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丨绿水青山绘就漂亮画卷——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创新与世界意义

时间:2025-08-10 13:14:37 推荐 391

  目 录

  前 言

  第一章 绿水青山算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理论创新

  1.1 时代背景与形成进展

  1.2 核心观点与深刻内涵

  1.3 重大意义与时代价值

  第二章 绿水青山算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中国实践

  2.1 引领全面建设漂亮中国

  2.2 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进展

  2.3 推动生态价值多元转化

  第三章 绿水青山算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全球价值

  3.1 凝聚全球绿色共识

  3.2 激发绿色转型活力

  3.3 引领全球环境管理

  3.4 共建绿色“一带一路”

  结 语

  编写讲明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算是金山银山。

——习近平

  前 言

  人类对幸福的追求是相通的,没有哪个国家的人民不钟情于漂亮的大自然,不向往绿水青山、鸟语花香的美好日子。

  但是,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环境污染等带来的严峻挑战,正使全球陷入前所未有的可持续进展困境。面对日益加剧的生态危机,中国毅然选择直面挑战,以绿水青山算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破解进展与保护的“两难”矛盾,书写出令世界瞩目的绿色答卷。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安吉余村考察时,以充满前瞻性的战略眼光,首次提出绿水青山算是金山银山理念。中共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绿水青山算是金山银山理念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和行动指南,开启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在这一理念引领下,中国坚定建设生态文明的决心,开启了生态环境的系统管理之路,烟尘天重现“蓝调”,“蚊蝇河”复归碧波,黄土地披上“绿装”,昔日不毛之地渐成绿色与清洁能源沃土,曾经“两难”的抉择化作此时共赢的画卷。

  二十载光阴流转,源于浙江余村的思想星火,已燎原成神州大地的磅礴实践。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中国坚持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进展,走出了一条生产进展、日子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进展道路。这条绿色进展之路既造福了中国,也造福了世界。从塞罕坝林场建设者到浙江“千万工程”,从支付宝“蚂蚁森林”项目到浙江“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管理模式,再到研究防沙治沙的中国科学家荣获“科学与创新奖”……中国频频摘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地球卫士奖”,凸显中国由全球环境管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

  此刻,神州大地正徐徐展开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生态画卷。这不仅是中国对将来的绿色答应,也为全球应对生态挑战注入强大信心与力量。翻开这份报告,我们希望能与您一起,感觉中华文明的绿色脉动,体味那份洞察将来、惠及全人类的深邃思想——它的理论光芒、实践力量及深远妨碍。

  第一章 绿水青山算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理论创新

  绿水青山算是金山银山,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标志性的原创理念,系统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经济社会和谐的多重价值追求,展现了中华民族独有的哲学思想、文化底蕴和语言魅力。绿水青山算是金山银山理念从小山村走向全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为携手共建清洁漂亮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1.1 时代背景与形成进展

  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启了人类进展史上最为宏大的改革开放伟大征程。这是一条国家繁荣进展的必由之路,引领中国经济进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与此并且,在快速进展过程中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咨询题。环境污染、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系统退化等咨询题日益显现,经济与生态、人与自然的关系开始变得紧张而难以调和,一些生产活动对自然系统的过度索取和干预超出了自然的承载与恢复能力。从全国来看,多年形成的产业结构具有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等特征,能源和资源咨询题成为严重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健康进展的瓶颈。从地点来看,各地急于丢掉“穷帽子”,大力进展乡镇企业,“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但随之而来的是环境咨询题日益突出。传统进展模式难以为继,进展与保护怎么兼得成为亟待破解的时代命题。

  浙江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省份,较早地感觉到了环境污染带来的切肤之痛,面临着“成长的麻烦”。安吉的余村算是一个典型的缩影,村民依靠开山采石获得短期收益,却付出了山体破坏、溪流浑浊、烟尘弥漫的沉重环境代价。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算是金山银山的论断,指出:“我们过去说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实际上绿水青山算是金山银山。”随后又在多个场合对这一论断进行了系统论述,提出对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关系认识的“三个时期”。转型之后的余村,积极践行绿水青山算是金山银山理念,经过生态修复、进展生态产业,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进展之路。实践证明,绿水青山算是金山银山理念具有高度的科学性,经济进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而是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探究也没有止境。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一以贯之坚持和进展绿水青山算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生态本身算是经济”“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高质量进展和高水平保护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等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和进展了绿水青山算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绿水青山算是金山银山理念被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融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成为指导经济进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理念、实现可持续进展的内在要求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2018年习近终生态文明思想正式提出,绿水青山算是金山银山是这一思想的核心理念,为构建中国自主生态文明知识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引。

