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5 新势力马太效应凸显
2024年接近尾声,造车新势力两极分化的市场表现也更加明显。一方面,小米、零跑等企业提早完成年度销量目标,理想更是把月度销量提升至5万辆规模;另一方面,更多新势力车企逐渐边缘化,濒临被退市的风险。临近年底,头部几家新势力企业开始大马金刀地备战2025年,不仅早早定下了翻番的销量目标,新品规划也早已出炉。不难想象,新一年里,马太效应在新势力间会更加凸显。
新势力加速“洗牌”
销售数据显示,今年1~11月,零跑汽车累计销售25.12万辆,提早完成了今年的销售目标,并向2025年50万辆的销售目标发起冲击。在成功IPO之后,零跑汽车的2024年不仅在技术、产品上不断突破,而且还经过扩展“朋友圈”,加快市场化步伐,早一步完成年度销量目标,为备战2025年打下坚实基础。在不久前发布的三季度财报中,零跑“钱”景在望,离盈利只差一步之遥,假如明年能成功达成50万辆的销售目标,将能够经过规模效应快速实现盈利目标。
首年交付就把目标锁定在10万辆的小米汽车,2024年一直高举高打,成为业内的“新宠”,从未远离舆论中心。此时,小米也没辜负所望,年度销量目标不仅提早完成,而且有望进一步提升至13万辆规模。“雷布斯”的光环,不仅为小米带来较高的曝光率,持续引领着车圈的营销方向,而且流量最终成功转化成为销量。更为重要的是,小米用坚实的步伐,在慢慢提升交付速度,仅用时230天就实现10万辆车下线,创下造车新势力车企10万辆最快下线纪录。小米的第一个10万辆目标差不多成功达成,离跻身造车新势力头部梯队不远了。按照打算,小米的第二款车——小米YU7将在明年上市,届时将为小米汽车的2025增添助力。
更值得关注的是,理想汽车一直保持率先优势,销量持续快速增长。今年1~11月,理想汽车的销量差不多达到44.2万辆,按照理想汽车10月销售51443辆、11月销售48743辆的节奏预测,今年全年,理想汽车极有可能达到50万辆的年销售规模,能够利用规模效应支撑企业步入更好的经营状态。在年销量顺利向50万辆迈进的并且,理想历时58个月成功实现100万辆下线,成为新势力企业的引领者。
蔚来、小鹏、咨询界等头部新势力企业的销量也都处于提升时期,有望集体跨过20万辆的盈亏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务副秘书长许海东表示:“我们推断,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一家企业要想实现基本的收支平衡,需要达到20万辆的年产销量规模,目前,头部新势力企业都在向着这一目标努力。”按照20万辆这一基准线推断,2025年头部造车新势力企业将有望集体越过收支平衡基准线,步入稳步进展时期。
有得意者便有失意者,与头部造车新势力高歌猛进不同的是,大部分造车新势力熬过了黯淡的2024年,有人差不多退出,有人还在苦苦挣扎。12月11日,面对裁员、大股东不再投资等传闻,极越首席执行官夏一平公开回应,进入创业2.0时期的极越遇到困难,需做好调整。按照夏一平的规划,极越将在四方面着力:坚持核心技术的长期投入以保持率先优势;加强销售和服务能力建设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合并职能重复的部门与岗位,变革低效的内部工作流程,以及削减短期内无法提升财务表现的项目。在激烈的竞争中,迟迟未能有效提升销量的极越,尽管在产品端、营销端等方面都在不断进行各种尝试,但效果不佳。身处困境的何止极越,在泥沼中苦苦挣扎的哪吒汽车也在想尽方法活下来。正如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秘书长崔东树所言,复杂的市场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会提升一些规模小、资金链紧张的品牌被淘汰的风险。
产品大年竞争更激烈
即将到来的2025年,众多新势力车企打算持续发力。头部新势力企业差不多摩拳擦掌,积极推进产品战略,深化自身技术、品牌优势。按照规划,2025年将是头部造车新势力的产品大年,它们将经过更丰富的产品战略,剑指更大的市场。
鸿蒙智行打算在2025年推出多款新车型,以丰富其产品线并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包括咨询界M8、享界S9增程版、尊界S800、尊界第二款车型、智界新车型等。其中咨询界M8将在2025年上半年推出,它将对标理想L9,售价区间也与理想L9重叠。全新品牌尊界定位更豪华、更高端,有望在2025年春季之前上市。
