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产业两会新观察 | 探寻零碳园区的“绿色密码”

时间:2025-03-11 16:32:25 推荐 361

中国经济信息社记者 王钊 董道勇 余蕊

在江苏盐城大丰港零碳产业园,企业经过绿电专线获取新能源电力,生产的带有“零碳标签”的外贸产品畅销海外……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蒙苏经济开辟区零碳产业园,企业利用来自风、光的绿色电力生产光伏、锂电池等新能源产品,可再生能源生产和消纳在这个地方形成闭环……

作为践行绿色进展理念的先锋,我国多地建设的零碳园区借助规划、设计、技术、治理等手段,让园区内碳排放达到“近零”水平,并为最终实现“净零”碳排放奠定良好基础。

3月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妥帖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扎实开展国家碳达峰第二批试点,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

全国两会期间,记者采访多位代表委员和业内人士,听他们说述零碳园区的“绿色密码”。

怎么提升产品“绿色竞争力”

废水循环利用率达95%,企业绿电直截了当使用比例接近70%……在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内,光伏、锂电、储能等零碳产业蓬勃进展,零碳工厂、零碳建筑、零碳市政工程和零碳交通等场景加速落地。

“在建设零碳园区过程中,我们摸索把建设零碳产业园同进展储能和光伏等新能源装备产业相结合,依托鄂尔多斯丰富的风、光资源,实现新能源就地转化和装备产业升级。”鄂尔多斯蒙苏经济开辟区管委会进展和招商局局长何宏治认为,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将绿色资源优势转变为新能源产业进展优势的做法,是西部能源富集地区进展绿色能源经济、实现产业升级的具体实践。

在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区内,鄂尔多斯电池超级工厂可实现100%绿电生产。远景能源鄂尔多斯基地副总经理孙强介绍讲,公司10.5吉瓦时(GWh)电芯产能,每年可生产超1000万颗储能电池产品,全部充满电能够支持超4000个家庭1年的日常用电。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昆仑互联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怀平认为,零碳园区的建设有助于推动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提升相关产品“绿色竞争力”,展现我国深度参与全球环境管理的大国担当。“比如我所在的江苏盐城,就积极探究‘绿电+氢能’‘绿电+冷能’等模式,加快零碳产业园区建设。”刘怀平讲。

近年来,依托资源禀赋等优势,盐城积极探究不同模式下“绿电+”零碳产业园区建设路径。其中,射阳港零碳产业园以“绿电+新型电力系统”为特色,大丰港零碳产业园以“绿电+氢能”为特色,滨海港零碳产业园以“绿电+冷能”为特色,三家园区在相同赛道上避免同质化竞争,瞄准适合自身进展的方向发力,为全国建立一批零碳园区贡献了不同样本。

“盐城零碳园区建设的重点是实现园区内能源、建筑、交通等领域的‘近零’碳排放和绿色低碳产业的规模进展,打造符合国内外绿色经贸规则的产业集聚新高地。”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盐都市委书记周斌表示,建设零碳园区,盐城有资源基础,更有广阔空间。经过推动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纳应用,盐城致力于打造绿色低碳进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样板。

怎么助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据了解,工业园区对区域内工业总产值的贡献日益加大,而园区的生产活动往往也是碳排放的重要源头。当前,我国能耗双控加速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假如能在工业园区领先完成碳达峰碳中和,就相当于啃下了“最硬的骨头”。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社会学研究室主任阳平坚表示,工业园区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主战场。零碳园区建设有助于推动新质生产力进展,一些政策创新、治理创新,以及有关平台建设,都能够从零碳园区先行先试。

在安徽合肥阳光电源零碳产业园内,一排排屋面分布式光伏系统分外引人注目。在这个地方,借助“能碳”数字化系统实时监测、智慧治理和优化操纵,光伏系统每年发电超600万千瓦时,园区打算到2028年电力消耗全部来自可再生能源。

“从可持续进展角度出发,阳光产业园选择了多样化清洁能源供给方案,构建光伏、储能、充电桩等相互补充的可再生能源系统。”阳光慧碳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文闻表示,依托“能碳”数字化系统,阳光产业园力求在能源供给经济性和低碳化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据不彻底统计,目前我国有超过70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辟区破题零碳园区建设。江苏苏州工业园区依托“能碳”治理平台进行全景式综合治理,为碳普惠、碳交易等奠定基础;天津经济技术开辟区经过采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非常是海上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结构优化,进一步探究化工园区的绿色转型路径。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辟区绿色进展联盟秘书处主任宋雨燕表示,产业园区是一个具备较大优势的资源能源整合体,这种优势能够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园区能够充分利用光能、风能、氢能等各类新能源,并且,园内的工业企业可以就地消纳绿色电力,加速构建灵便、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这些做法在我国能源结构转型中发挥了‘小而美’的试点示范作用。”宋雨燕讲。

怎么成为绿色低碳进展高地

作为技术、理念和制度创新的复合体,零碳园区近年来不断推动新能源、智能电网、新型储能等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吸引创新要素集聚,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国家进展改革委环资司碳达峰碳中和推进处处长王浩表示,建设零碳园区,要坚持能源清洁化、产业绿色化、设施低碳化、治理智慧化协同推进,进展“绿电直供”模式,使园区从源头具备“近零碳”能力。一方面,支持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深度脱碳;另一方面,依托零碳园区探究“以绿制绿”“以绿智算”新模式,助力绿色低碳产业及算力相关产业高质量进展。

刘怀平认为,将来零碳园区建设从规划到能源供应、建筑建造、交通运输、产业布局,每个环节都要深度脱碳,真正做到“净零”排放。随着零碳园区建设加速推进,将催生一系列新的市场需求,比如碳资产治理、碳交易、能源审计、绿色金融等服务。

“零碳园区建设将为低碳技术、智能电网、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技术应用提供重要场景,推动绿色技术研发、试验和推广。”中国国际工程问有限公司资源与环境业务部(碳达峰碳中和协同推进中心)主任张英健预计,零碳园区将催生一批兼具投资能力、技术能力和运营能力的绿色综合服务商。

“零碳园区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但建设不能操之过急,依然要实事求是。”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刘锐讲,“零碳园区的建设要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方向明确之后,最好是先行试点,等试点完善以后再推开。”

王浩表示,下一步,国家进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制定零碳园区建设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完善支持政策、强化要素保障,按照“谋划一批,推进一批,运行一批”的工作原则,梯次有序推进,支持有条件地区建设一批零碳园区,将零碳园区打造成绿色低碳进展高地。(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

来源: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