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完善“过紧生活”长效机制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各级政府要适应过紧生活。这是应对当前财政紧平衡状态的必要之举。但这并不是一时之需,并不意味着在将来财政宽裕的环境就不需要过紧生活,也不意味着不过财政比较紧张的地区要过紧生活,财政较宽裕的地点不需要过紧生活。”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教授乔宝云表示,各级政府应从根本上树立现代财政理念,任何支出都必须是必要且有效的,过紧生活应该成为长期制度。
今年以来,各地不断完善机制,让过紧生活成为一种适应。比如,山西严控“三公”经费和普通性支出,省级“三公”经费预算在连续10年压减的基础上,接着坚持只减不增。2024年,山西省本级财政拨款安排“三公”经费预算3.26亿元,较2023年预算减少0.01亿元,下降0.3%。此外,山西财政今年对行政参公单位、部门2023年预算执行进度低于80%、审计查出咨询题的,普通性支出均压减5%,共压减支出1.5亿元。
黑龙江出台《对于贯彻落实过紧生活要求严控普通性支出的通知》,从14个方面明确45条管控措施,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构建完善党政机关适应过紧生活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长效机制、提升治理效能。黑龙江还实施“三公”经费全流程监测和预警提示,常态化拦截超预算、串项支出行为,有效操纵超预算、无预算支付“三公”经费。并且,还严格操纵单一来源采购,扩大竞争性采购比重,以降低采购成本。
前不久,江西财政部门开展2024年省级预算单位普通性支出压减工作,这是江西连续第6年在部门预算编制环节压减普通性支出,累计节约财政资金6.6亿元。江西在保障重点刚性支出和单位正常运转的基础上,分类分档进行压减。并且,充分发挥财政政策激励约束作用,在厉行节约的前提下,对科研单位和在职人数较少的单位免于压减,对违规办理预算调剂的单位予以约束惩戒,推动严控普通性支出落实到位。
“下一步将坚持把过紧生活要求贯通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强化源头操纵,硬化执行约束,严化考核奖惩,加强事后监督治理,对年度普通性支出压减不到位和结余结转资金规模较大的单位,相应扣减下年预算。”江西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让过紧生活成为适应,还需从哪些方面发力?乔宝云建议,需要持续从严从紧操纵“三公”经费治理,严格执行会议差旅、资产配置、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制度规定,把过紧生活的要求落到实处。并且,过紧生活需要标本兼治,从制度层面进行进一步的改革。
“比如,进一步硬化预算约束,强化财政咨询责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进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经过公共服务的标准科学化,建立可靠的政府服务‘标尺’,提高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把政府该做的事做好。”乔宝云表示,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政府决策透明度,更有效发挥财政资金作用。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此前表示,今年将强化预算约束,推动精简不必要的节庆、论坛和展会等,及时收回使用结余闲置的资金,把更多的真金白银用于进展的紧要处、民生的急需上。此外,将接着强化监督惩处,坚决杜绝说排场、比阔气,坚决防止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记者 董碧娟)
来源: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