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国企强化市值治理加速估值重塑

时间:2025-05-26 16:05:26 推荐 439

原标题:价值制造为本 管理优化为基 战略升级为径

央国企强化市值治理加速估值重塑

近期,国家电网、中国华能、中船集团等多家央企密集召开控股上市公司集体业绩讲明会,积极宣介公司价值。多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制定《市值治理制度》及《估值提升打算》向市场释放正面信号。并且,上海、福建、吉林等地近期相继出台政策,引导辖区内企业加强市值治理。业内人士认为,央国企市值治理已从政策倡导转向实质性落地,预计下半年央国企市值治理将接着加速推进,尤其是破净央企上市公司料加快制定和实施市值治理举措,资本市场正迎来央国企价值重估新机遇。

央企市值治理靶向施策

近期,多家央企密集召开集体业绩讲明会,“市值治理”“公司价值”成为会上的关键词。

5月23日,国家电网称,集团多措并举推动控股上市公司高质量进展,提升控股上市公司功能价值、品牌价值和投资价值,深化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机制创新,打造了资本市场上主业突出、优强进展、管理完善、诚信经营的表率。将来,将接着指导上市公司聚焦能源转型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不断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进展,为社会和股东制造价值,为资本市场健康稳定进展贡献力量。

中国华能董事长温枢刚近日表示,中国华能近两年合计4次增持控股上市公司股份,旗下3家上市公司总市值突破3000亿元,将来将促进各上市公司提高分红比例和频次,积极运用增持手段等举措,维护市值稳定。中国船舶总经理施卫东称,打算依法依规适时适度运用资本市场的有力政策和市值治理举措引导价值提升。此外,中国电建近日在业绩讲明会上明确,以解决“破净咨询题”为核心目标,围绕《估值提升打算》的“价值制造-价值经营-价值传递”三大环节,系统性推进市值治理。

并且,多家央企纷纷制定针对性方案,以提升上市公司价值。中国西电、中远海发、中国中铁、长江电力等企业公告称已制定《市值治理制度》。

中国企业改革与进展研究会研究员周丽莎认为,央企市值治理已从政策倡导转向实质性落地,增持、回购、分红等举措逐步常态化,凸显了“价值制造为本、管理优化为基、战略升级为径”的改革逻辑。将来,随着考核机制细化与配套政策完善,央企估值重塑与市场信心提振值得期待。

多地助推国企市值治理升级

近期,上海、福建、吉林等多地密集出台政策,将国企市值治理纳入地点经济进展战略,形成具有地点特色的市值治理新范式。

上海市近日发布的《上海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推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完善市值治理制度。福建省日前出台的《对于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型企业高质量进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将市值治理纳入国有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考核体系,标志着市值治理从“软约束”向“硬指标”转变。

吉林省近日印发的《吉林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要稳步提升上市公司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加强市值治理工作的跟踪指导与正向激励。

安徽省印发的“市值治理十条”系统性部署相关工作,构建全链条赋能体系。

政策驱动下,上市公司加速将市值治理转化为具体行动。

5月23日,安徽合力召开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业绩讲明会,公司表示将依法依规运用现金分红等方式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并推动控股股东等关联方开展增持。此外,武商集团、天保基建等多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相继披露《估值提升打算》。

“地点国企上市公司实施市值治理,有助于提升市场竞争力与价值制造能力,增强融资能力,为经济进展注入新动力。”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认为,要因地制宜完善市值治理制度,体现行业差异。地点政府应提供政策、资金、人才等支持,推动市值治理与地点经济战略、国企改革协同推进,形成进展合力。地点国企应进一步加强市值治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市值治理的工作机制和流程,提高市值治理的规范化水平,探究更加多元化和创新化的市值治理手段和方式。

拓展估值重塑新空间

多家机构研判,央国企集体强化市值治理,资本市场正迎来央国企价值重估新机遇。

宋向清认为,经过市值治理,央企能够更加注重自身的内在价值制造和市场价值实现,促进企业提高经营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创新能力,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价值,也向市场传递出企业积极进展的信号,可以增强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吸引更多长期资金和价值投资者关注央企上市公司。

“预计下半年央企市值治理将接着加速推进,更多央企会制定和实施《市值治理制度》及《估值提升打算》,尤其是破净的央企上市公司会加快制定和实施市值治理举措来提升估值,解决破净咨询题。”宋向清讲,随着市值治理的推进,央企之间的分化可能也会进一步加剧,那些积极有效开展市值治理的央企将更受市场青睐,而部分未积极采取行动或业绩不佳的央企可能面临更大的市场压力。

“央国企价值重估是有空间的。”荣正集团资深合伙人方攀峰认为,有稳定盈利的重资产行业上市公司、估值较低的企业,经过盘活存量资产、改善现金流、提升分红回报、股票回购等综合手段,按照中长期规划进行操作,估值应该会有提升的空间。

在他看来,一些大型央企在关联方增持、专业化整合和产业并购、职员持股和股权激励方面的运作应该更积极些。在机构反向路演、ESG评级、媒体关系等工作方面,国有上市公司也仍有提升空间。

来源: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