小鹏汽车蓄势待发,近日,小鹏汽车董事长、首席执行官何小鹏在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中透露,公司即将迈入一个全新的正向进展时期。全新的进展时期需要足够能打的产品来支撑,按照规划,2025年将是小鹏汽车的产品大年,公司打算推出至少4款新车,其中有两款全新车型,包括小鹏首款鲲鹏超级电动体系车型,也包括首次推出的增程式车型。
2025年同样是蔚来的产品大年。基于3.0平台打造的旗舰车型ET9将成为2025年的重点车型,第二品牌乐道明年将推两款新车,第三品牌“萤火虫”也将于明年上半年开始交付。理想汽车打算在2025年推出i7、i8和i9三款纯电动SUV,进一步丰富产品线。小米汽车第二款车小米SU7已在广州车展上亮相,打算于2025年3月上市。小米第二款纯电SUV车型MX11打算于明年二三月上市。
在重磅产品的支撑下,头部造车新势力几乎都提出了更为激进的销量目标。蔚来2025年目标销量翻倍,剑指40万辆;初步预测小鹏2025年销量为35万辆,增长预期接近翻倍;理想汽车2025年销量有望挑战70万辆;零跑汽车将冲击50万辆的目标;小米开启交付第二年有望挑战36万辆。2025年,头部造车新势力有望集体迈过20万辆的基本盈亏平衡线。
加速洗牌谁主沉浮
结合今年车市的表现来看,2025年国内车市竞争大概会更为激烈。造车新势力本就势单力薄,在头部新势力规模效应渐显,新品持续发力的事情下,差不多掉队的新势力企业在2025年或许更加艰难。在造车新势力队伍中,2025年将加速“洗牌”。
“新能源汽车行业头部品牌越来越集中,一些弱小的品牌非常是跟风投资的一些新势力车企正在出局,即使排名靠前的企业也步履维艰。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淘汰早已开始,一批企业已被淘汰;一批企业正在苟延残喘,靠艰难的融资维持,实际上已被淘汰。凡是在市场中存活下来且进展出色的企业都拥有核心技术,这是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抓手。”中国汽车工业问委员会主任安庆衡强调,智能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竞争中,那些还停留在1.0时期的车企显然差不多没有多少机会追赶前行者了,今后的竞争更激烈,即使势头良好的企业也不能掉以轻心,一旦战略失误,也会败下阵来。“将来惟独有限的几家企业能生存进展。”安庆衡讲,“还有多少造车新势力最终能存活下来事实上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活下来的企业下一步怎么进展,能否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骨干力量。”
正如安庆衡所言,凡是存活下来的企业,基本上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通过10余年的进展,头部新势力企业差不多形成了各自的品牌基因,以小鹏汽车为例,其智能化标签差不多形成,并逐渐进入收获期。按照小鹏汽车与大众汽车集团签订的电子电气架构技术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基于小鹏汽车最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联合开辟新的电子电气架构,并将其集成到大众汽车在中国的CMP平台上;双方联合开辟的电子电气架构预计将从2026年起,应用于在中国生产的大众汽车品牌电动车型。太平洋证券研报称,持续高研发投入的新势力有望打开“技术收费”新商业模式。关于小鹏汽车而言,与大众汽车集团的合作可以带来新商业模式下的持续性收入,提振供应商保供信心,加速提升车辆产能。并且有利于提高小鹏汽车“出海”的品牌妨碍力,为其智能驾驶技术带来更佳的宣传效果。在自身智能化能力不断提升的并且,小鹏汽车的智能化技术正在为其开发更广阔的市场。同样,在初代新势力企业中,理想、蔚来、零跑等头部新势力企业都是都掌握了核心技术,并形成品牌特色。能够讲,初代新势力四强的进展势头正劲,相反,掉队的新势力企业可能差不多没有机会了。本报记者王金玉《中国汽车报》(2024-12-16005版)
来源: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