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的中年“危机”:“主机厂差不多不是给电池厂打工的悲伤人了”
经济观察网记者郑晨烨在距离福建省宁德市火车站车程不到5分钟的地点,有一个名为新能源春风里的小区,宁德周边的房产中介都将其称之为宁德时代的职员福利房。
在中介口中,春风里是宁德时代给自家职员建的一座标杆人才公寓,该小区户型设计佳、社区新、绿化高、采光通风效果好、周边配套完善,财大气粗的宁德时代甚至于前两年直截了当在春风里对面捐建了一座小学。而作为人才公寓,符合一定条件的宁德时代职员还能够以超优惠的价格在春风里购房。
这种优质楼盘关于宁德楼市而言是较为稀缺的,所以自2021年一期交房以来,该小区的房价便始终保持在上升通道。在一个楼市均价仅为8400元/m2左右的小城,春风里的房价最高时曾达到2.2万元/m2。
但这种事情近期发生了明显变化。在宁德从事多年房产中介工作的老张告诉记者,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春风里二手房挂牌量浮现了明显上升,成交均价也开始急速下跌,他手里一套141平方米、三室两厅两卫的大房型,在2023年初单价还坚挺在22000元左右,但进入今年三月份以后,这套屋子的业主松口称“16500元/m2就卖”。
据老张观察,这些春风里的挂牌业主,都具有急售、价格好商量、要全款、成交爽快的特点。
而他们急于甩房的理由,也基本是一致的:遇到了工作调动。
“春风里的房卖起来挺烦恼的,还要公司(指宁德时代)领导审批,往常挂牌的都比较少,就算有,普通也咬死一个价格,不同意任何说价,但今年到现在,挂牌业主开始变多了,都讲有工作调动,只是成交不理想,买的人少。”老张跟记者讲。
春风里业主工作密集调动,实际上早有征兆。在2023年上半年,市场中就曾多次传出宁德时代限制加班,或主动给工人放假的消息,公司整体产能利用率一度下滑至60%。
而诸如春风里房价快速下跌、职员流动性增加、工作节奏放缓这些微观细节,体现在宏观上便是曾经年年业绩翻倍增长的“宁王”,也开始遭遇到自己的中年“危机”。
2024年3月15日晚间,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宁德时代,300750.SZ)披露了2023年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宁德时代实现营业收入4009.17亿元,同比增长22%。而作为对照,在2022年和2021年,宁德时代的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152.07%和159.06%。
“大断崖”式下跌的,还不止营收增速。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宁德时代实现归母净利润441.21亿元,同比增长43.58%。这一数字在2022年和2021年则分别为92.89%和185.34%。
业绩的“失速”可能意味着行业短期需求见顶,也可能意味着产能的全面过剩,但关于眼下宁德时代而言,两种事情正在同一时刻发生才是更有可能的那件事。
“宁德时代今年初开始,就在积极地走访各大主机厂,目标是尽快把产能拉满,因为去年的排产一直不饱满。龙头都如此,更不用讲二三线厂家了。但现在主机厂的产销增速也在下滑,储能目前规模又还小,而且储能的供需失衡不比动力电池强多少,电池赛道现在是全面过剩。”一位接近宁德时代的电池行业从业者告诉记者。
在3月15日年报披露后,宁德时代紧继续就召开了业绩电话会,公司董事长曾毓群亲自出席,并解答了每一位机构代表的提咨询。在电话会上,曾毓群对市场依旧保持乐观的态度。
但当有机构代表咨询及对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需求推断时,曾毓群却耐人寻味地回应讲:“(在中国)中期需求是特别强劲的,长期需求在全世界都特别强劲,不过讲短期我就让PMC(生产打算与物料操纵部门)去规划就能够了,(行业进展)中间过程的高高低低呢,并非我所关注的一个事。”
失速与过剩
2023年,宁德时代实现锂离子电池销量390GWh,同比增长34.95%。其中,动力电池系统销量321GWh,同比增长32.56%;储能电池系统销量69GWh,同比增长46.81%。
从市场地位来看,宁德时代在2023年仍稳坐电池行业的头把交椅。
