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一起稳 车市才能旺
编前:冲刺车市“金九银十”,地点新一轮汽车消费补贴政策密集出炉!据不彻底统计,今年9月,共有23个省、市、自治区相继出台汽车促消费政策,涉及到的各地财政支出总计近6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家和地点政府发布的诸多汽车促消费政策中,新能源汽车一直是主角。
与此并且,在当前的市场结构中,燃油车仍占据重要地位。“燃油车是民生车型,燃油车强,消费才能稳定,稳定燃油车的进展对稳定行业进展有积极重大的意义。”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这样强调。于是,促消费不能忽视燃油车。
多数车企坚持两条路线
依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简称“中汽协”)最新发布的数据,今年1~8月,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35.7%。这意味着,64.3%的市场份额仍由燃油车占据。于是,目前的市场结构中,燃油车仍然是主力军。
近年来,非常是2023年,新能源汽车是中国车市的热点和爆点。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全球风头正盛的两家车企——比亚迪和特斯拉,主打的基本上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前,以理想、蔚来、小鹏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车企,从进入汽车行业就瞄准新能源车型。只是,关于此前差不多在汽车行业扎根几十年的传统车企来说,各家车企都在根据转型战略,从燃油车向新能源汽车转型。
只是,从燃油车向新能源汽车转型,并非一蹴而就。当下,不少车企都采用两条或多条技术路线并行的产品策略。
今年上市的长安福特锐界L是福特电气化转型的关键产品。长安福特执行副总裁杨大勇在同意《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提到:“我认为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尽管是大趋势,但在当前环境下,每一种技术路线都有自己的市场空间。”在他看来,电动化是行业主流趋势,也是长安福特将来的进展趋势,目前长安福特真正走出了电动化第一步。锐界L是长安福特的第一款混动车型,但不是最后一个。下一步,要依照锐界L上市后消费者的反馈和市场表现再进行下一轮“扩张”。依照杨大勇的推断,2023年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修整期。从长远来看,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和燃油车在市场上的占比相当。
“基于如此的市场趋势,长安福特会以中国市场为风向标,来制定新能源汽车进展路线。在转型期,我们首先要把基本量夯实,不能没抓住西瓜还丢了芝麻。”杨大勇强调,“这两年,我们得先把燃油车和混动做扎实了,把这50%的市场拿稳了。这一步的目标是稳住基盘、做出亮点、提升品牌、夯实技术,为下一步的跃升再准备两年。”
在电动化趋势下,广汽集团也并没有轻易丢掉燃油车市场。今年上海车展上,广汽集团发布了“NEXT”打算,坚持“EV+ICV”(电动化+智能化)“XEV+ICV”(混动化+智能化)双轮驱动路线,力求在保持广汽埃安EV率先优势的基础上,实现广汽传祺向XEV,即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REV(增程式电动车)、HEV(混合动力)的转型。
“新能源汽车的进展面临着多元化的特点。电动化新时代,一定是行业整体向电动化转型,燃油车向混动转型。”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在同意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关于混动市场,他有更加明确的观点:混动车型将来会成为汽车行业电动化的新潮流。这也是广汽集团面向新时代所做的一个准备。
冯兴亚认为:“电动化是EV(纯电动)、PHEV(插混)、HEV(混动)多元化时代,假如广汽仅仅把重点放在埃安纯电动车上,就会失去PHEV和HEV的进展机遇。”目前,广汽传祺在PHEV领域全面发力。广汽传祺转型的初步打算是,到2025年,生产开辟的车型中没有传统燃油车;到2028年,不销售传统意义上的燃油车。
2022年,比亚迪汽车宣布停止燃油汽车的整车生产,在汽车板块将专注于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业务。此时,比亚迪的爆火让人一辈子羡。此前,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曾提到:“大伙儿可能只看到比亚迪过去两年多以来的爆发,但为了这两年,我们准备了20年,坚持了20年,非常不容易。”
转型是必然的。目前长城汽车、东风汽车、吉利汽车、上汽集团等大型汽车集团旗下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才刚刚起步。于是,在没有像比亚迪这般积淀之前,大象完成转身,需要仰望星空,更需脚踏实地。
不应妖魔化燃油车
汽车消费体量大、潜力足、产业带动作用强,促进汽车消费对稳定我国消费大盘、促进产业链高质量进展具有积极作用。今年以来,不论是传统车企,依然新能源车企都在降价促销,提升汽车消费。
“尽管新能源汽车增长势头很强势,但传统燃油车也存在着自身不可忽视的优势,将来较长时刻内,新能源汽车还很难取代传统燃油汽车,燃油车和新能源车仍是市场共同的主体。”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指出。
“现时期,国内需求在收缩,供给受到冲击,预期较弱,这三重压力很大。”中国汽车工业问委员会主任安庆衡强调,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要承担一定的稳增长任务。尽管新能源汽车增长强劲,但作为消费主体的燃油车市场却在下降,不利于整体市场消费的稳定。于是,我们也要促进燃油车消费,实现均衡协调进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家和地点政府密集出台促消费政策之时,促进燃油车消费正成为行业关注的一大亮点。在国家层面,9月1日,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发布了多个举措推动汽车行业稳增长。其中,在稳定燃油汽车消费上提到,各地不得新增汽车限购措施,鼓舞实施汽车限购地区在2022年购车指标基础上增加一定数量购车指标,进一步促进汽车消费;加强产业进展监测与市场动态评估,鼓舞有条件的地点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前提下研究制定相关支持政策,消除地点保护行为,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鼓舞企业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积极探究混合动力、低碳燃料等技术路线,促进燃油汽车市场平稳进展等。
