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当能“械” 体制创新驱动湘潭医疗器械产业蝶变

时间:2025-11-24 14:19:35 推荐 430

从“药不到湘潭不齐、药不到湘潭不灵”的中药材集散地,到跻身全国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前沿阵地,湖南湘潭正书写新兴产业培育进展的转型新篇。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近日,中国证券报记者尾随工业和信息化部“新型工业化调研行”走进湘潭“湖南医疗器械产业园”,这座以“省市共建、先行先试”为底色的医疗器械产业园,从2019年开园至今,从零起步,2024年总产值突破130亿元,连续两年获评全国“年度医疗器械标杆产业园区”,其背后的一系列体制机制探究创新,正是助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审批快人一步 打造“湘潭速度”

医疗器械产业素有“高门槛、长周期、强监管”的特性,审评审批慢、知识产权转化难曾是行业进展的共性堵点。

湖南医疗器械产业园从成立开始就承担着“先行先试”的改革使命,园区从零起步,跳出传统园区“政策补贴招商”的路径,以体制机制集成创新构建起独有的产业“4+N”服务体系,将政府的“有为”与市场的“有效”深度绑定。

湖南省药品监督治理局审评核查湘潭分中心的设立,成为破解审批难题的关键抓手。湖南医疗器械产业园支部书记朱达向记者介绍,依托湖南省医疗器械审评核查湘潭工作站,将注册审评核查工作前移到企业、下沉到园区,在二、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申请的审批效率上形成比较优势,可以加快企业产品的上市。

湖南德普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1个月就拿到注册证,“普通来讲,办理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最快需要6个月,而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的办理时刻则更久。”公司总经理龚文对“湘潭速度”十分感慨。

湖南省华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戴超凡告诉记者,公司当初落地湘潭,便是看中如此的注册审批效率。关于企业来讲,“时刻算是市场,速度算是生命”,早一步走向市场,早一步夺得先机。

企业硬核创新 全球市场突围

企业始终是科技创新的主角,朱达表示,湖南医疗器械产业园的产业服务始终围绕企业需求,目前已构建起从概念验证、成果转化、临床试验,到检验检测、灭菌、吸塑注塑、周密加工,再到物流仓储、人力培训、投融资、知识产权鉴定交易等完备的“全链条产业生态”。

记者采访了解到,以华芯医疗为代表的园区企业,正凭借核心技术,在全球医疗器械市场中闯出“湘潭品牌”一席之地。

走进华芯医疗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打包全球首款“铆接蛇骨”一次性电子支气管镜,这些产品将销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华芯医疗一次性内窥镜产品的市场策略是“先出海再国内”,其累计出货超过50万支,在数十个国家的一次性支气管镜等产品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

产创融合共生 构建集群生态

一个产业园区的成功,并非单一企业的“一枝独秀”,而是整个产业生态的“百花齐放”。目前湖南医疗器械产业园区形成了“龙头企业为树、中小微企业为草、服务平台为藤”的产业森林,数据显示,园区已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

2025年1-10月,园区累计引进企业290余家,产业园95%以上企业来自医疗器械产业发达地区,代表企业有华熙生物、迪安诊断等上市公司,以及华芯医疗、半陀医疗、臻络科学、明舟医疗、港湾科学等科技创新型公司,形成了医疗设备、医疗耗材、体外诊断、医疗美容、医疗软件五个方向的产业集聚。

当体制机制创新为产业进展铺路,企业科技创新为产业升级赋能,一座都市奋力寻找经济增长“第二曲线”的故事主线已然清楚。记者从湘潭市政府了解到,将来湖南医疗器械产业园将进一步以改革创新释放强大进展动能,“十五五”期末,有望培育成年产值200亿元、税收10亿元、安置就业8000人的新兴产业。

来源: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