  1.2 核心观点与深刻内涵

  绿水青山算是金山银山理念具有深刻的理论积淀和深厚的实践基础,是对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可持续进展普通规律的深刻把握,是习近终生态文明思想原创性、标识性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日子的重要内容

  绿水青山、蓝天白云、清澈河流、鸟语花香是人类幸福日子的共同追求。绿水青山算是金山银山理念顺应了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优质生态产品的新期待,强调“环境算是民生,青山算是漂亮,蓝天也是幸福”。生态优势金不换,对人的生存和日子妨碍来说,金山银山当然重要,但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日子的重要内容,是金钱不能替代的,也是金山银山买不到的。

  中国的进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进展,人民对绿水青山的期望算是执政者的奋斗目标之一。我们把漂亮作为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之一,连续多年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国人民切实感觉到了优美生态环境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中国连续多年开展的“最具幸福感都市”评选活动中,生态环境一直基本上特别重要的参考标准。实践和行动表明,绿水青山是美好日子的基础,保护生态环境算是改善民生,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权益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作用。

  ——进展和保护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处理好进展和保护的关系,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人类社会进展面临的永恒课题。传统进展观念认为,经济进展和环境保护是一对相互对立的“两难”矛盾,追求资本和利润最大化的进展方式必然会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保护生态环境也必然因成本过高迟滞经济的进展。习近平主席强调,“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算是金山银山”。经济进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是辩证统一的,经过转变进展理念、进展方式、进展路径,绿水青山能够转化为金山银山,进而实现经济社会进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保护生态、保护绿水青山本身算是一种进展,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内涵。离开优美的生态环境,进展本身也就不可持续。并且,进展仍是世界的主旋律,是解决一切矛盾困难和咨询题的基础与关键。生态环境咨询题在进展中产生,也必然在进展中解决,科技含量更高、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少的进展模式,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咨询题,形成更高水平的保护。所以讲,进展经济不能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保护生态环境也不能舍弃经济进展而缘木求鱼,应在保护中进展,在进展中保护。

  ——保护生态环境算是保护生产力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进展的物质基础,没有生产力的进展就没有社会的进步。绿水青山算是金山银山理念,蕴含“保护生态环境算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算是进展生产力”的原理和道理,更加重视生态环境在解放和进展生产力过程中的优化和引领作用。

  长期以来,传统生产力理论将劳动力、资本和土地作为生产要素的重要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治理、技术、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不断浮现,并在各个生产环节驱动着经济增长。当前,经济社会的进展对生态环境的依赖度越来越高,生态环境越好,对优质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凝聚力就越强,也就越能推动高质量进展。并且,生态环境保护倒逼科技创新、先进创造和绿色进展,将生态优势直截了当转化为生产力优势,形成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进展的新的增长点。在绿水青山算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中国提出新质生产力,强调新质生产力本身算是绿色生产力。绿色生产力由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及模式创新催生形成,进一步突出了生产要素的新质化、绿色化及其配置组合的创新化,丰富和进展了现代生产力理论。

  ——生态管理和脱贫致富互促共进

  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当今世界仍有数亿人一辈子活在极端贫困之中,消除贫困还是是广大进展中国家面临的重要任务。2021年,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提早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进展议程》减贫目标。在那个伟大历史进程中,绿水青山算是金山银山理念制造性地将生态管理与脱贫攻坚相结合,探究出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工业等新型扶贫模式,为中国蹚出了一条建设生态文明和进展经济相得益彰的生态脱贫道路。

