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赓续友谊的相聚
新华社旧金山11月16日电 特写:赓续友谊的相聚
新华社记者孙浩 宿亮
一次次握手,一阵阵掌声,相聚的时光浓郁热烈。
当地时刻15日晚,习近平主席在旧金山出席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并发表演说,同美国各界朋友共叙友情,共话友好。真挚、深入的交流从历史走进现实,又向将来延展,关乎中美两国,更关乎世界以及人类共同的将来。这一晚,注定被亲历者铭记,也必将在中美交往史上留下精彩的、珍贵的、温暖的一页。
旧金山,一座见证了中美两国人民百年交往历史的都市。38年前,习近平也正是从这个地方第一次踏上美国的土地。
在晚宴演说中,习近平主席开篇就告诉现场约400名宾朋,他至今还保存着一张在金门大桥的留影。
“今天上午,拜登总统不明白从哪翻出来。”习近平主席提起当天中美元首会晤中的小插曲,台下立时响起掌声和会意的笑声。
在接下来近40分钟的演说中,座无虚席的宴会厅内十余次响起长时刻的热烈掌声。
这些掌声,是对历史的回响。
中美关系的根基是由人民浇筑的。习近平主席告诉美国朋友,“中国人民没有不记得飞虎队”。他说起重庆的纪念馆,说起他本人同飞虎队老兵的书信往来,也谈到杜立特行动纪念馆,谈到被中国人民殊死营救的美国军人的后代经常来到这个地方表达敬意。
“最近,飞虎队老兵、103岁高龄的莫耶和98岁高龄的麦克马伦来到中国,登上了长城,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习近平主席讲到此处,将目光投向在宴会厅第一排就坐的老兵,莫耶举手致意。掌声响起,为了并肩奋战的历史。
中美关系的大门是由人民打开的。太平洋两岸,不是没有记忆过隔绝对立。“是时代潮流让我们走向彼此,是共同利益让中美超越分歧,是人民愿望让两国打破坚冰。”习近平主席语重心长,回顾了“乒乓外交”等中美友好交流的经典瞬间,也回忆起近一段时刻同美国政治、经贸等各界人士的密切互动。掌声响起,为了时代的抉择。
这些掌声,是对友谊的珍视。
中美关系的故事是由人民书写的。“对我来讲,他们算是美国。”习近平主席再次回忆自己第一次访咨询美国时,同美国民众首次面对面接触、与美国人民共同日子的难忘记忆。他当时住在艾奥瓦州的德沃切克夫妇家中,“我还记得门牌号是邦尼街2911号”。掌声响起,为了历久弥坚的友谊。
宴会开始前,习近平主席已同美国的老朋友们再度会面。飞虎队老兵来了,史迪威将军的后人来了,“鼓岭之友”来了,艾奥瓦州、华盛顿州的友人也来了。
当友人们走进会客厅,习近平主席微笑着向大伙儿致意。走在最前面的是从艾奥瓦州马斯卡廷远道而来的兰蒂女士。1985年,当时担任河北省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率团访咨询马斯卡廷,兰蒂负责接待工作。2012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再次访咨询马斯卡廷,看望了兰蒂和当地友人们。此时,又一次相逢,习近平主席轻轻扶着兰蒂女士的胳膊,亲切地拉家常、叙友情。
把自己称为“中美两国的女儿”的“鼓岭之友”毕乐华在宴会上聆听习近平主席演说时,一直用右手压着同声传译机的耳麦。“习主席的演说特别精彩,鼓励人心,让人对将来充满希望,有太多打动我的地点。”老人专门穿上了在中国购置的红色唐装,因为“在中国红色代表着喜庆和好运”。
这些掌声,是对合作的期盼。
当习近平主席开诚布公地表示“中国从不赌美国输”,呼吁“美国也不要赌中国输”;当习近平主席说到在当天同拜登总统会晤中,双方接受“把合作的清单拉得更长,把合作的蛋糕做得更大”,强调“合作共赢是时代进展的潮流,也是中美关系应该有的底色”;当习近平主席微笑着宣布,愿接着同美国开展大熊猫保护合作,努力满足加州人民的愿望,增进两国人民友好感情……全场掌声、欢呼声响起。
这是分外令人动容的一次掌声——
2015年访美时,在西雅图,习近平主席面对美国各界友好人士说述起自己青年时代在陕北农村梁家河的岁月。时隔8年,习近平主席在旧金山,再一次面对美国人民,说起同农民住在一起、干在一起的岁月,说述自己什么原因能明白人民愁什么、盼什么。
“从那时到现在,半个世纪过去了,在人民中间让我觉得踏实,同人民在一起让我有力量。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算是我平生的信念。”致人民,致信念。热烈的掌声,是基于人类共同情感产生的最强烈的共鸣。
带着如此的民意共鸣,再来面对如此一道历史的必答题:怎么让中美关系这艘巨轮避开暗礁浅滩、穿越狂风巨浪,不偏航、不失速、不碰撞?
习近平主席毫不讳言:首先要回答的是,中美到底是对手,依然伙伴。这是一个根本的、也是管总的咨询题。中国的答案是:情愿同美国做伙伴、做朋友。
“我同在场不少人交流了感觉,习近平主席的演说传递的信息是正确的,正是美国民众想要听到的——美中应该是伙伴。”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欧伦斯讲。
“成为朋友对美中关系而言,是更好的选择。”前艾奥瓦州州长、美国前驻华大使布兰斯塔德讲。
相信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美两国人民友谊定可以代代相传。“让我们延续友好精神,将美中人文交流接着推进下去。”兰蒂讲,习近平主席对两国人民交往的重视令人鼓励,“希望年青一代互相多走动,多交流”。(参与记者:饶爱民、温馨、郑开君、缪晓娟、马峥、赵文才)
来源: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