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上下游企业都有增量!“以旧换新”激发市场新活力
逐月上升“以旧换新”换来销售新变化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措施不断加力,差不多成为扩大内需、提振消费的重要发力点。记者走访发现,政策红利不断释放,为汽车上下游企业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新变化。
当记者来到北京、济南等地的汽车4S店时,尽管是工作日,但前来看车问的顾客络绎不绝。
市民李聪明:之前没思考换车,然而一看网上额度2万块钱报废车补贴,真的让人挺心动的。
市民边奕心:家里面还有一台旧车,来这边了解之后,发现有一个以旧换新的补贴,就选择在这边下单了。市民刘旭:而且置换补贴和报废补贴能够并且享受,挺划算的。
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发现,大伙儿纷纷提到了“以旧换新”“报废”“补贴”如此的字眼。“以旧换新”政策对门店销售量有多大妨碍呢?4S店的负责人向记者展示了一张图表。
北京瑞鹏之星总经理张云伟:从这图上能够看到,1月份、2月份惟独24%,25%;从4月份开始一路飙升32%,5月35%,6月37%到7月40%,8月体现更明显,到42%,经过报废以旧换新都是快到销量的一半了,挺明显的。
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方便买车的消费者以旧换新,他们正在更加深入地参与到汽车以旧换新的产业链条中。
北京瑞鹏之星总经理张云伟:我们特意派了人来负责报废手续,客户只要进店,假如确定报废,把车交给我们就什么都不用管了。我们去把所有的全套流程手续做完了,会指导客户去申领那个补贴。
生意越来越好,门店还增加了5位销售人员。
北京瑞鹏之星总经理张云伟:国家出这些补贴政策,不仅优惠了消费者,事实上也是优惠了企业,帮助企业去增加业绩,因为有业绩就有利润。
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物资和劳务税处处长曹忠:从增值税发票数据来看,今年4月到7月,无论是设备更新依然消费品以旧换新的销售量都有所增长。其中,北京市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同比增长31%,延续较快增长态势;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销售量、二手车和机动车销售量均有所提高。
成倍增长汽车报废厂有新增量
在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下,很多消费者选择报废旧车,这也给汽车报废厂带来了新的增量。在北京的一家汽车解体厂,记者同样发现了很多新变化。
进入汽车解体厂,记者看到,密密麻麻的待拆解车辆占满停车场,甚至一些过道路边也都停满车辆。
总台央视记者田琪永:我们在停车场发现,待拆解的车辆差不多垒到三层高,而且每辆车上都标明了进场的时刻和编号,像这辆车就代表是8月15日进场的第81辆车。
解体厂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从之前等来一辆拆解一辆、每天最多进厂三四十辆车,现在每天至少七八十辆车,他的工作重心也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北京市汽车解体厂有限公司经理解小光:去年7月份才收了831台车,今年7月份收了1514台车。去年我是关注车如何收回来,现在关注车如何拆得快。
负责人告诉记者,报废汽车占比最高的是废钢铁,目前由于废钢铁收购价降了,怎么实现精细化拆解,提高企业利润率,是他们当下面临的新挑战。
北京市汽车解体厂有限公司经理解小光:现在设备和人员都进行了增加,从全国各地在招工,远的贵州的工人都有。增加了一些机械设备,比如讲拆解机,由原来的一台现在增加到三台了。
负责人告诉记者,像他们如此符合条件的回收拆解企业能够享受增值税等优惠。政策红利与市场需求的双重叠加,也给他带来了进展信心。
北京市汽车解体厂有限公司经理解小光:我们把报废车报废之后,会依照不同的金属材质,铝、铜、铁分别会销售给下游的钢厂、铝厂、铁厂以及废钢破碎厂,包括塑料破碎,因为以旧换新的政策,一条产业链上的各种类型的经营主体都能够受益。
订单叠加汽车零配件企业迎新机遇
以旧换新政策不仅给汽车销售商和汽车报废厂带来了新机会,很多汽车零配件企业也于是有了变化。
早上8时,当记者驱车进入一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时,排着队的货车长龙映入眼帘。
配送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忙着装车,这批加急发出的货,是一家新能源汽车企业最新款车型的前围板。
广东福迪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岩:没想到我们上个月,接到了多家客户对第三、第四季度的预售打算,那就意味着从9月份开始到12月,我们的一线、二线都要开足马力保订单。
负责人告诉记者,因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需求的激增,原有的生产线无法满足这么多订单需求,因此企业紧急更新了设备。
广东福迪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岩:新引进一条新的800吨冲压生产线来满足市场需要,它的作用相当于传统的五台机的生产产能,我们意想不到一投入就量产,一量产就达到饱和的状态。
负责人表示,企业要解决产能不足的咨询题,光靠一个车间远远不够。记者看到,在那个车间生产的并且,另一个生产车间也在加班加点调试新设备。
广东福迪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创造部副经理黄瑾:它是12000转,比往常的8000转速度更高了,如此能够提高我们模具表面加工的精度,创造周期短,一步到位。
不仅是这家企业,从开展大规模设备更新以来,这家企业附近的10家上下游汽车创造企业都纷纷进行了设备更新,设备总投资金额差不多超过1.8亿元。
国家税务总局的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4月—7月,工业企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5.3%;其中,创造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5.8%。
(总台央视记者刘颖田琪永佛山台济南台山西台)
来源: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