  从中国实际来看,农村具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对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具有显著的集聚效应,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体面等要素一旦活起来,资源变为资产、资金变为股金、农民变为股东,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大力推广菌草技术,将其列为“闽宁协作对口帮扶项目”。这项技术不仅对盐碱地管理和防沙治沙具有重要功效,还可以带动农户进展特色产业、增收致富。1997年菌草开始在宁夏种植,仅用10年时刻,菌草就使宁夏1.75万农户受益,户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此时,菌草技术走出国门,已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落地生根,为当地制造了数十万个就业机会。关于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的群众,中国则实施易地搬迁、生态补偿等扶贫模式,让群众到有利于进展的地点进展,使原来居住地的生态得到改善修复。事实证明,惟独把生态管理和进展特色产业有机融合,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才能实现生态保护、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协同推进。

  ——绿水青山算是金山银山是一种生态文化

  文化是一种自觉自为的修养,是一个国家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保护生态、保护绿水青山不仅需要制度法律的外在约束,也需要生态文化、生态观念产生的内生动力。绿水青山算是金山银山颠覆性地重塑了人们对经济进展与保护环境的认知与态度,潜移默化地引导着人们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循环的生产日子方式。这本身算是一种生态文化,其核心是一种行为准则、一种价值理念。从本质上看,绿水青山算是金山银山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创新表达,人不仅需要经过物质积累以进展自身,也需要优美生态环境提升日子质量。这种生态文化传承了中国人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朴素看法,蕴含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特质。

  绿水青山算是金山银山理念源于中华大地生动的环境保护实践,蕴含中华民族对自身文化的自觉意识、自主立场和独立制造,彰显了中国生态文化的主体性,铸就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自信。此时,绿水青山算是金山银山理念差不多深深融入中国人民的思想意识,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为把建设漂亮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让绿色低碳日子方式成风化俗,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养分。

  1.3 重大意义与时代价值

  绿水青山算是金山银山理念是立足自身国情和进展实践形成的中国自主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符合人类社会进展规律和生态文明建设规律,在实践中展现出强大的真理力量和独特的思想魅力,将其放在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漂亮的现代化强国和推动人类文明进展的时刻和空间坐标中考虑,其现实意义与时代价值愈发清楚而深刻。

  ——创新和突破了现代环境经济理论

  绿水青山算是金山银山理念进一步揭示了自然与价值的关系,强调自然生态是有价值的,保护生态环境算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算是保护经济社会进展潜力和后劲。从经济学角度看,生态具有基础性、稀缺性、可交易性等特征,经过建立可以真实反映资源价值和稀缺程度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推行用能权、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等交易,能够充分发挥资源环境要素市场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以及自然资源在商品生产、社会收入分配等方面的调节作用。这些理论和实践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重要内涵和客观要求,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富与进展。绿水青山算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汲取现代环境与经济理论、全球可持续进展理论的合理因素,经过价值实现打通两者共生共存路径,建构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经济体系。

  ——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夙愿。在新中国成立非常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究和实践基础上,通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中国共产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在那个伟大进程中,中国积极践行绿水青山算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实现了现代化的范式变革。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举世瞩目,成为全球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最大的国家、森林资源增长最多最快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当前,生态优先、绿色进展是国际潮流所向、大势所趋。绿水青山算是金山银山理念造福中国、光耀世界,不仅为进展中国家走好现代化之路提供了新的选择,也为世界各国推进和平进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现代化坚定了信心。

  ——传承和进展了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进展至今的伟大文明。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绿水青山算是金山银山理念传承和激活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传统生态理念,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这一理念将乾坤人看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进一步把自然生态同人类文明联系起来,既遵循大自然规律,又不否定人类合理利用自然的权利,实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制造性转化、创新性进展。绿水青山算是金山银山理念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包容开放的文明张力,为世界各国人民提供了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东方智慧,成为彰显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传播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重要载体。

  ——推动和制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算是制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算是制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进展的历史趋势,是人类文明新形态不断演进的重要组成部分。绿水青山算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刻回应了这些跨越国界的普遍追求,主张走生产进展、日子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进展道路,内在契合世界各国对可持续进展的共同期待,并且又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指明了人类文明进展的方向。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中国深度参与全球环境管理,积极参与引领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双多边对话合作,实现由全球环境管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不断进展的中国深刻妨碍着世界,绿水青山算是金山银山理念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越来越成为连接世界、促进互鉴的纽带,为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提供了更多思想启迪和路径机遇。