在动力电池领域,依照行业研究机构SNEResearch统计,2023年,宁德时代国内动力电池使用量为171.9GWh,同比增长28.7%,以44.5%的市场份额连续7年位列第一,海外动力电池使用量市占率为27.5%,比去年同期提升4.7个百分点。
宁德时代在年报中指出,报告期内,公司在海外市场获得BMW、Daimler、Stellantis、VW、Hyundai、Honda等多家海外主流车企新定点;与Stellantis签署战略谅解备忘录,在欧洲市场向其供应磷酸铁锂电池,助力欧洲电动化转型;与Daimler、Volvo等头部重卡企业达成战略合作。
储能电池方面,2023年宁德时代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市占率为40%,连续3年位列全球第一。其在去年入围多个电力央企储能系统设备框架采购,于海外亦交付了多个GW级储能项目。
尽管市场份额与出货规模依旧稳健,但增速大幅下滑才是宁德时代所面临的现实难题:若将时针拨回2022年,彼时的宁德时代锂离子电池销量同比增速还高达116.6%,2021年则为184.82%。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锂电池尤其是动力电池增速放缓,缘故是终端电动车的增速放缓。
依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较2022年高出5.9个百分点。
而中汽协在2022年和2021年发布的国内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速数据还分别为93.4%和159.8%。换言之,仅仅在三年的时刻内,新能源汽车增速就完成了一场“大跳水”,下游的增长乏力又直截了当妨碍着上游一众动力电池厂商。
此外,相较于国内2023年新能源车产销增速的大幅放缓,海外一众跨国车企则在近期纷纷表态要放宽汽车电动化转型的时刻表,其中激进者如丰田,其高管更是直言可不能将资金浪费在纯电动汽车上。
“(关于)2027年出货1800万台(电动)车这件情况,我高度不相信一个行业能够直线式增长。”在2023年高工锂电年会上,谈及对锂电行业的将来展望,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就曾表示,零碳和绿色进展是长期战略,在那个过程中,电动车及储能的进展,“它的规律就应该是像蛇一样,而不是直线上升。”
并且,值得注意的是,车企在过去三年间大幅扩产所致的库存累加,也在拖累着动力电池市场的进一步增长。
近期,锂电行业知名分析机构高工锂电就曾撰文指出:“截至2023年11月末,纯新能源车库存上升至40万台水平,相较于年初20万台的库存已然翻倍。总体乘用车行业已进入去库周期,但新能源乘用车行业却仍处于被动累库的时期,并压抑了车企电池采购需求的增长。”
“车企自己都开始有库存积压,打上了价格战,如何还会缺电池呢?现在差不多不是2022年了,主机厂不是给电池厂打工的悲伤人了,这算是现状。”华南一家大型锂电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梁先生告诉记者。
因此,在动力电池领域“遇阻”后,储能便成为宁德时代希冀打造的“第二增长极”,但比起动力电池,储能电池领域当前面临的供需失衡可能更为严重。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秘书长刘为最近就曾公开表示:“2023年,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中储能电池(不含基站/数据中心备电类电池)出货量预估在200GWh左右。新增锂离子电芯产能(含规划、开工和达产)约1172.5GWh,而同期全球电力储能年总装机量约为100GWh~120GWh。”
“受供需关系妨碍,行业平均产能利用率在50%左右,造成产品库存升高,电芯产能扩张速度远超市场需求释放速度。”刘为指出。
实际上,抛开行业短期需求“见顶”这一因素,产能扩张速度远超市场需求释放速度,才是宁德时代乃至所有锂电企业出货放缓、业绩失速的核心症结。
依照SNEResearch统计,2023年,全球动力电池使用量仅为705.5GWh,而光宁德时代一家企业2023年的电池系统产能就高达552GWh。
