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赋能 资本热捧 科技带动文化产业融合“破圈”
AI加速剧本创作、机器人现场表演歌舞、大模型批量产出3D建模……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正在为相关产业的进展注入新动能。近期发布的《中共中央对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推动文化建设数智化赋能、信息化转型,进展新型文化业态。业内专家分析指出,科技正在重塑文化产业的生产方式、传播模式和商业逻辑,甚至塑造出新的美学风格,借助新技术,文化产业得以融合更多新元素、实现“破圈”。
AI赋能内容创作提速
在内容产出领域,以AI(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相关技术为内容创作装上了“加速器”。
“以近期上线的全球首部AI全单元剧集《新世界加载中》为例,借助AI技术,能够提供七种不同的叙事风格和背景生成,为短剧给予更强的观感和表现力;在后期制作层面,AI技术也能够解决场景、道具布景等咨询题,从而缩短制作周期。”快手星芒短剧负责人张兰兰讲。
AI技术不仅提高了内容创作的效率,还重塑了文化产业的创作模式。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表示,依托虚拟制片、AI、XR(扩展现实)等技术,爱奇艺以IP为主线,从线上的影剧综漫到IP衍生品、乐园等线下体验,构建起完整的IP开辟生态。爱奇艺经过虚拟现实、AI等前沿技术,集合内容IP与创意,让项目更新节奏更快。
“影视行业进展与科技创新密切相关,而AI是重要驱动力,也是行业将来最大的变量。当前,从内容创作到内容开辟,影视行业正在发生颠覆性的变化。将来,爱奇艺将持续投入前沿数字科技的应用研发,深化IP线上线下协同开辟能力,与行业伙伴共同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进展。”龚宇讲。
小红书副总裁、总编辑许磊认为,在AI时代,编剧的作品将不再局限于剧本,而是生产出深度融合与边界消融的新文艺样态。AI正编织着一张前所未有的“融合之网”。它含糊了文学、音乐、绘画、影视、游戏等传统艺术门类的边界,催生出大量难以被单一标签定义的“新物种”,让文艺表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性与可能性。
科技拓宽文化传播路径
在文化传播方面,科技的应用也显著扩大了文化产品的覆盖范围和妨碍力。
“今年年初,我们上线的AI翻译功能让全球用户第一次在小红书用母语自由交流,也得到了海外用户的热烈欢迎。当AI打破了沟通边界、降低了创作门槛,每个人都能够成为新时代大众文艺的创作者。这也让我们看到,技术奇迹的背后,是文化的共鸣。”许磊讲。
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可持续进展专委会委员杨越明讲,以北京中轴线为例,经过数字技术进行信息采集,可将文化遗产点的资源转化为数字化形态,并运用数字表现形式,让人们能够从钟鼓楼一路“飞”到永定门,以观察北京中轴线全貌,切身感觉如同翱翔在天际般的沉浸体验。在进一步的跨文化交流中,经过AI和VR(虚拟现实)技术应用,还能够让更多外国友人在虚拟场景中获得“尽管我无法到达故宫,然而我能够感觉故宫和卢浮宫之间的关联”的趣味体验。能够讲,技术正在改变文化内容的生产乃至传播模式。
快手政府事务高级总监张书珩在日前举办的2025北京文化论坛上表示,AI技术显著降低了短视频创作门槛,提升了内容生产效率,并经过算法优化实现更公平、精准的内容分发,有效避免了流量过度集中于头部创作者,其核心价值在于推动内容提质与生态多元化。
“科技关于文化产业的赋能,不仅在于内容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升,还在于传播的进一步加速。例如,借助AI的翻译能力,优质内容能够以上百种语言实现快速传播,大幅拓宽了文化产业的受众边界与市场空间。技术正在内容创作、传播等多个方面助力文化产业进展,也进一步助力文化产业从业者聚焦于内容和创意。”清博元宇宙研究室主任柳春阳表示。
资本热捧科技文化融合
值得关注的是,技术和文化的融合进展引来了资本市场的关注。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文创金融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文化产业投融资研究报告》指出,在市场整体回暖态势下,我国投融资市场对文化产业创新进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其中,文化科技融合领域成为投资重点。2024年,私募股权市场“AI+文化”类创新融资项目数量占比已超30%。2025年上半年,这一比例超过40%。2025年上半年,“VR+文化”“低空经济+文化”“具身智能+文化”等创新项目占上半年私募股权市场文化产业融资项目数量的比重也超过30%。
中国文化产业投资母基金治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于春玲指出,科技正在重塑文化产业的创作、传播与消费全链条,给文化投资带来了历史性机遇与挑战。为此,投资应聚焦于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既要看到科技带来的产业升级,也要重视文化关于科技的引领作用,实现软实力与硬实力的交汇。
“AI正在重塑文化产业的传播与创新,传播模式由流量驱动转变为智能驱动,为用户带来个性化、沉浸式的文化体验。”启明创投合伙人、人民币基金总经理于佳表示,希望依托启明团队对行业的深度认知和投资经验,挖掘从上游的算力、数据、基础设施、软件到下游应用的全产业链进展脉络与投资机会。“我们相信,AI与文化产业的结合将成为最先爆发的应用场景,我们热切期待文化产业能迎来创新迸发与量级突破。”
“应该讲,不管是从政策环境、新技术驱动依然从市场需求来看,我国的文化产业已进入到难得的战略进展机遇期。”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文创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赵岑表示,新一代技术创新的持续赋能,为产业升级带来了新动能。并且,随着文化自信的日益增强,全球传播网络的持续扩张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出海实现全面升级,形成了全球妨碍力与产业价值双提升的新格局。在多措并举之下,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进展格局得以加速形成。(记者 袁小康)
来源: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