  第二章 绿水青山算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中国实践

  绿水青山算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的20年,是生态文明建设逐步上升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重慷慨略的20年,也是中国生态环境质量从局部改善到全局向好的20年。20年来,在绿水青山算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科学指引下,中国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进展的硬杠杠,努力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优势转化为金山银山,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进展的支撑点,在实现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进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并且,制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进展奇迹。

  2.1 引领全面建设漂亮中国

  中共十八大以来,全党全社会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算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进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漂亮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历史性变化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往常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解决了生态环境领域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生态文明建设进入认识最深、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好的历史时期。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中国从解决突出生态环境咨询题入手,制定实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了从“部门负责”向“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重大转变。注重点面结合、标本兼治,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4年,全国地级及以上都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29.3微克/立方米,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到90.4%,首次超过90%;长江干流连续5年、黄河干流连续3年全线水质稳定保持Ⅱ类,全国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83.7%,全国24个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已消除“不健康”状态。森林覆盖率超过25%,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约1/4来自中国。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蓝天白云、清水绿岸、鸟语花香、碧海银滩等自然美景,又重新回到了人民群众周围。

图1:2012—2024年中国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就

  ——转折性变化

  面对进展与保护协同推进的难题,中国完全转变管理思路,从传统进展方式转向“生态优先、绿色进展”,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环境管理模式转向以经济社会进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坚决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积极培育和进展绿色生产力,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咨询题。中国坚持绿色进展是进展观的深刻革命,2012年以来,碳排放强度累计下降超过35%。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2020年如期实现固体废物进口清零的目标,发达国家将中国作为“垃圾场”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发生重大转变,绿水青山算是金山银山理念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和行动,全党全国人民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显著增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不仅为中国式现代化厚植了绿色底色和质量成色,也为漂亮中国建设赢得了战略主动。

  ——全局性变化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开启了系统管理之路,从思想、法律、体制、组织、作风上全面发力,综合运用经济、政治、法治、市场、文化等多种手段,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方位算是改变了过去单一要素、单一领域管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管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管理。全地域算是改变过去地域区别化、流域差异化、城乡二元化等咨询题,全面建设漂亮中国,打造漂亮中国先行区,推进漂亮都市、漂亮乡村、漂亮河湖、漂亮海湾等建设,覆盖都市、乡村、陆地、海洋、高原、湿地等所有地理空间,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管理大格局。全过程算是改变了过去末端管理思维,坚持把绿色理念贯通经济社会进展的全生命周期,构建源头预防、过程操纵、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确保规划、建设、生产到消费、废弃、管理全链条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要求。

  2.2 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进展

  绿水青山算是金山银山,核心就在于处理好进展与保护的关系,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进展。中国转向高质量进展时期,生态环境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进展惟独依靠高水平保护才能实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中国始终坚持绿水青山算是金山银山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进展和高水平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不断提升绿色低碳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日子方式,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的高质量进展道路。

  ——深入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2012年以来,中国以年均3.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超过6.1%的经济增长。“十四五”前四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源消耗累计降低11.6%,相当于减少了1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接近欧盟2024年碳排放总量的50%。加紧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清洁电力体系和清洁钢铁生产体系,累计完成9.3亿吨粗钢产能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或重点工程改造,约占全国粗钢总产能的80%。钢铁、电解铝、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等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已处于世界率先水平。建成全球覆盖温室气体规模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稳定运行,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推动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建设。

  加快推进能源转型,截至2024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增长至19.7%,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下降到53.2%。中国已构建起全球最大、进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2025年5月底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20.9亿千瓦,比“十三五”末翻了一番多,全国每3度电就有1度是绿电。

图2:2014—2024年全国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

图3:2014—2024年全国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

  ——打造国家重大战略绿色进展高地

  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差别之大在世界上是少有的,统筹区域进展从来基本上一个重大咨询题。推进区域协调进展,重点在解决不平衡的矛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进展是实施区域重大战略的关键举措。2012年以来,中国把区域协调进展作为国家重大进展战略,坚持全国“一盘棋”,因时因地制宜、分区分类施策,谋划推动京津冀协同进展、长江经济带进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进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进展等绿色进展高地建设,扎实推动区域协调进展积厚成势。

