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旧换新”刺激换车潮,只换电池有没有市场?
新能源汽车迎来换车潮
文/图羊城晚报评论员戚耀琪
据媒体报道,上海某特斯拉车主在社交平台晒出维修单引发热议:8年前落地价80万元的ModelS,更换电池报价22万元,而二手车市场给出的回收价仅16万元。一时刻,“电池比车贵”“换电池不如换车”的讲法再次在网络上泛滥。
这种讲法并非空穴来风,同一个时刻维度下,从成本构成来讲,车固然是比电池贵的。以三元锂电池来算,每度电成本约为700元-1000元。以60度电池为例,成本约为4.2万-6万元。相比之下,磷酸铁锂电池似乎便宜一半。车价越高,电池成本占比才显得越小。但占比再小,电池就像发动机一样,还是是车辆最重要的部分。但假如一台电车差不多贬值到十万元以下,还花六七万元,甚至超过车价去换电池固然就很荒唐了。
2025年河南省以旧换新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置换量同比激增230%,部分品牌还推出“电池终身质保”。可见,为了推动汽车消费,换车而不是换电池,基本上现实的经济学。假如一辆电车差不多开了8年,电池浮现明显衰减,那么那个电池是不是还值得换呢?
实际上,一辆8年前的电车和今天的电车相比,远不是隔了一两个时代的区别。8年前再豪华的车,其芯片、算力、智驾及其性能,放在现在来看,都可能不如一台廉价电车。相应地,当下电池性能相比于8年前也差不多大大进步,要用回8年前规格型号电池,其成本也会高得离谱。因此,就可能会浮现老电车在市场上特别不吃香,而老车换电池更不划算的状况。
脑补一下手机的例子就知道了。一台8年前的手机哪怕当初贵至万元,现在可能都不到两百元,换一块正规手机电池却超过200元,这不是很正常吗?正常归正常,可是不少人依然同意不了,缘故算是还是把电车当成了耐用品,而不肯承认它具有明显的电子产品属性。
具有电子产品属性的商品,似乎会遵循摩尔定律,比如芯片一年半性能就翻一倍,而成本降一半。即使汽车因为有机械性质,成本的降低可不能这样剧烈。然而在软件定义汽车的当下,一台汽车的硬件最终必然无法匹配和支持软件与系统的升级,那么那个硬件就要淘汰。放大来看,整一台车算是个大硬件。往常激光雷达不普及,现在有激光雷达和全新的芯片,智驾能力就能大大提升。8年不换车,新硬件差不多不可能搭载,系统不可能跟上,在市场上的价值就会变得还不如一块新电池。
值得有关部门正视的是,当前,电池淘汰回收和梯度利用的产业化程度还不高。材料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咨询题,也会随着消费升级而变得日益凸显。预计到2030年,我国动力电池退役量将突破350万吨,而现有回收体系仅能消化15%。人们没法要求科技停止进步、要求企业不再创新、要求“够用就好”。怎么说技术潮流不可逆转,技术的背后算是人的消费欲与求新欲。产业和部门最该做的算是经过政策,推动汽车与电池的回收再利用更加精细化,成本更低,以此降低环境的消耗与社会的成本。
来源: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