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苏超”:点燃消费引擎 畅通经济循环
自2025年5月开赛以来,“苏超”凭借“都市荣誉+全民参与”的独特模式,迅速破圈跃升为现象级赛事,不仅创下场均超万人入场、全网话题量破百亿的盛况,更以“票根经济”为支点,织就一张文体旅商深度融合、供需高效对接的创新网络。
业内人士评价,“苏超”不不过赛事搭台、文旅唱戏的消费盛宴,依然一次以畅通经济循环为核的创新实践。这场始于绿茵场的全民狂欢,以其独特的低票价、高情感、强连接模式,成功将体育赛事转化为打通经济微循环的“金钥匙”,既是江苏经济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同频共振的生动写照,更以“一场球激活一座城”的实践,为点燃消费引擎、激发区域经济活力提供了鲜活样本。
全民嘉年华全域消费场
以“都市荣誉+全民参与”为核心理念,“苏超”自5月10日开赛以来,迅速引发关注,制造了远超90分钟比赛本身的妨碍力:“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等趣味热梗持续刷屏,线上相关话题阅读量与讨论量数以亿计,赛事与文旅消费深度融合,不仅激活了江苏全域消费活力,更催生了“观赛+出游”新场景。
“苏超”的火爆,从极低的购票中签率和屡创纪录的上座率可见一斑。10月1日,“苏超”淘汰赛四分之一决赛完成购票抽签和公证工作。公证结果显示,4场比赛最高中签率仅6.7%,最低至3.3%,延续了常规赛“一票难求”的势头。10月4日,在南京奥体中心举行的“苏超”淘汰赛首场——南京队对阵连云港队,现场观众达61355人,创“苏超”单场比赛上座率新高。
赛场内“一票难求”,赛场外同样热闹非凡。在街区、商圈、公园,由一块块超大屏、特色美食集市、文旅市集打造的“第二现场”人潮涌动。10月4日晚,在南京队对阵连云港队比赛激烈上演的并且,南京近80个点位同步点亮观赛“第二现场”,将赛事热度延伸至消费端。当日,南京市重点商圈和商业街区零售、餐饮、住宿等行业单位实现交易金额8.7亿元,同比增长6.4%;商务部门监测的重点商场百货类企业零售额达1.5亿元,同比增长4.2%。
仅需一杯奶茶钱的“苏超”门票,撬动的消费大到惊人。据江苏智慧文旅平台数据,国庆中秋假期进行的3场“苏超”淘汰赛带动南京、徐州、南通3个主场都市比赛日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249.62万人次,同比增长11.45%,其中接待外地游客181.11万人次,同比增长13.38%。
“在传统认知中,票根往往意味着消费行为的结束。此时,票根的价值得到延伸,成为连接用户与住宿、美食、交通等多场景的重要触点,实现‘一票多用’。”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程超功分析认为,随着中国旅游市场的消费结构从“单一”走向“多层次”,票根经济逐渐成为各地文旅部门和旅游平台撬动市场的新支点。
“‘苏超’展现出体育赛事作为都市消费催化剂的强大动能。”江苏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各地充分发挥“一张票根”的长尾效应,推出景区首道门票免费、酒店住宿优惠、“文旅+交通”优惠券发放等优惠措施,借势赛事热效应,推动住宿、餐饮、文旅等多业态协同增长。
经济硬实力文化软实力
“苏超”不不过一场足球赛事,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经济现象。“苏超”的破圈而出,在畅通经济循环、激发消费潜能上释放出巨大能量,这既植根于江苏深厚的经济与文化基底,也得益于政府前瞻布局、创新管理所形成的协同效应。
“楚汉争霸”“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叫南哥”“早茶德比”……这些刷屏的热梗,生动折射出江苏“十三太保”所蕴含的文化自信与经济底气。江苏省文旅厅介绍,省内十三个地市经济实力相对均衡,孕育了“相互比拼、相互调侃”的良性竞争文化,为“苏超”提供了独特的土壤。与此并且,江苏经济活力旺盛,消费内生动力强劲,“苏超”恰如其分地成为了调动情绪、释放消费的重要平台。
