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重组潮起:优质标的获追捧 投行撮合忙

时间:2024-11-28 13:55:31 推荐 304

证券时报记者 程丹

并购重组激活了市场多方的参与热情。多地政府发文推动上市公司和产业企业并购重组,上市公司积极筹划资源整合和产业升级方向,中介机构积极挖掘潜在并购项目,以服务为驱动的转型成为必然。并购重组成为资本市场的关键词。

南开大学金融进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指出,在一系列鼓舞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支持政策下,并购重组市场浮现新机遇,也给各参与主体带来了新挑战,并购重组要平衡多方利益,更加注重政策合规性、战略协同性和财务可行性,避免“估值泡沫”等咨询题给并购带来诸多不确定性。

创新型

高质量重组案例频出

自9月24日“并购六条”发布以来,A股并购重组活跃度明显提升,截至目前,已有260多家上市公司披露资产重组事项,新兴产业成为并购重点领域,产业并购、跨界并购事件频频发生,创新型高质量重组案例时有浮现。

这和监管部门出台的一系列鼓舞上市公司实施并购重组的支持性政策有关,随着产业整合力度的不断加大,监管包容度的持续提升,并购重组审核效率和支付灵便性的提高,市场主体的并购重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

过去一段时刻,带有“硬科技”底色的并购更为活跃,一些优质标的被发掘。包括永安行拟购买上海联适股权、希荻微拟收购诚芯微股权、华海诚科拟定增收购华威电子股权、兆易创新拟收购苏州赛芯电子股权等,新兴产业领域交易成为热门。

中金公司研究部策略分析师伊真真认为,政策重点支持上市公司实施同行业、上下游的并购重组行为,并且适度鼓舞跨界并购,为上市公司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寻求第二增长曲线提供了政策支持。

“上市公司挑选优质资产进行并购重组,假如可以共享双方的资源、核心能力以及其他优势,就能大大发挥协同效应。”长江证券研究所总经理助理马太指出,经过并购重组实现经营协同、财务协同、治理协同、税收协同或无形资产协同,以实现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等目的,有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

中介机构挖掘优质标的

政策持续释放的红利让中介机构把目光从IPO转到了并购重组。

一家问机构负责并购事务的负责人介绍,近期问并购重组的上市公司比往年同期大幅增加,有的是在产业链上下游找寻合适的标的资产,有的则是有托付并购需求,把并购作为证券化的要紧方式。虽讲并购重组是否最终落地还待验证,但问数量的明显上升差不多让整个行业忙碌了起来。

“在IPO、再融资业务不及预期的市场环境下,并购重组成了各家投行的要紧发力点。”一位券商投行人士表示,市场上差不多浮现了拟上市公司项目转向并购重组的案例,各家投行都在对现有及潜在并购项目进行梳理,进而争夺市场份额。不同于IPO项目,并购重组更考验投行的撮合能力、估值定价知识体系、业务经验等,需要投行全方位的提升服务能力。

上述投行人士指出,并购撮合需要建立在对买卖双方产业认知的基础上,投行人员要有行业敏感性和相应的资源,并对企业和标的进展时期有明晰的了解,以挖掘并购中双方可以产生的协同增量,券商的工作不限于交易的完成,还要协助客户完成整合工作,包括治理文化差异、进行运营和人力资源整合等,确保并购的“1+1>2”,这关于投行来讲是较大的考验。

记者了解到,当前并购撮合中,买卖双方估值博弈仍是核心。卖方往往将最近一轮的融资估值作为谈判的底价,但买方需思考购买标的资产对上市公司整体妨碍,并结合可比公司、可比交易等作为参考。此前大批企业要紧以IPO退出为目的,估值普遍处于高位,若按照并购方式退出得到的收益,相较于IPO预期相差较大,当前并购市场买卖双方存在激烈的价格博弈过程,若博弈时刻较长,容易错失一些交易时机。

警惕并购重组相关风险

在并购重组兴起的并且,也有一些风险需要警惕。9月以来,世茂能源、瑞泰科技等多家上市公司终止并购重组,从缘故来看,有的是因筹划期内市场环境、行业事情变化,有的则是交易双方存在分歧,还有的是收购模式发生了变化等。

从差不多披露的重大资产重组案例来看,交易所的咨询询函意见集中于拟购买资产业务及财务事情、标的公司流动性风险与偿债能力、标的公司估值以及业绩答应等。伊真真表示,并购的创新性需要在监管的规则框架内进行,并购的商业合理性、交易必要性、定价公允性必须讲的清晰,说的知道。

近期沪深交易所经过多种方式,引导上市公司在并购重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进展观念,警惕相关风险。

田利辉表示,并购重组存在的风险不容忽视,包括盲目跨界并购风险、商誉减值风险等。上市公司切勿盲目追求规模扩张,要更加注重并购的战略协同性和财务可行性。

来源: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