  建设绿色进展高地,核心是深入践行绿水青山算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进展,推动实现进展和保护的协调统一。京津冀协同进展11年,PM2.5降幅均超六成,湿地面积持续减少态势得到扭转。并且,经济总量连跨6个万亿元台阶,2024年达11.5万亿元。长江流域2024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达到98.6%,长江经济带万元GDP用水量逐年下降,地区生产总值63万亿元,同比增长5.4%,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0.1%。长三角地区生态质量指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池、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融合进展。粤港澳大湾区积极推进漂亮中国先行区建设,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绿色进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其中广东2024年PM2.5平均浓度为20.6微克每立方米,连续5年稳定优于世界卫生组织过渡期第二时期目标值,新能源产业集群营收突破万亿元,高质量进展的绿色底色更加鲜明。

  ——加快绿色日子方式转型

  绿色日子方式是高质量进展的重要内涵,是践行绿水青山算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方面。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坚持把推动形成绿色日子方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倡导绿色低碳日子方式,推动全社会牢固树立勤俭节约的消费理念和日子适应。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日子理念和消费方式在中国各地蔚然成风。一些都市将绿色理念和节约要求融入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得到有效增强。从节约用水用电、反对铺张浪费、推广“光盘”、建设“宁静小区”、抵制过度包装、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再到优先选择公共交通、步行、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不断形成。

  绿色产品消费日益扩大,2024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3140万辆,比“十三五”末的492万辆增长5倍多,新能源公交车占比由10年前的不到20%提高到2024年的80%以上。建立居民用水、用电、用气等阶梯价格制度,实施绿色节能家电消费补贴政策,激励引导公众践行绿色消费。完善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制度,增强绿色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颁发绿色产品认证证书2万余张,环境、能源治理体系认证证书40余万张,发证量全球第一。鼓舞进展绿色消费新模式,有序进展共享经济。

  2.3 推动生态价值多元转化

  20年来,全国各地坚定不移保护绿水青山,加快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经过高水平环境保护,不断塑造进展的新动能、新优势,探究形成“护绿换金”“聚绿成金”“借绿生金”等转化路径,形成了一系列有特色、可借鉴、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和进展模式。

  ——“护绿换金”

  “护绿换金”是指经过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功能,依托生态补偿等机制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收益的进展路径。这种模式强调“守护和增加绿色即制造财富”,以生态保护和修复为前提,经过政府主导的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政策激励等方式,直截了当获得经济回报,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中国很早就开始探究生态保护补偿,经过财政纵向补偿、地区间横向补偿、市场机制补偿等机制,对按照规定或者约定开展生态保护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补偿的激励性制度安排。中央财政补偿力度持续加大,从2013年到2023年,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由423亿元增加到1091亿元,累计投入7900亿元。水污染防治资金从2015年的122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267亿元。

  其中,地区间横向补偿是生态受益地区与生态保护地区人民政府经过协商等方式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开展地区间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份签订了跨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涉及长江、黄河等多个跨省流域(河段)。到2027年,长江、黄河干流统一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成,各地基本建立覆盖辖区内重点河流的跨区域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跨流域重大引调水工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稳步推进,森林、草原、大气、湿地、荒漠、海洋、水流、耕地等生态环境要素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得到有益探究。

  ——“聚绿成金”

  “聚绿成金”是指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进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工业,或三产融合的“生态+”产业,推动经济进展的路径。这种模式强调“进展绿色产业即制造财富”,经过技术创新、品牌打造、延伸产业链,放大生态资源优势,推动生态资源从“潜在价值”向“现实收益”跨越,形成可持续的生态经济模式。生态环境基础好、特色产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以进展“生态+”产业和打造生态品牌为抓手,将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进展优势。比如,开辟生态农产品、林产品等生态种养业,经过绿色产品的深加工,打造绿色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挖掘生态资源背后的文化内涵,将自然景观与地域历史、民俗传统、艺术表现等文化元素有机融合,打造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和文创产业。