2025年上半年,江苏经济交出了一份含金量颇高的“成绩单”:地区生产总值为66967.8亿元,同比增长5.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行业增长面达8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3949.0亿元,同比增长5.0%,升级类商品和赛事消费带动作用明显;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706元,同比增长5.2%,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98……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吕永刚分析认为,“苏超”立足江苏的经济与人文特色,自带文旅和消费基因,在巨大流量的推动下,有助于提升江苏全域一体、分工协同的优势,成为畅通“国内大循环”的一条特色路径。
有力的政府引导与服务,是“苏超”效应持续放大的关键支撑。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副院长王兆红在同意记者采访时表示,“苏超”作为“政府、市场、文化”多要素协作的系统工程,其成功的关键在于政府按照“规则制定者”与“资源整合者”的定位,为市场主体提供运营空间,并将文化元素融入赛事运营,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文化赋能”的协同机制,产生“1+1+1>3”的效果。
江苏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苏超”并非偶然产物,早在2021年,江苏就经过“水韵江苏·有你会更美”旅游消费推广季等活动,推动“跟着赛事去旅行”。为放大“苏超”效应,江苏多地积极打造“跟着‘苏超’游XX”子品牌,引导非遗展演、文旅市集与赛事结合,并因地制宜推出优惠措施。
而在王兆红看来,江苏关注消费、推出“苏超”绝非一时兴起,而是其经济进展战略的一次深刻演进,标志着江苏在坚守“创造强省”的并且,正往常所未有的力度拥抱“消费引领”的新逻辑。
深化综合举措激活“一池春水”
化“流量”为“留量”。随着淘汰赛打响,各方围绕“苏超”赛事提振消费的举措仍在不断深化。
10月8日,“苏超”联赛淘汰赛1/4决赛拉开战幕,盐城队主场迎战无锡队。盐都市商务局以此为契机,围绕“一张票根、百场活动、千家商户、万众共享”主线,策划推出了“苏超联赛+乐购515盐城消费季”系列促消费活动。其中,发放首期400万元“秋韵盐城消费券”,涵盖百货零售、住宿餐饮等消费领域,联动商家超过2000家。
江苏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持续放大“苏超”带来的流量效应,将联动各地市深入开展“跟着‘苏超’游江苏”活动,推行“票根+”优惠措施,并经过文旅市集、“第二现场”等多样化形式丰富观赛体验,进一步释放文体商旅融合效应。
与此并且,“苏超”经验正被借鉴,一股由体育赛事带动消费的热潮席卷全国。眼下,“赣超”“川超”“湘超”等省级足球联赛同样激战正酣,展现出体育消费与赛事经济的广阔前景。
上市公司纷纷抢抓机遇。江苏上市公司共创草坪国内业务负责人宋红兵告诉记者,公司已为“赣超”景德镇、抚州、新余三市主场,“渝超”开幕战主场,“鲁超”济南主场以及“湘超”湘西主场等提供了人造草坪产品,将积极把握国内各区域足球赛事热潮的契机,努力实现市场份额的稳步提升。此外,金陵体育作为体育器材创造商,不仅承接了“苏超”部分场馆的改造项目,也打算将相关业务拓展至全国其他地区性足球赛事。
顶层设计的加快完善则有望从更大范围、更长时刻激活体育消费“一池春水”。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印发的《对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进展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超过7万亿元。
做强赛事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着力点。为推动赛事经济进展,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司长杨雪鸫表示,将聚焦联赛“含金量”,推动足球、篮球、排球职业联赛的建设,培育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自主IP赛事。促进赛事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一日观赛,多日停留”特点,放大“票根经济”效应,系紧都市与赛事活动的人文纽带。
赛场的激情终将褪去,但“苏超”所点燃的消费热情、凝聚的都市认同、创新的管理逻辑,已沉淀为驱动高质量进展的持久动能。
来源: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