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监管规范行业进展 高频交易降速降频明显
从严监管下,程序化交易的规模浮现了较为明显的下滑,尤其是高频交易,今年年内下降超过20%,触及异常交易监控标准的行为在过去3个月下降近六成。
依照监管安排,后续将有多项和程序化交易相关的改革举措出台,高频交易持续降频降速成为将来进展趋势。多家头部量化机构表示,规范量化治理对行业进展是利好,将用实际行动严格落实程序化交易制度要求和监管安排。
量化行业降频降速是趋势
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是指经过计算机程序自动生成或者下达交易指令在证券交易所进行证券交易的行为,市场也俗称为量化交易。其中,具备短时刻内申报、撤单的笔数、频率较高,日内申报、撤单的笔数较高,以及证券交易所认定的其他特征的,被认定为高频交易。
市场上常常有观点将程序化交易和高频交易划等号,实际上,在量化私募的业务单元里,量化投资有不同的策略类型,涵盖不同的办法和频率,高频交易是其中一种。A股市场上的大部重量化投资不涉及高频交易,许多交易周期通常是在周、月级别。
一家百亿级的量化私募的负责人表示,头部量化私募的整体年化换手率约在40—60倍之间,A股市场的量化交易以中低频交易为主,高频策略由于交易成本和冲击成本较高、策略容量很有限,占比较少。所谓降频,能够理解为提高中低频因子的占比,换手率低、策略容量相对较大,同业之间的相关性也较低,超额收益的可控性会较强。
实际上,从2020年开始,量化行业就开启了降频步伐。上述负责人表示,一是因为治理规模扩大之后,短周期策略容量有限,且收益贡献下降;二是量化若想获得长久持续的超额收益,必须拓展新的渠道,如依托对基本面、量价信息等公开数据形成投资组合,再结合拆单等算法交易系统在避免妨碍股价的事情下完成中低频交易。
“随着计算机算力的进展和研究的逐渐深化,量化投资可以更好结合机器学习等因子的表现,发现市场深层次的运行规律。”一家南方地区量化私募机构人士指出,基本面量化策略越来越吸引行业的关注,很多机构追加人和资源做基本面因子的研究和开辟。
严监管促行业规范进展
伴随着市场上对程序化交易的争议声渐起,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制度规则趋利避害,促进程序化交易规范进展。
“程序化交易是全球证券市场进展的趋势,我国证券市场也不可能长期止步于手动下单、肉眼盯盘。”记者从接近监管部门的相关人士处了解到,关于程序化交易非常是高频量化交易,监管部门态度明确,既可不能“坐视无论”,也可不能简单“一禁了之”。
在监管举措的协同发力下,今年以来,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总体稳中有降,交易行为浮现一些积极变化。截至6月末,全市场高频交易账户1600余个,年内下降超过20%,触及异常交易监控标准的行为在过去3个月下降近六成。
随着程序化交易监管政策的逐步推进,很多私募在积极升级和完善交易系统及风控系统,确保自身交易符合监管要求;券商也在积极加强信息技术治理,确保相关系统安全运行,配合监管机构做好程序化交易行为的治理工作。如幻方量化在全面地检视和完善内部制度、工作流程和信息系统,实现与程序化交易新规的平稳对接。明汯投资依据每秒300笔及每天2万笔的规则,优化交易模型,用实际行动严格落实程序化交易制度要求和监管安排。
日前,中国证券业协会组织起草的《程序化交易托付协议(示范文本)》(以下简称《托付协议》)在券商内部征求意见。《托付协议》对证券公司、程序化交易投资者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范围作出约定,明确了程序化交易的报告要求,规范了客户进行程序化交易的治理要求,明确券商能够拒绝客户的程序化交易托付、撤销相关申报等措施,并向监管机构和证券交易所报告。
上述南方地区量化私募机构人士表示,监管的一系列规范举措推动量化私募迈入了实质性成熟进展期。一方面,行业集中度有所提升,拥有较为完善策略布局、前瞻技术实力、稳定人才体系的治理人,能够更好地发挥优势。另一方面,随着行业规范化,投资人端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无论是从市场需求依然从投资机会的角度来看,优质的量化私募仍然拥有良好的进展空间。
后续改革举措引关注
记者了解到,监管部门将来将有一系列举措,强化程序化交易监管的习惯性和针对性。
具体来看,包括出台程序化交易治理实施细则,评估完善程序化交易报告制度,加强报告信息核查和现场检查力度,明确程序化异常交易监控标准,划定程序化交易监控“红线”,发布北向资金程序化交易报告指引等。这些规则意在推动程序化交易非常是高频交易降频降速,降低程序化交易的消极妨碍,有望在近期出台并实施。而高频量化交易差异化收费安排,将在条件成熟时择机出台。
其中,高频交易的差异化收费机制、阶梯式费率设定,以及关键的高频交易行为量化指标,如全天秒级撤单频率、撤单与总托付指令比等,备受行业关注,这些因素直截了当关联到量化策略的超额收益表现。
天风证券最新的研究报告建议,应依照底层策略的不同,对中性策略、指数增强策略、量化选股策略和高频交易策略四类主流的量化交易策略作出差异化的监管安排,既要基于底层策略和资金来源对全行业进行统筹监管,鼓舞优质量化机构做大做强,又需对行业整体风险敞口进行动态监管,适度限制高频交易进展,提振市场信心,关于劣质的量化机构予以坚决出清。
来源: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