  进展生态旅游、康养产业,将优美的自然环境转化为旅游、度假、养生等产业资源,是“点绿成金”重要手段。截至2024年,全国旅游景点年接待游客67.6亿人次,总收入4814.2亿元,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地理标志农产品总数达到7.8万个,推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1597个。其中浙江余村、安徽西递村、重庆荆竹村等15个村庄入选联合国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数量位列世界第一。

  ——“借绿生金”

  “借绿生金”是指经过完善生态产品市场交易体系、绿色金融体系,用市场化机制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可量化、可交易的资产或服务的路径。这种模式强调“进展绿色市场和绿色金融即制造财富”,经过政策引导、技术支撑和金融创新,推动生态资源参与市场流通,形成“资源一资产一资本”的转化链条,最终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中国在生态良好、资源丰富、体制创新能力较强的地区,经过建立绿色资本市场、进展绿色金融,支持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良性互动的高质量进展。比如,发行绿色债券、绿色信贷,设立绿色进展基金,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保和绿色产业项目。当前,中国已形成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绿色信贷规模位居世界首位,绿色债券规模率先全球。截至2024年末,中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36.6万亿元,绿色债券累计发行超4.1万亿元。

  中国正在探究推进林权、水权、碳汇等权益市场交易,进一步丰富和拓展绿水青山算是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2024年印发的《对于发挥绿色金融作用服务漂亮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完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拓展绿色金融新业态新模式,让绿水青山价值更加可感可及。

  第三章 绿水青山算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全球价值

  绿水青山算是金山银山理念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说时,首次在海外就绿水青山算是金山银山作出深入阐述,进一步向全世界宣介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传播和宣介绿水青山算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推动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深度参与全球环境管理,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人类可持续进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共同建设清洁漂亮的世界擘画蓝图。

  3.1 凝聚全球绿色共识

  当今世界,人类社会面临严峻的生态挑战。气候变化日益加剧,环境破坏有增无减,极端天气导致的自然灾害频发……工业化制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产生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保护绿水青山、坚持绿色进展,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成为全人类可持续进展的共同使命。

  ——科学回应生态文明世界之咨询

  绿水青山算是金山银山理念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性认识。它不再是单纯的污染防治、碳减排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专业概念,而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智慧和可持续进展的思想理论。这一理念超越了地域和时代的局限,与整个人类的进展和生存环境相关,为世界各国处理进展与保护的关系提供了中国方案,也为全人类努力超越工业革命及其后的消费模式,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更高进展时期指明了路径方向。

  中国方案向“绿”而行,国际社会应者云集。联合国前副秘书长、环境规划署前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多次引用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绿水青山算是金山银山理念,向世界介绍中国经验。他认为中国绿色实践成就的根本驱动力,正是绿水青山算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导下的经济与生态深度融合。毛里塔尼亚环境与可持续进展部长梅苏达·巴哈姆·穆罕默德·拉格达夫讲,他们高度关注中国在绿水青山算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导下取得的成功。中国推动全球绿色转型、公终生态转型,并弥合进展鸿沟,“增强了我们走绿色进展道路的信心”。

  ——高度契合全球绿色进展理念

  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和共同责任。生态环境咨询题本身具有高度复杂性、多样性和跨界性,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在国际有识之士看来,绿水青山算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普适性和先进性还在于,其对人类永续进展的深刻洞见超越了地域界限,与各国自身进展战略及全球核心议程产生了显著的协同效应。这一理念的核心价值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可持续进展导向、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进展目标(SDGs)等关键国际框架高度契合,展现出强大的跨区域、跨文明战略对接潜力。

  以中欧合作为例,绿色低碳进展道路是中欧关系拓展的重要支撑点和深化合作的关键联结点,关于双方培育绿色进展合作新的增长点,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全球可持续进展,具有重要示范价值。欧盟积极推动欧洲经济转型,发布《欧洲绿色协议》,强调进展应符合绿色转型需要,与中国倡导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进展理念,逻辑共通、认识相合。曾担任欧盟委员会顾咨询的美国经济趋势基金会主席、经济社会理论学家杰里米·里夫金认为,欧洲的绿色新政与中国的生态文明愿景“殊途同归”。

