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别急着高兴

时间:2023-12-22 14:21:45 推荐 658

2023年,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成绩浮现分野。前者在新能源汽车赛道屡败屡战,完成转型尚待时日。后者日益强大,单月市占率最高接近60%,创下历史新高。

自主品牌记忆中国汽车产业进展的各个时期,曾一度被合资车企碾压,却也享受过市场高速进展带来的红利。站在新起点上,自主品牌新阶段的历史使命又是什么?

首先,要转变思维。自主品牌不能只满足于销量和市占率提升,而应该主动肩负起推动汽车产业向前奔跑的责任。

在某些领域,自主品牌仍然是尾随者和并跑者。但在代表将来进展趋势的“电动化”和“智能化”两大领域,自主品牌差不多是领跑者。这意味着,自主品牌要主动担当,要经过持续作为,服务国内乃至全球汽车市场。

其次,要有平台概念。当传统汽车向智能汽车转型,全球汽车行业需要崭新的聚合平台,将生产要素聚拢在一起,转变成为先进生产力。现在看来,自主品牌有实力扮演这一角色。

事实是,2023年,广汽、华为、长安、吉利、上汽、比亚迪等差不多行动起来,扩大朋友圈,构建不同的产业链,并将这些产业链互相融合,最终形成生态圈。当不同车企之间生态圈不断接触,还将产生新的化学反应,制造出更多的功能和应用,最终让挪移出行更美好。

再次,要有全球格局。在将来一段时刻,自主品牌在国内市占率还会进一步提升,国际化也会全面提速。自主品牌国际化可不能一蹴而就,中间会存在各种挑战、反复和折腾,整体味呈波浪进展态势。中国车市是全球竞争最为激烈的汽车市场,只要找好切入点,没理由不能在其他国家立足。自主品牌要借助中国市场优势,将产品、技术和服务推广到更多的国家和地区。

最后,模式创新不可或缺。电动化、智能化推动行业演进,在短短三四年间,将自主品牌推向舞台中央。但是,合资车企正在变革,宏观经济也发生深刻变化,自主品牌全面承压。中流击水,不进则退,自主品牌需要精细化运营,赋能增长势能,促进整体生态成熟和健全。

2024年,车市到底会怎么样?没有人能够给出准确答案。市场变化速度之快,让人目不暇接。具体执行方面,普遍认为,再做以“年”为单位进行规划,已无意义。更为务实的选择惟独一个,朝着目标方向,走好当下每一步,做好短期执行。至于对错,留待市场给出答案。(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周伟力)

来源: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