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提升新能源车竞争力
依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创历史新高,双双突破300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0%。同期,我国汽车出口量达到491万辆,有望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新能源汽车保持产销两旺进展势头,产销量分别达到958.7万辆和949.5万辆,市场占有率达到31.6%。新能源汽车差不多成为我国汽车工业重要的增长点,出口带动作用明显。这类汽车的品牌形象和溢价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一批外观新颖时尚的智能电动汽车产品受到越来越多海外消费者青睐。不难发现,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我国向汽车强国迈进的核心竞争力。这得益于我国对相关产业长期持续的投入,以及对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的全链条治理。
自2009年实施“十城千辆”试点开始,我国出台了一揽子政策支持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展,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累计超过1500亿元,制定了分时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展打算,实施免征购置税、车船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培育了一个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培养了一大批新能源汽车企业。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差不多建立起从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到整车,再到基础设施、创造装备以及回收利用等各环节的完整产业链体系,领先实现了规模化进展,全球竞争力持续提升。智能网联产业链条完整性全球率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庞大,产品性价比优势明显。
可见,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关键环节取得了竞争优势。我国申请的动力电池专利占全球74%,电池技术世界率先,电池产量占全球三分之二;固有的供应链优势,降低了物流、劳动力和土地治理成本。庞大的电动汽车市场能够实现规模经济,同时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
将来,更好地进展新能源汽车,须多措并举,夯实产业链供应链基础,保障关键核心技术、资源供应安全,降低产品的碳足迹,提高碳生产率,持续提升新能源汽车竞争力。
一方面,延续激励性政策措施,为新能源汽车进展“续航”。相关部门已明确将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促进汽车消费,巩固和扩大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展优势。对此,应以中小都市和乡村为重点,加快推进充电桩和都市停车设施建设,鼓舞汽车企业开辟更适合县乡村地区使用的车型,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在全面谋划与积极布局的基础上,积极应对发达国家创造的技术和贸易壁垒,提早做好方案,避免受到冲击。
另一方面,突破核心技术,加强资源保障,防止新能源汽车遭遇“卡脖子”咨询题。加快车规级芯片、车载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攻关和生态培育,为产业进展添薪续力。解决新能源汽车所需的锂、钴、镍等资源对外依存度过高咨询题,建立新能源矿种的储备机制和相关定价机制。并且,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各国都特别重视二氧化碳减排和碳生产率的提升。随着汽车电动化的进展,车型碳排放将会逐渐从燃料周期向车辆生产周期转移。将来,要持续降低新能源汽车的碳足迹,提升产业低碳竞争力,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材料碳排放为要紧路径,促进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升级,持续提升汽车产业碳生产率。(经济日报伊文婧)
来源: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