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最终耽误的依然美国车企
美国政府14日宣布,将对中国电动汽车等产品加征关税。美方此举滥用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将严重妨碍美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给消费者带来严重负面妨碍,也将损害世界经济绿色转型,破坏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
中国电动汽车出口并不依赖美国市场,所以落在中国电动汽车头上的关税,只能讲是给美国国内电动汽车产业提供了一种先发制人的保护。但将这些美国车企“圈”在保护伞下,让他们无法与市场率先者竞争,也会导致他们与创新和技术进步隔绝。
就算不与中国车企竞争,只要美国政府还向其他国家的电动汽车企业开放市场,那美国的电动汽车企业依然会输给欧洲、日本以及韩国的竞争对手。这些对手们时间都在相互角逐,也时间在与中国的车企们竞争。
在这种“自毁前程”式的保护主义之下,有危机意识的美国企业也在采取行动,他们不希望在美国国内市场的“摇篮”中打盹,因为一旦保护主义措施被取消,美国车企就会沦为“跛脚鸭”。例如,特斯拉公司就极为重视其中国工厂以及在华业务。只要竞争是公平的,对商业算是有益的。
中国电动汽车创造商先是记忆了国内市场激烈的竞争,在此过程中培育出了完整的支撑配套产业,又经过持续创新来不断满足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最终才得以在全球脱颖而出,而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中,这些也都成为了他们的比较优势。
但此前制裁过中国电信企业华为、中兴的美方,此时显然又计划哄骗欧盟及其他盟友入局,打造所谓对抗中国电动汽车及其他新能源产品的“联合阵线”。美国财长耶伦下周将前往意大利出席七国集团(G7)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据称这将会成为耶伦本次赴会的重要议题。
虽然在会前全力炒作话题,但本次耶伦的意大利之行或许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这不仅是因为欧盟各成员国对与中国的经贸关系看法不一,而且欧盟消费者和许多本土电动汽车创造商也都对中国电动汽车和其他新能源产品持欢迎态度,他们认为这些产品有助于推动欧盟的绿色转型,也能够激励本土企业创新。他们与大多数欧盟政策制定者和领导人一样,认为美国的行动才是咨询题所在。
耶伦对G7财长们发出的禁止中国电动汽车及新能源产品的呼吁,事实上也是美国以所谓“产能过剩”与“政府补贴”为理由,对中国发动的舆论攻势的一部分。这一呼吁或许无法激起足够的共鸣,怎么说美国大选将至,拜登政府对华发动舆论攻势更要紧是为了争取选票,欧盟国家也并不希望牺牲自身的绿色进展前景以及产业竞争力,来为美方的选战服务。
耶伦作为一名资深经济学家,上个月刚刚结束第二次访华之行,想必行程期间也对中国是怎么践行绿色转型的答应有着亲躯体会。相比华盛顿那些“纸上谈兵”战略家们,耶伦也更应该知道,虽然充电基础设施、里程焦虑、电动汽车的负担能力等咨询题是美国电动汽车产业进展面临的要紧障碍,但真正制约该产业进展的,估计依然美国政策制定者的“短视”。他们对电动汽车的时代浪潮视而不见,而此后电动汽车创造商们对核心技术研发也缺乏足够的投入。在此背景下,美方仍然要选择撑起“保护主义”大伞,用关税来制约竞争,最终被耽误的,只能是美国自己。
本文编译自《中国日报》5月14日社论
原标题:USfacesanuphilltaskpersuadingalliestojoinitsattackonChinesegreenproducts
出品:中国日报社论编辑室中国日报中文网
编译:涂恬编辑:李海鹏
来源:中国日报网
来源: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