  ——深刻启迪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绿水青山算是金山银山理念,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妨碍了世界。这一理念扎根中国实践,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以宽广的视野、长远的眼光,指导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并且,也为广大进展中国家谋求自身跨越式进展、实现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思想借鉴,为全球环境管理提供了新路径、新选择。

  前美国国家人文科学院院士、美国中美后现代进展研究院创院院长小约翰·柯布曾讲过,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所作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令世界看到希望,中国是全世界的希望。“‘绿水青山算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富有诗意的语言,传递了积极理念,鼓励了生态保护的信心。”克莱恩斯欧洲环保协会主席、牛津大学教授詹姆斯·桑顿讲,“中国绿”是希望的颜色,这种希望不仅属于中国,更属于整个世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西蒙·斯蒂尔非常强调,中国经过进展新质生产力和南南合作展现“大国担当”,其可再生能源投资成果令人瞩目,为助力全球低碳转型作出了卓越贡献。

  3.2 激发绿色转型活力

  在全球气候管理的进程中,个别国家的政策倒退为绿色转型增添了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中国始终以负责任姿态为全球气候管理注入稳定性。不管国际形势怎么变化,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可不能放缓,促进国际合作的努力可不能减弱,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可不能停歇。

  中国坚持领导人气候外交,习近平主席多次表明中方坚定支持《巴黎协定》的态度,代表中国作出碳达峰碳中和重要答应,为推动全球气候管理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携手各国坚持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推动《巴黎协定》达成、签署、生效和实施,积极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管理体系,建立气候行动部长级会议机制和多边气候管理合作机制。坚持公正转型,为进展中国家提供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支持,与40多个国家签署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和援助协议。深度参与全球气候谈判,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达成“阿联酋共识”、巴库大会达成“巴库气候团结契约”等重要成果,有力推进全球气候管理多边进程。

  中国致力于推动全球能源绿色转型,依托持续的技术创新、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充分的市场竞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实现了新能源产业快速进展,丰富了全球供给、缓解了全球通胀压力。国际可再生能源署《2025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统计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新增的585吉瓦装机容量中,中国贡献了近64%,占比最大,并指出“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累计下降超过60%和80%,很大一部分归功于中国创新、中国创造、中国工程”。光伏、风电装机容量连续10年位居全球首位,中国对全球非化石能源消费增量贡献率超过45%。加强能源领域合作交流,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一大批标志性能源项目和惠民生的“小而美”项目落地生根,有效解决了所在国用电难、用电贵等咨询题。中国的实践证明,进展中国家彻底能够在保护环境与促进进展之间找到平衡,这为其他进展中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3.3 引领全球环境管理

  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始终从全人类共同利益出发,深度参与全球环境管理,认真履行国际公约,主动承担同国情、进展时期和能力相习惯的环境管理义务,实现了由全球环境管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转变。作为主席国成功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发布《昆明宣言》等高级别政治成果文件,推动达成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确立到2030年至少有效保护全球30%陆地和海洋的目标,引领全球生物多样性走上恢复之路。牵头发起“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实施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更新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打算(2023—2030年)》,成为框架经过后第一个完成生物多样性战略与行动打算更新的进展中国家。领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设立的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已运行,覆盖15个进展中国家的首批9个项目正在组织实施,第二批资助项目已征集完成。

  中国坚定履行《对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累计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占进展中国家淘汰量的一半以上,为保护臭氧层、应对气候变化作出重要贡献,是全球臭氧层保护贡献最大的进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塑料污染国际文书政府间谈判,就焦点议题提出中国方案,贡献并引领国际环境管理规则制定。作为主席国成功举办《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经过的《武汉宣言》《2025—2030年全球湿地保护战略框架》,为遏制和扭转全球湿地退化引发的系统性风险作出中国贡献。

  3.4 共建绿色“一带一路”

