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2025年稳外资工作如何干?四部门回应关切

时间:2025-02-21 14:44:15 推荐 729

新华社北京2月20日电 题:2025年稳外资工作如何干?四部门回应关切

新华社记者唐诗凝、谢希瑶

《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日前对外发布,释放哪些信号?当前吸引和利用外资形势怎么?下一步如何干?国新办20日召开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有关事情。

确保2025年内各项举措落地见效

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讲,《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具有4个突出特点:释放了进一步对外开放的积极信号,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开展外商投资促进工作和切实解决外资企业关切的咨询题。“行动方案明确要求,各项举措将于2025年底前落地见效,这充分表明中国政府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力吸引外资的信心和决心。”

行动方案提出,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司长姚珺介绍,截至2024年底,已有2343家外资企业获准在华经营电信业务。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相关部门明确在北京、上海、海南、深圳等4地试点取消互联网数据中心等多项业务的外资股比限制。目前已有数十家外资企业正在积极申请参与。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快推进试点开放工作。

行动方案明确,修订扩大鼓舞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研究制定鼓舞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政策措施。国家进展改革委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司负责人华中表示,将尽快按程序出台2025年版鼓舞目录,新目录将重点增加先进创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条目,并且也鼓舞外资更多投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

谈及鼓舞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政策,华中讲,政策制定工作差不多启动,初步思考是,提升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便利度,拟从简化相关事项办理程序、完善金融服务、优化项目备案治理等环节,进一步畅通企业再投资渠道;加强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服务保障,拟从优化各类生产要素配置、强化重大外资项目工作专班支撑、加强项目全流程服务等角度,统筹对符合条件的再投资项目予以支持。

在优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方面,商务部外国投资治理司司长朱冰讲,截至目前,试点示范已历经10年创新探究,实施范围拓展到全国11个省市,形成190多项创新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2024年,11个省市服务业吸收外资412.6亿美元,约占全国服务业吸收外资的50.2%。商务部将积极推动试点示范工作优化提升,加快试点实施节奏、扩大试点地域、扩大重点领域自主开放、持续推进制度型开放、加强创新成果复制推广。

稳外资还是具备坚实基础

凌激介绍,2025年1月,我国实际利用外资同比降幅比去年全年有所收窄,但还是呈下降态势,缘故要紧是当前全球跨境直截了当投资比较低迷,外部环境还是严峻复杂,受到国内相关产业进展变化等诸多因素妨碍,一部分跨国公司主动调整投资布局。

也要看到,1月当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比去年12月增长27.5%,引资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引资来源地更加多元。“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完备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持续优化的创新环境,都为跨国公司投资中国提供了良好的进展条件和土壤,稳外资还是具备坚实的基础。”凌激讲。

中国美国商会发布的《2025年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报告》显示,近70%的消费行业受访企业预计2025年将增加在华投资;中国德国商会的报告显示,92%的受访企业打算接着在华开展运营,超过一半的企业打算在将来两年增加投资。“这些数据都体现了跨国公司持续投资中国、深耕中国的意愿和信心。”凌激讲。

“在华外资企业贡献了近7%的就业,七分之一的税收、约三分之一的进出口、二分之一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凌激表示,吸引外资是我国构建新进展格局不可或缺的力量、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重要支撑、有助于促进形成新质生产力。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华中表示,2025年,国家进展改革委将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接着支持外资企业投资中国、深耕中国,具体将要紧开展系统谋划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制定出台稳外资的具体支持政策措施、推动开辟区更好发挥引资平台作用和加强外商投资服务保障4方面工作。会同相关部门在产权保护、产业补贴、环境标准等领域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实现规则、规制、治理、标准的相通相容;在商品市场、服务市场、资本市场、劳务市场等有序推动扩大自主开放,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的单边开放。

外资企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力量。2024年,我国创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实现全面“清零”,创造业实际使用外资超过2200亿元,高技术创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达到11.7%。姚珺表示,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深化产业科技创新合作,共享数字化、绿色化进展机遇,发挥园区、集群等载体的稳外资作用,持续做好外资企业服务保障。

市场监管总局信用监督治理司司长周卫军表示,市场监管总局将完善外商投资授权登记体制,持续健全特殊食品注册境外核查常态化工作机制;深化外资企业年报“多报合一”改革,切实解决企业年报“多头报、重复报”咨询题;深入贯彻《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有效解决多头检查、重复检查、随意检查的咨询题,切实减轻外资企业的迎检负担;加大涉外商投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深入推进全国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

来源: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