流程,比如小米SU7这种,上市当天大部分人基本上线上下单的,所以直截了当进入的算是交定金的环节,而通常线下买车的,才会故意向金那个环节。

那么咨询题来了,其他车企的定金确实都不能退么?我们分别在官方小程序查询了咨询界、蔚来、理想、小鹏、极氪和腾势汽车的订车流程中对定金的解释。

咨询界的定金为1万元,有24小时犹豫期,犹豫期内定金可退,犹豫期结束后默认锁单,不退定金。

蔚来对于定金的表述和小米汽车基本一致,不过定金犹豫期没有7天那么长,而是72小时,72小时内可改配置可退钱。

理想汽车2019年惟独一款理想ONE的时候,定金5000元3天内能够修改配置或退款。此时定金24小时内能够修改配置或退款。

小鹏汽车订车分为意向金和定金,意向金2000元随时可退,定金5000元72小时内随时可退,超过72小时或已锁单不可退。

左图1图2为极氪,右图为腾势

极氪汽车明确定金不可退,且72小时犹豫期内只能修改订单配置,不能退款。腾势的2000元定金在48小时内可修改配置或退款。

所以,讲汽车圈大定的定金彻底不可退,是不成立的,绝大多数车企都给客户留了犹豫期,犹豫期内能够改配置也能够退定金,前提是没有锁单。

那个角度来看,小米汽车不过遵照了前辈们的做法,然而为啥它成了众矢之的呢?缘故不外乎两点,首先,它给的犹豫期太长了。

犹豫期长,会让大定的订单数量水分变大,不少人可能为了吹牛装模样,交了定金之后再取消。

然而你讲这半小时5万多的大定订单里,有多少是这种伪订单?谁都无法推断,真实数据惟独雷军自己清晰。

而且假如严格要求车企只公布锁单后的大定数量,那么不少车企之前的做法,可能都能找出瑕疵来。

咱们汇总一轮此前各家公布过的战报,再参考各家的犹豫期长短,你会发现那些什么“发布会还没结束大定破5千”、“上市2小时大定破万”、“上市12小时大定破万”的,都不算严谨。

因为理论上它们公布的大定数量,还在犹豫期内,我们如何明白这些大定是锁单的依然没锁单的?万一里面也有不少想吹牛的粉丝呢?

然而为啥之前网友可不能质疑这些品牌的大定数据呢?因为人家没有小米SU7这么夸张啊。

全中国100多个汽车品牌,月销量破5万的都没有多少,你一个做手机的跨界造的第一台车,上来就打破汽车行业纪录,把所有新老势力全颠覆了,谁不拿着放大镜看你?

那么回到合同本身来看,那些确实是误操作、不熟悉购车流程的用户,还有可能要回定金么?

网上有律师给大伙儿支招了,讲参考民法典第147条对于“重大误解”的规定,你算是认定你对下定流程存在误解,能够经过诉讼行使撤销权,取消合同。

然而吧,谁情愿为了5000块打官司呢?固然也不排除,雷军大度,小米汽车本来就产能超负荷了,不差你们这些订单,主动退款的,只是要是开了那个口子,以后别的品牌锁单后也有人非要退钱,就真不行弄了……

所以吧,要我讲国产品牌依然太嫩,你看人家特斯拉,什么意向金、订金、定金、犹豫期的……直截了当就来个“第一笔款1千元”,“不能退不能转”。

固然这件事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有时候吹牛,真的也要上税的。

来源: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