  绿色“一带一路”是推广绿水青山算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平台。中国与共建国家、国际组织等积极建立绿色低碳进展合作机制,持续完善顶层设计和多边合作平台,先后与超过30个国家及国际组织签署环保合作协议,联合31个国家发起“一带一路”绿色进展伙伴关系倡议,联合21国发起“一带一路”绿色进展北京倡议。与来自40余个国家的180余家中外合作伙伴共同发起成立“一带一路”绿色进展国际联盟(以下简称绿色联盟),是绿色“一带一路”框架下的首个国际性社会团体,旨在搭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促进政策对话和沟通、知识和信息共享、绿色技术交流与传播的多边国际合作平台,促进实现“一带一路”绿色进展国际共识、合作共享和共同行动。绿色联盟积极发挥“环境与气候”领域对话优势,举办“一带一路”绿色创新大会、绿色进展圆桌会、绿色金融与低碳进展论坛等系列主题活动近百场,联合中外合作伙伴发布《“一带一路”绿色进展展望》《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中国行动》等政策研究报告30余份,相关研究建议为中国政府向国际社会宣布中国向其他进展中国家提供并动员气候资金额提供技术支持。依托绿色联盟,启动绿色进展投融资合作伙伴关系,建设绿色低碳专家网络、“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实施绿色丝路使者打算和“一带一路”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打算,为120多个进展中国家提供1万余人次培训员额,帮助共建国家加强环境治理和应对气候变化人才培养。

  中国高度重视上合组织生态环保合作,举办上合组织国家绿色进展论坛,建立中国—上合组织生态环保创新基地。依托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澜湄国家绿色合作、中非环境合作等多维合作架构,推动构建新型南南环境合作关系。经过开展联合保护项目、建设跨境生态廊道、开拓环保产业和技术合作等多重行动,推动实施系统破解可持续进展难题的国际合作。积极为进展中国家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支持,全球80多个国家受益。

  结 语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习近终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制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奇迹和绿色进展奇迹,并以丰富实践增益全球可持续进展。秉持真正的多边主义精神,中国致力于搭建开放合作桥梁,推动共建繁荣、清洁、漂亮的世界。一曲人与自然和合共鸣的东方旋律,穿越国界,汇入蓝色星球永续进展的乐章。

  瞭望将来,中国的目光坚定。我们将以务实担当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度融入并积极引领全球绿色转型,携手全球共建一个碧空如洗、万物生长的美好家园。作为负责任的进展中大国,中国将接着携手世界共享绿色技术、经验和资源,共同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进展议程,广泛开展绿色低碳国际合作,提高境外项目环境可持续性,鼓舞绿色低碳产品进出口,共同打造绿色“一带一路”。

  进展,是文明进步的引擎;保护,是托举将来的担当。在绿水青山算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饱经沧桑而重焕生机的中华大地所积蓄的,已远不止物质的能量,更是对生命家园的深切敬意与守护热忱。这股生生不息的绿色力量,必将汇入大江大海,为人类奔向清洁漂亮将来的共同目标,注入持久而澎湃的动力。

  编写讲明

  《绿水青山绘就漂亮画卷——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创新与世界意义》智库报告课题组由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学术委员会主任傅华任组长,新华通讯社总编辑吕岩松任副组长,新华通讯社副总编辑任卫东任执行副组长,课题组成员由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和习近终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组成。课题组成员包括习近终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胡军、俞海、张强、宁晓巍、王鹏、马竞越、冯怡蓓;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课题组成员包括刘刚、陈芳、薛颖、崔峰、袁震宇、程征、高敬、葛晨、张家伟、朱涵、顾小立、任沁沁、郑可意。报告英文核校人员包括程云杰、石昊、袁晔、郭颖、杨慧、赵颖、李建青、姜婷婷、罗奇、王思远、王洪江、王小鹏、傅双祺、王美祺、吴子钰。图表由新华网李权、中国环科院王宏亮制作。

  课题自2025年3月立项启动,历时五个月撰写、修改、审校完成。

  在报告写作和发布过程中,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云飞、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副所长庄贵阳、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友国、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智库中心主任林震、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首席专家胡勘平、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教授米志付等赋予了多方面的帮助和指导,在此一并表示诚挚谢意。

  点击下方报告标题下载全文:

  全文|绿水青山绘就漂亮画卷——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创新与世界意义

来源: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