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创业怎么跨越科创“死亡之谷”

时间:2025-07-08 14:22:22 推荐 779

找投资四处碰壁初创面临高失败率

青年创业怎么跨越科创“死亡之谷”

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关键时期,许多青年创业团队有可能因技术成熟度不足、资金链断裂、市场需求不明确等因素导致失败,故业内把这一时期称为科创企业的“死亡之谷”。

武汉是全国知名的科创之城。近期记者走访10余家青年科技初创企业、科技创业孵化机构、高校实验室等,开展蹲点调研,找寻跨越“死亡之谷”的路径。

成功跨越受市场追捧

武汉理工大学博士生张嘉翊至今仍觉得难以置信,4年时刻,他们的项目从实验室终于走上了生产线。

张嘉翊一直有创业梦,从大二开始,便在各种创业大赛中“刷经验”。2021年,他在比赛中的表现引起了学校信息功能材料实验室沈杰教授的注意。

“此时全社会都在鼓舞创新创业,导师也希望我能将实验室的项目带向市场。”张嘉翊讲,他将实验室研发出的高频覆铜板带到“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并获得金奖。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关注纷至沓来,帮助团队完成了概念验证,目前项目差不多进入中试时期。

据介绍,高频覆铜板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高频电路板的核心基础材料。张嘉翊所在团队革新了高频覆铜板制备技术,打破了5G通信等国家战略性领域相关制备技术壁垒。目前,团队在武汉成立了公司,并在襄阳布局了中试基地。

有数据表明,2024年中国新注册企业超600万家,仅在武汉就新增16.1万家。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类科技企业是重要组成部分。对此,近年来,武汉市加紧出台利好政策,持续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载体建设,为科研人员提供一站式成果转化服务。

“我们有工程师队伍,有概念验证能力,有能力将论文专利转化为应用产品。”光谷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部部长徐迪帆介绍,光谷实验室具备“科学家+工程师+项目经理+技术经纪人”职能,承担概念验证和颠覆性技术打造等任务。“近年来,我们为数十家企业提供支持,帮助90余个科研项目成功实现技术升级与产业迭代。”

这些年,政策鼓舞有条件的都市布局建设概念验证和中试平台,着力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进一步融合。目前,武汉已备案市级概念验证中心32家,建设市级中试平台210家,基本覆盖都市要紧产业。

“光谷实验室帮助完成了概念验证、中试等,为我们实验室成果转化提供了新路径。”武汉英睿红外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刘宇轩表示,公司成立于2023年,要紧聚焦胶体量子点短波红外成像芯片的产业化开辟,使用这种芯片的镜头能够探测环境中的短波红外光信息并实现成像。

项目转化前,相关科技成果差不多在实验室中沉淀了17年。中试后,产品很快得到市场认可,拿到了千万元级天使轮投资。

目前,相关技术已在科研成像验证、机器视觉、工业检测等领域落地应用,并联合光谷实验室成立国内首个单片集成成像验证平台,在高校科研领域取得了较好市场反馈。

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面临多重考验

记者采访发现,一些青年科创企业顺利完成概念验证,拿到了早期投资,经受住了“死亡之谷”考验。回望创业历程,其中一些人向记者说述了他们眼中的关键“跨越”。

——投产“踩坑”。“青年人能承担的试错成本低,需要经筛选的可靠产业链。”武汉创现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潘天宇留学归国后,关注到了酒店床面自动清洁需求,设计出了床面自动清洁机器人。

投产前,团队发现,智能清洁产品目前较小众,面对种类繁多、鱼龙混杂的上游产业链,怎么选择合适的供应商,成了眼前的一大难关。果然,第一批产品生产出来,不良品率超过预期,也收到了一些用户投诉。“我们只得召回所有咨询题产品,给我们造成很多损失,这是一个痛苦的成长过程。”他讲,“希望我们的后来者,能得到有关部门更精细化的产业链服务。”

——投资难寻。武汉模态跃迁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邴龙志从武汉大学本科毕业后选择创业。作为20出头的年轻人,一路走来,他记忆过来自多方面的“不信任”,令他最有危机感的,是投资市场的不信任。

邴龙志表示,市场对青年科创企业投资较为慎重,在初创后的很长一段时刻,他们的企业都没有得到青睐。

“科创投资是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需要更多耐心资本。”他讲,“年轻创业者希望能有更宽容的投资环境,充分吸收进展所需养分。”

——人才难觅。一家生物科技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起步时,团队惟独一个高校老师和两个博士,亟须配齐研发和工程队伍,也需要法务、财务等综合岗人员。他透露,初创企业想招到合适的人并不容易,许多优秀硕博毕业生,更青睐相对稳定的国有企业和大公司,很多公司看中的人才,最后都“放了鸽子”。

记者了解到,武汉市正在探究国有投资机构松绑、人才供需对接等政策机制,协助青年科创企业锻长板、补短板,着力完成科创关键“跨越”。

跨越“死亡之谷”路在何方

记者同步走访了部分科技孵化器、投资人和青年创业扶持单位,探讨怎么跨越“死亡之谷”。

——找准创业方向。武汉光谷创意产业孵化器有关负责人表示,当下直播、游戏等热门行业正加速整合,一般创业者门槛明显升高。

“现在我们更看重硬核技术创新。”湖北青创园(光谷)示范园总经理黄琳琳表示,她所在的青创园隶属于共青团湖北省委,会按照企业成长周期,赋予多方位的支持和服务。在选择入园企业时,会首先思考团队的技术含量,择优收入园区。有投资人透露,新能源、新材料、光电子信息等符合国家进展方向的产业,在申报专精特新企业甚至申请上市时更有优势,也更容易得到初创期投资。

——做好科研储备。“最近几年,在创业成功的案例中,博士生团队占比越来越高。”武汉点亮股权投资治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会敏表示,青年创业已形成潮流,她所在的投资机构60%以上的资金都投给了毕业5年内的青年团队。据她分析,掌握核心科技的硕、博士创业团队得到导师、实验室和学校帮助的可能性更大,创业成功率往往更高,会让资本感到更有安全感。

武汉市科技创新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做扶持决策时,高等院校技术转移部门、高等院校成立的技术转移公司、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等是科创服务部门依靠的行业参谋和项目来源。

——提升综合素养。一些投资人表示,有创业前景的团队,其负责人往往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协调能力和意志力,也储备了一定的社会记忆和行业经验。王会敏表示,多年的投资经验告诉她,有主动向外寻求帮助意识的团队,更容易生存下来。所以,创业市场竞争越是激烈,投资方越是会考察创业团队有没有主动争取政府资源、市场资源的能力与素养。

“要竭力争取到与投资人面谈的机会。”武汉模态跃迁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常元和表示,惟独与投资人面对面交流,才能竭力展现出团队具备的综合素养。“在与团队见面前,我们的投资人也没有最后下定决心,见面后只聊了几分钟,就确定了这笔投资。”(记者宋立崑王自宸)

来源: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