“从政策中能够看到,国家明确提出燃油车市场是稳定消费的重点。”崔东树告诉记者,要提振消费信心,不能把燃油车变成妖怪、另类,认为买新能源车算是光荣的,买燃油车算是跟不上潮流的,短期内没必要强化那个概念,会妨碍整个市场节奏。
与此并且,地点政府在鼓舞新能源汽车进展的并且,对传统燃油车市场也赋予了一定支持。9月7日,上海市商务委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出台《上海市搞活汽车流通扩大汽车更新消费若干措施》,在更新消费方面,出台新一轮老旧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对个人消费者报废或转让符合条件的老旧燃油小客车,购买符合条件的燃油小客车新车的,赋予补贴;在新能源车消费方面,延续实施新能源车置换补贴,做好新能源汽车专用牌照申请的受理、发放等工作。
行业人士对促进燃油车消费政策的呼吁与关注,从侧面反映出新能源汽车和燃油车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稳定燃油车消费是稳定车市增长,尤其是稳定新能源汽车进展的重要基础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地点政府颁布的促汽车消费政策中,有些特意指明为新能源汽车,如浙江嘉兴市颁布了《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若干政策》。而有些则指明购买新能源小汽车新车或“国六”以上排放标准燃油小汽车新车。
新能源车也有场景盲区
从产业进展趋势来看,布局新能源汽车是必要之举。而从企业经营状况来看,稳住燃油车市场却是必要之举。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仍处于进展初期,多数新能源车型尚未形成规模效应,业务普遍处于亏损状态。进展新能源车要思考稳定行业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进展。燃油车是民生车,其产业链的稳定性、巨大的规模体量和财政贡献,是进展新能源汽车的重要资源保障,要赋予车企进展燃油车充足的信心。
电动汽车商业逻辑和盈利路径不同于燃油车。有行业人士介绍,在燃油汽车时代,车企生产10万辆燃油车就能够实现盈亏平衡。此时,由于电池、电机和电控采购成本占比过高,需要生产60万辆甚至100万辆新能源汽车才能盈利。关于车企来说,由于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的商业模式彻底不一样,怎么找到盈利点是个大咨询题。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盈利的自主车企——比亚迪,除了在产业链上实现垂直整合降低成本外,还有一部分利润来源于占据主力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差不多走过工业化时期,产业化时期差不多有了规模化进展的迹象,但供应链还存在短板。市场化进展还有一段路要走,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还不能实现大规模盈利,讲明市场化程度还不够。”中国汽车工业问委员会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原产业政策司副巡视员李万里这样表示。
其实,对于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汽车产业转型变革中行业人士争论的焦点之一。“‘油电’有各自的优势,电车对照油车不是绝对优势而是相对优势。我们认为油车和电车是竞争关系、共融关系,不是替代关系,油车和电车都有各自的客户群,都有市场空间。”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这样表示。
从用车场景与环境来看,中国地域辽阔,各地的用车需求差别很大。比如,广东冬天最低温度是4~5℃,东北像黑河汽车试验场温度可达-30℃。每个地区对汽车的性能要求有很大差别,再加上都市或郊区等不同的使用场景,新能源汽车不见得适合所有市场。
只是,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展进入市场化新时期,差不多培育出一部分新能源汽车客户群体。现在消费者买车时的决策思想正在发生变化,开燃油车的消费者或许会转向新能源汽车,而有过纯电体验的消费者很难再回到燃油车。
深挖细分市场与节能技术
北京现代副总经理戚晓晖提到,厂家的政策力度有限,真正促进汽车市场健康进展,拉动内需更多依然要借助国家政策支持。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汽车分析师张翔认为,推动汽车出口,促进老旧汽车报废和二手车消费等方面的举措也对燃油车产销量有帮助。值得注意的是,行业对皮卡解禁一直呼声很大。若出台皮卡解禁的政策,将有望成为点燃中国车市的一大爆点。
在《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中,更是提到鼓舞企业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积极探究混合动力、低碳燃料等技术路线,促进燃油汽车市场平稳进展。鼓舞企业加大高端化、定制化的房车、皮卡等产品供给,深挖细分市场消费潜力。
其实,传统车企在节能汽车技术上的变革,让燃油车重新焕发蓬勃的生命力。混动和氢内燃机的技术路线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燃油车的增长曲线差不多过了成熟期,进入逐步衰减时期。于是,传统车企的转型,首要是寻找自己的第二增长曲线。”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首席专家、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斌提出,传统车企在转型中要寻找适合自身的技术路线,那个路线应该是“1+N”的模式,即以纯电动为主,N是其他技术路线。刘斌认为,关于每年2000多万辆以上新车销量以及3亿辆汽车保有量的中国汽车市场来讲,不可能一条技术路线打天下。假如要对将来技术路线进行预测,可能纯电动占七成,插电及其他技术占两成,还有一成留给了合成燃料等技术路线。
其实,新能源汽车产业不是革命式变化。传统汽车有3亿辆保有量,假如每年更新3000万辆,也需要10年才能更新完。综合思考国家的经济承受能力以及人口、就业等咨询题,混合动力能够继承原来的传统汽车产业。
“不能光重视新能源,还要重视节能汽车。要依照不同的工况选择不同路线的节能汽车,改变大量进口石油天然气现状,确保国家能源安全。”陕西法士特集团公司原董事长李大开预测,将来2~3年内,混合动力无论在乘用车依然商用车领域都将会大幅增长,增长趋势或将延续10年、15年甚至更长时刻。本报记者赵琼《中国汽车报》(2023-10-09006-007版)
来源:中国青年网