“现在一个特别隐忧的情况,整个产业链的产能利用率是偏低的,讲60%是好听的,2023年上半年惟独40%多,大部分没有达到50%,所有的项目都在放缓。电池2023年的出货会达到860GWh,到2025年似乎会有1.45TWh到1.48TWh,产能投产的达到了2.2TWh,意味着还有接近800GWh的产能是闲置产能,这是特别严重的。”在2023年高工锂电年会上,高工锂电董事长张小飞就曾如是发出警告。
而在梳理了宁德时代近三年的年报信息后,记者亦发现,该公司自2021年以来,产能利用率便在持续下滑:2021年,宁德时代电池系统产能为170.39GWh,当年产能利用率高达95%;2022年,宁德时代电池系统产能提升至390GWh,但产能利用率却下降至83.4%;到了2023年,宁德时代电池系统产能能够满足全球近八成动力电池需求,但产能利用率惟独70.47%。
在差不多有近30%空置产能的背景下,宁德时代目前还有100GWh的在建产能。
怎么为这些过剩产能寻找出路?这或将成为将来很长一段时刻宁德时代的经营主线。
突围路径
“什么叫放缓,缓多少?什么叫强劲增长,增长多少?我感受大伙儿都没有数据化,算是靠感受嘛。”在3月15日晚间的业绩交流会上,在被咨询及怎么看待以欧洲为代表的海外市场需求放缓时,曾毓群先是调侃了一句。
“现在别处讲什么(宁德时代)几个大客户不做新能源车啊,事实上不是不做的,他们是放缓,缓到什么程度呢?有些(海外)车厂讲2030年实现全面电动化,他们前两年提出来我就深表怀疑,它能电动化那么快吗?欧洲设计一款车需要48个月,新车能不能推出来?能卖吗?所以现在讲是推迟到2035年,我觉得2035年是atcorner(转折点),他们要飞跑才行,像鸭子游水,你表面看不出来,实际上下面两只脚在不停地划。”曾毓群讲。
记者注意到,在业绩交流会上,关于近期市场聚焦的短期需求变化热点,诸如海外市场电动化时刻表推迟、动储市场信心不足等咨询题,曾毓群均保持着较为乐观的态度,其核心理念给人一种在长期趋势不变的背景下,中间的过程高低起伏无需过多关注的坚定感。
这一点,从宁德时代目前的进展战略中,也可以略窥一二。依照其年报信息,这家新能源头部企业有三条核心进展路径:一是以“电化学储能+可再生能源发电”为核心,实现对固定式化石能源的替代,摆脱对火力发电的依赖;二是以“动力电池+新能源车”为核心,实现对挪移式化石能源的替代,摆脱交通出行领域对石油的依赖;三是以“电动化+智能化”为核心,推动市场应用的集成创新,为各行各业提供可持续、可普及、可信赖的能量来源。
“我们的利润也不高,就挣那一点毛利才(百分之)二十几。作为一个高科技(企业),我们最要紧的力量是推动人类新能源事业的进展。”曾毓群在业绩交流会中强调。
对于市场聚焦的下一代电池技术,曾毓群重点分析了固态电池的进展现状。他表示,固态电池当前还面临许多亟待突破的基本科学咨询题,存在一些障碍,量产特别困难。
“我们这个地方有一块糖,将糖放入水中,糖化了,水会变甜,假如将一块糖放入一堆沙子,那么沙子可不能变甜,因为糖无法扩散到沙子里面。现在(固态电池)什么原因这么热?大伙儿在发表文章的时候,(做实验)是把两个小的颗粒,用6000个大气压将它们压在一起,然后发现它的离子通电很好。试咨询一下在实际应用场景,哪里可以找得到6000个大气压?”曾毓群讲。
“为固态而固态,在安全上并无非常大的优势,成本又巨高,这些基本上咨询题。”曾毓群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对固态电池的不看好。
在此背景下,宁德时代将来围绕电池系统所做的技术路径探究,仍将是借助先进的算法和高算力,寻找各种材料基因的结合点,对材料体系进行全面创新。并且,宁德时代还正在研究将动力电池电芯、有关组件和底盘进行集成的CTC技术,可进一步提升能源使用效率,降低新能源车生产创造成本,改善新能源车性能。
依照财报信息,作为宁德时代的“第二条腿”,该公司的储能业务在2023年营收差不多达到了599.01亿元,占总营收之比达到14.94%。
而对于宁德时代大举进军储能赛道的选择,此前市场一直有观点认为这是宁德时代为过剩动力电池寻找出路之举,经过切入一个要求更低的领域,以此实现“降维打击”的效果。
但在3月15日的业绩会上,曾毓群则直言储能是一个“路遥知马力”的产品。
“大伙儿都讲因为动力电池难做,储能电池更好做,所以选择做储能电池,事实上储能电池是更烦恼的一个事儿,一个GWh的储能似乎需要150万颗电芯,于是储能的一致性特别重要,(决定了)储能的安全性。”曾毓群讲。
在曾毓群看来,当下这样之多的产能随便都能够涌入储能赛道是一个行业怪象,让他也“搞不清晰”。
来源: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