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推动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时间:2024-12-06 15:15:38 推荐 724

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之一,也是当前国内各地争相布局的新赛道,而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是支撑低空经济高质量进展的基石。

今年下半年以来,上海、南京、苏州、成都等地围绕低空飞行服务出台新政(包含征求意见稿)。例如,12月3日,南京市新闻发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并解读《南京市低空飞行服务保障方法(试行)》(以下简称《方法》)。据悉,《方法》共37条,分为总则、服务保障体系建设、飞行主体治理、飞行活动服务保障、安全监管和附则六个章节,将于2025年1月1日起施行,试行两年。

低空飞行服务是一个全面、系统的服务体系,涵盖了从飞行打算制定到协助救援的各个环节,包括但不限于低空问服务、空域协调服务、气象服务、监视服务、平台搭建。伴随无人机等低空飞行器在物流、摄影、农林植保等场景的日益广泛应用,低空飞行需求持续增加,带动低空飞行服务走入公众视野。

多地积极探究低空飞行服务良好进展的有效路径,将为低空经济“腾飞”更好保驾护航。“当前,低空经济的各个细分领域都处于从0到1的萌芽时期,不管市场化培育依然商业化落地,都需要一定基础。多地在低空飞行服务领域积极探究,既是夯实基础的过程,也是低空飞行信息平台、安全监管平台的建设过程,有助于吸引业内企业到本地投资、入驻,推动产业集群化进展。”透镜问创始人况玉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记者梳理发现,推动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很多地点强调要提升低空空域治理能力。例如,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印发的《上海市低空飞行服务治理能力建设实施方案》提出,“推进空域基础分类划设工作”“结合场景应用需求和区域进展要求,探究构建重点区域低空数字孪生系统,编制低空目视飞行航图,全市统筹划设一批低空飞行航线”。

首都科技进展战略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董晓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低空经济涉及多领域产业融合,而低空空域是有限的自然资源,也是特殊的交通领域,提升低空空域治理能力可打破部门分割和行业壁垒,建立协同治理机制,使各产业在空域使用上协调配合,更好习惯人们对低空旅游、通勤等的多样化需求,确保低空经济安全、可持续进展。

此外,很多地点选择分时期推进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董晓宇分析称,分时期实施能够降低建设难度,合理管控风险,有利于逐步探究运营治理经验,合理优化分配资金投入。

今年以来,国家和地点层面均出台了很多支持低空经济进展的政策举措。但是,各地在推进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仍普遍面临一些难题,如空域治理协调难度大、相关法律规范不完善、缺乏服务保障设施等。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成都)低空经济研究院院长朱克力在同意《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很多地点的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已初步具备支撑低空经济进展的能力,但仍需持续优化和升级。完善低空飞行服务,各地相关部门需协同发力,多管齐下,其中尤其是要注重低空飞行场景的拓展,在具体场景中探究进一步完善低空飞行服务的重点与方向。

“低空飞行服务进展所面临的制度性障碍比较多,各地要抢抓先机,立足于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进展的视角,进一步完善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经济进展与经济风险研究中心主任邓洲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来源: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