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鲜报·“十四五”亮点丨人均预期寿命79岁!健康中国建设“成色足”

时间:2025-10-22 16:08:28 推荐 709

新华社北京10月22日电(记者李恒、田晓航)79岁,中国人均预期寿命的最新数据,较2020年提高1.1岁,全国已有8个省份领先突破80岁大关,居民要紧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

2020年10月11日,游客参观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长寿博物馆。新华社记者 崔博文 摄

人均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时期经济社会进展水平和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综合指标。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5岁,到改革开放初期的68岁,再到“十四五”期间的79岁,这条持续上扬的“生命线”,勾勒出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跨越式进展,折射出人民日子品质的时代变迁。

健康,是人民幸福日子的基础。“十四五”以来,一张覆盖14亿多人的健康防护网越织越密,成为人均预期寿命稳步提升的“健康密码”。

服务网络更可及。五年来,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疗服务体系。截至2024年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达109万所,卫生人员达1578万人。此时,超九成居民15分钟内可到达最近的医疗服务点,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咨询题正持续缓解。

预防关口更前移。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疾病预防操纵体系,居民健康素质水平由2020年的23.2%提升到2024年的31.9%,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得到进一步操纵,结核病、乙肝和艾滋病等传染病发病率持续下降或保持在低流行水平……这背后,是从“以治病为中心”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和探究。

医药负担更轻了。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机制释放惠民红利,“十四五”以来累计402种药品进入目录,新药、好药进入医保目录呈现“加速度”。全国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左右,13亿多居民享有基本医疗保障——这张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为生命健康撑起“保护伞”。

2025年8月26日,在浙江省诸暨市安华镇河杨社区,医疗服务志愿队在村民家中提供家庭大夫签约服务。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从人均预期寿命稳步提升,到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等关键指标持续下降,凸显健康中国建设“成色足”。

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是人民健康。

从“三减三健”到全民健身,健康日子理念正深入人心。截至2024年,全国体育场地面积达42.3亿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超38.5%。

新时代新征程,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实施健康优先进展战略,将为14亿多人民带来更多健康福祉。

来源: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